NADPH氧化酶p22phox亞基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朝鮮族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
本文關鍵詞: 高血壓 NADPH氧化酶pphox亞基 朝鮮族 基因多態(tài)性 左心室肥厚 出處:《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年1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NADPH氧化酶p22phox亞基(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NOSP)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朝鮮族人群原發(fā)性高血壓(EH)患者發(fā)生左心室肥厚(LVH)的相關性。方法:選取正常朝鮮族對照者108例及初診為EH朝鮮族患者231例,應用聚合酶鏈反應對所有受試者NOSP 242位點進行基因型分析。231例EH患者再分為EH和EH+LVH組,超聲心動圖評估患者左心室質量指數(shù),并測定生化指標。結果:NOSP 242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在對照組和EH組中的分布無明顯差異;EH組和EH+LVH組中,CC與CT+TT比較,基因分布存在明顯差異;CC型EH患者合并LVH的風險高于CT及TT型患者。結論:NOSP 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朝鮮族EH患者無關。NOSP 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EH合并LVH相關,CC基因是朝鮮族EH患者合并LVH的風險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NADPH oxidase p22phox subunit, NADPH oxidase subunit p22phoxSNP C242T gene and the incid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in Chinese Korean population. 231 cases of EH Korean patient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otype of NOSP 242 locus in all subjects. 231 EH patients were subdivided into EH and EH LVH groups. The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was evaluated by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polymorphism at NoSP242 locu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H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C and CT TT in EH group and EH LVH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C and CT TT in EH group and EH LVH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 distribution between CC type EH patients and LVH patients. Conclusion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of the 10% NOSP C242T gene and the Korean EH patients. The polymorphism of NOSP C242T gene and the EH associated with LVH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EH of Korean nationality. Risk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LVH.
【作者單位】: 延邊醫(yī)院電診科;延邊醫(yī)院內分泌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460053)
【分類號】:R544.1;R540.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光明;樸蓮善;李蘭;;NADPH氧化酶p22phox亞基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糖尿病患者頸總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年05期
2 董曉蕾;常文靜;蔡輝;;炎性細胞因子與慢性心力衰竭[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年04期
3 易健;舒徐;;活性氧對細胞凋亡和增殖的調控作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年10期
4 YUAN Xuan;ZHANG Bo;GAN Lu;WANG Zhen Hua;YU Ba Cui;LIU Liang Liang;ZHENG Qiu Sheng;WANGZhi Ping;;Involvement of the Mitochondrion-dependent and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signaling Pathways in Isoliquiritigenin-induced Apoptosis of HeLa Cell[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4期
5 金光明;鄭壽煥;田蓮姬;;CD14啟動子-159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視網(wǎng)膜中央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6 莫云長;耿武軍;戴勤學;王宏法;王均爐;;人組織激肽釋放酶對兔癥狀性腦血管痙攣后腦氧自由基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3年01期
7 呂秀秀;余小慧;王華東;嚴玉霞;王彥平;陸大祥;戚仁斌;胡巢鳳;李紅梅;;Berberine Inhibits Norepinephrine-Induced Apoptosis in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via Inhibiting ROS-TNF-α-Caspase Signaling Pathway[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3年06期
8 易云;高云;;腺苷A_(2B)受體在心血管系統(tǒng)研究新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4年01期
9 韓旭;王高丹;;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及與內皮素、一氧化氮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年11期
10 金光明;粘彬;;NADPH氧化酶p22phox亞基多態(tài)性與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關系[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真真;田鵬飛;傅增泮;;早發(fā)冠心病病人健康子女血漿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檢測[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2 趙鋒;;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漿脂蛋白(a)水平與冠心病患者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年06期
3 王東江;;慢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漿內臟脂肪素與高敏C反應蛋白變化的研究[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5年03期
4 謝宜君;楊紅英;;氧化應激與糖尿病腦組織損傷關系的研究新進展[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年20期
5 易健;舒徐;;活性氧對細胞凋亡和增殖的調控作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年10期
6 徐斌;楊天瑤;李樂慧;鄧宇;岳燁;王瀾霖;徐兆發(fā);;錳對新生大鼠神經(jīng)細胞凋亡及葡萄糖調節(jié)蛋白78和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同源蛋白表達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3年07期
7 馬晶;徐龍杰;;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與左心室重構的相關性[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7期
8 黃學斌;阮紫珍;孫春喜;趙萍;;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睡眠呼吸障礙患者的心臟結構變化[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年05期
