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地區(qū)0-14歲兒童夏季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01:36
本文關鍵詞:石家莊地區(qū)0-14歲兒童夏季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維生素D缺乏 25-羥基維生素D 甲狀旁腺激素 體質指數(shù) 肥胖
【摘要】:目的:傳統(tǒng)觀念里,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調(diào)節(jié)鈣磷代謝,作用于骨骼系統(tǒng),但隨著研究深入發(fā)現(xiàn)維生素D作為一種類固醇激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學功能,其涉及到內(nèi)分泌、心血管、神經(jīng)、免疫等多個器官系統(tǒng),充足的維生素D在保健和預防疾病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1]。 全球范圍內(nèi),維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包括了所有年齡段,性別和各種族群體[2],總體水平受季節(jié)變化、飲食、活動、藥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夏季因陽光充足,皮膚產(chǎn)生維生素D較多,被認為是機體維生素D水平最高的季節(jié)。目前,我國缺乏人群大規(guī)模的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調(diào)查,缺乏數(shù)據(jù)資料來制定更符合我國情況的維生素D補充方案,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本研究以河北省石家莊地區(qū)(38:03N)為代表,通過測定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的水平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來了解0-14歲兒童夏季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并研究肥胖,喂養(yǎng)方式及陽光照射等因素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為我國兒童合理補充維生素D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支持。 方法:2011年6月至8月經(jīng)燕趙都市報宣傳,向社會招募0-14歲兒童進行健康體檢,總共403名志愿者,男247名,女156名。按年齡劃分為0~1歲,1~3歲,3~7歲,7~10歲,10~14歲五組。依據(jù)BMI值[3],將兒童分為偏瘦、正常、超重、肥胖四組。采用橫斷面研究,1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出生史、喂養(yǎng)情況、輔食添加、乳類攝入、維生素D或鈣劑補充、戶外活動時間和既往患病情況。2體格檢查,專人負責測量身長或身高、體重,計算體質指數(shù)(BMI=體重/身高2,kg/m2)。3指標測定,上午8-10點采集靜脈血4mL,不抗凝,室溫放置30-40min后使其充分凝血析出血清。然后以2000r/min離心15min,將血清保存于-20℃冰箱待測。應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4判斷標準:維生素D采用七級分類法:①嚴重維生素D缺乏:<12.5nmol/L;②中度維生素D缺乏:≥12.5nmol/L,且<25nmol/L;③輕度維生素D缺乏:≥25nmol/L,且<50nmol/L;④維生素D不足:≥50nmol/L,且<75nmol/L;⑤維生素D適宜:≥75nmol/L,且<250nmol/L;⑥維生素D過量:≥250nmol/L,且<375nmol/L;⑦維生素D中毒:≥375nmol/L。5記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記錄時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結果:10~14歲兒童平均血清25(OH)D水平為59.05(39.93)nmol/L,各年齡組分別為86.10±36.43nmol/L,84.30(38.06)nmol/L,58.78(26.40)nmol/L,44.45±16.42nmol/L,35.25(19.61)nmol/L。維生素D水平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二者呈負相關(r=-0.677,P<0.05)。血清25(OH)D最高水平在0~1歲和1~3歲,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最低水平出現(xiàn)10~14歲。67.99%兒童處于維生素D不足甚至缺乏狀態(tài)。2男、女童25(OH)D平均水平分別為57.28(41.78)nmol/L,61.75(37.04)nmol/L,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性別與維生素D水平無關。30~1歲兒童以不同喂養(yǎng)方式分為母乳喂養(yǎng)組和混合或人工喂養(yǎng)組,25(OH)D分別為75.53±40.13nmol/L,94.91±51.08nmol/L,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喂養(yǎng)方式與維生素D水平無關。4按有無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D制劑(口服維生素AD膠丸,平均200-600IU/d,持續(xù)1個月以上)劃分,未補充的組兒童血清25(OH)D水平為52.35(34.11)nmol/L,明顯低于補充維生素組90.45(50.55)nmol/L,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口服維生素D制劑可明顯提高血清25(OH)D水平。5按平均戶外活動時間分為≤0.5h,0.5~2h,>2h三組,各組間25(OH)D有顯著差異(P <0.05),隨戶外活動時間延長而增加,呈正相關(r=0.519,P<0.05)。并且觀察到戶外活動時間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P<0.05)。6偏瘦、正常、超重、肥胖四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分別為64.61(37.84)nmol/L,59.09(40.82)nmol/L,60.78±28.92nmol/L,46.03(34.73)nmol/L,肥胖組與正常組、偏瘦組相比,25(OH)-D明顯下降(P<0.05),其他各組間無差異。7雙變量相關分析顯示血清25(OH)D與PTH,BMI均呈負相關(r=-0.294,P<0.05;r=-0.282,P<0.05)。 結論:1我國兒童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3歲以后,隨年齡增長維生素D水平逐漸下降,因此建議加強3歲以后兒童維生素D的補充,并且有必要延遲至青春期甚至成年后。此外,需加強戶外活動,尤其對于學齡期及青春期兒童,有利于維生素D產(chǎn)生,提高機體維生素D水平。2肥胖與維生素D下降密切相關,肥胖者血清25(OH)D水平較正常人明顯下降。3血清25(OH)D與PTH,BMI密切相關,這些指標的測定有助于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的評價。
【關鍵詞】:維生素D缺乏 25-羥基維生素D 甲狀旁腺激素 體質指數(shù) 肥胖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3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文縮寫11-12
- 前言12-13
- 材料與方法13-14
- 結果14-17
- 附圖17-20
- 附表20-25
- 討論25-28
- 結論28-29
- 參考文獻29-31
- 綜述 維生素 D—“激素 D”的生物學31-44
- 參考文獻39-44
- 致謝44-45
- 個人簡歷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玉玲;王書昌;任立紅;胡孟英;曲書強;;肥胖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的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05期
2 楊芳;呂學云;張軍生;程玉先;張傳霞;;肥胖兒童血清維生素D、甲狀旁腺素及胰島素抵抗水平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年24期
本文編號:8980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8980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