9 魯敏;秦興雷;孫琳;吳_g;;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營養(yǎng)不良與心功能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11期
10 張曼麗;王慧慈;柳金金;于丁;王紫微;吳佳昕;李軍霞;;戊地昔布通過上調ROS誘導人乳腺癌MCF-7細胞凋亡[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戴青原;內臟脂肪素對氧化應激HUV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謝宜君;醛糖還原酶及抗氧化酶mRNA在糖尿病大鼠腦組織中的表達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胡畔;內質網(wǎng)應激與休克血管通透性改變的關系及其作用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呂莎莎;8-iso-PGF2α和p22phox C242T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劉萍萍;當歸紅芪超濾膜提取物對H_2O_2誘導PC12細胞損傷的影響[D];甘肅中醫(yī)學院;2014年
5 孫艷;當歸補血湯含藥血清對血管緊張素Ⅱ致肥大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D];甘肅中醫(yī)學院;2014年
6 易健;ROS和PI3K/Akt信號通路在H.pylori對胃上皮細胞DNA損傷中的作用[D];南昌大學;2014年
7 楊建濤;超敏C反應蛋白、腦鈉肽、脂聯(lián)素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4年
8 朱彤;IL-8和CD14基因多態(tài)性與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關系[D];吉林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利宏;曹華;高大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CT-A水平[J];當代醫(yī)學;2011年11期
2 曹湘萍,嚴潔;NO與ET在機體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4年S1期
3 吳雄飛,楊宗城,黎鰲;內皮素受體拮抗劑防治燒傷后腎功能損害的實驗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4 孫脊峰;趙柏山;焦凱;楊潔;李占亭;杜德偉;段云友;;前列腺素E_1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5 郭志剛,沈劍剛,翁昌鴻,佟麗,陳玉堯,賈滿盈,劉伊麗;冠心病、高血壓病人血漿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及纖溶活性的變化[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6 姬仲,陸兵勛,王曉藝,潘速躍;廣東漢族人細胞色素C242T p22phox基因多態(tài)性觀察[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7 肖國梁;陳小東;;血管平滑肌表型轉化及其影響、調控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8 關玲霞;張曉慧;;內皮素-1促進人臍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年02期
9 鄭凌云,周祖玉,陶大昌,藍庭劍;黃連素對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3期
10 胡泉;柴家科;郝岱峰;尹會男;胡清剛;鄒曉防;劉偉;;PiCCO心肺容量監(jiān)護儀在危重燒傷患者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中的臨床應用[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9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唐哲;孫玉坤;楊媛媛;何偉;張敬一;;中國朝鮮族人群MDR1基因多態(tài)性與環(huán)孢素A谷濃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房;2013年14期
2 張永吉;李哲;徐京男;李松花;段洪瑞;;中國朝鮮族線粒體DNA編碼區(qū)序列多態(tài)性[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1年02期
3 卜曉波,宋潔,王英,李秀芝,高雪玲,包;,張書捷;中國朝鮮族人群3個STR位點的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單元春;崔善;田國賀;曾沃坦;張慶鎬;;IL-27p28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朝鮮族人群哮喘的相關性[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1年04期
5 韋文滔;王鑫;王冬梅;田璐源;王保捷;龐灝;丁梅;;中國朝鮮族H19基因上游差異甲基化區(qū)SNP分布[J];法醫(yī)學雜志;2013年05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金虎雄;;全球化與多元共生時代的文化戰(zhàn)略——以中國朝鮮族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為主[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張子波;楊康鵑;金雄吉;金艷花;;中國朝鮮族CCR5△32基因突變的研究[A];“加入WTO和科學技術與吉林經(jīng)濟發(fā)展——機遇·挑戰(zhàn)·責任”吉林省第二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2年
3 張子波;楊康鵑;金雄吉;金艷花;王欣昊;;中國朝鮮族Ⅰ型膠原蛋白A2、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特派記者 呂瑞東;建立中國朝鮮族博物館[N];吉林日報;2010年
2 記者 王春榮;延邊中國朝鮮族民俗風情園開工建設[N];延邊日報(漢);2011年
3 本報記者 楊守玉;中國朝鮮族非遺展館接待客人4.4萬人次[N];延邊日報(漢);2011年
4 記者 戰(zhàn)德全;文化戰(zhàn)線要以展示中國朝鮮族風貌為己任[N];延邊日報;2006年
5 記者 王軍;帽兒山下打造中國朝鮮族民俗風情園[N];延邊日報;2008年
6 記者 王軍;《中國朝鮮族移民史研究》出版[N];延邊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顏玉芝;為繁榮中國朝鮮族音樂文化盡心盡責[N];延邊日報(漢);2010年
8 明亮;踏著古老歌謠走過滄桑巨變[N];延邊日報(漢);2011年
9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導演 電視劇《長白山下我的家》制片人 劉立京;從“小家”透視出民族的“大家庭”[N];中國藝術報;2012年
10 景志英;自覺傳承中國朝鮮族民族文化[N];延邊日報(漢);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林哲煥;中國朝鮮族社會變遷與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崔玉花;解放前中國朝鮮族歌謠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3 金英蘭;中國朝鮮族小說與在日朝鮮人小說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全美英;中國朝鮮族與在日朝鮮人民族教育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全信子;中國朝鮮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琳瑛;當代中國朝鮮族小說中的佛教因子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2 樸光星;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朝鮮族社會的重組[D];延邊大學;2000年
3 李叢叢;中國朝鮮族小說中的韓國人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金晶花;中國朝鮮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歌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姜成;中國朝鮮族體育的文化審視[D];延邊大學;2007年
6 李泰周;中國朝鮮族民族自治的歷史和現(xiàn)狀[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任英蘭;中國朝鮮族中學教科書與韓國中學教科書中的體育術語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8 南惠真;中國朝鮮族學生英語習得中朝漢雙重負遷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9 金哲;2010年中國朝鮮族文學優(yōu)秀作品集[D];延邊大學;2014年
10 姜彬;安光雄的生涯及美術作品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524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55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