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多中心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多中心調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危險因素 保護因素 新生兒 早產兒 足月兒
【摘要】:研究背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新生兒期的一種嚴重威脅患兒生命的疾病,也是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ICU)最常見的胃腸道急癥。新生兒NEC發(fā)病兇險,病死率高,后遺癥嚴重,迄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需要對NEC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為其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目的分析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和保護性因素。方法觀察組為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y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和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yī)院等3家NICU住院的NEC患兒。對照組為按住院號隨機抽取的同期在上述3家NICU住院且圍產資料完整的非NEC患兒。NEC按修正bell評分標準進行診斷和分度。除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腸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等。采用調查表形式收集臨床資料,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共28個項目。(1)母親產科因素6項:母親孕期有無感染、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P);受孕方式、產前是否應用糖皮質激素、分娩方式。(2)產時情況1項:有無窒息。(3)新生兒一般情況7項:包括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入院時有無酸中毒、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發(fā)病前有無喂養(yǎng)。(4)新生兒疾病情況13項:有無呼吸窘迫綜合征(RDS)、肺炎、呼吸衰竭、吸氧、吸氧方式(持續(xù)氣道正壓CPAP/機械通氣或鼻導管/頭罩吸氧);有無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貧血、高膽紅素血癥、低鈉血癥、低鉀血癥和低鈣血癥等。(5)入院后有無應用益生菌1項,如酪酸梭菌活菌散劑、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和雙歧桿菌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三聯活菌片等。采用SAS9.1統(tǒng)計軟件包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新生兒NEC的保護因素或危險因素;并對早產兒和足月兒分別作深入分析。結果1、新生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1)資料結果觀察組125例:男84例,女41例;早產兒76例,足月兒49例,平均胎齡:(34.9±3.7)周;低出生體重兒80例,正常出生體重兒44例,巨大兒1例,平均出生體重(2259.6±795.1)克;自然受孕115例,人工受孕10例;陰道分娩57例,剖宮產68例;PROM29例;母親孕期感染4例;HDP17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11例;77例入院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33例,低氧血癥12例,高碳酸血癥10例;114例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21例;RDS14例;肺炎75例;呼吸衰竭9例;吸氧53例,其中輔助通氣26例;發(fā)病前喂養(yǎng)95例;高膽紅素血癥26例;貧血26例;敗血癥56例;感染性休克10例;DIC12例;低鈉血癥8例;低鉀血癥9例;低鈣血癥22例;應用益生菌12例。對照組189例:男107例,女82例;早產兒129例,足月兒60例,平均胎齡:(35.4±2.9)周;低出生體重兒107例,正常出生體重兒79例,巨大兒3例,平均出生體重(2443.8±714.3)克;自然受孕183例,人工受孕6例;陰道分娩81例,剖宮產108例;PROM42例;母親孕期感染13例;HDP27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34例;159例入院時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83例,低氧血癥21例,高碳酸血癥23例;189例均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19例;RDS17例;肺炎43例;呼吸衰竭4例;吸氧50例,其中輔助通氣26例;喂養(yǎng)186例;高膽紅素血癥111例;貧血44例;敗血癥11例;感染性休克0例;DIC0例;低鈉血癥3例;低鉀血癥17例;低鈣血癥11例;應用益生菌107例。(2)新生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出生體重、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肺炎、呼吸衰竭、吸氧、發(fā)病前喂養(yǎng)、高膽紅素血癥、敗血癥、感染性休克、DIC、低鈉血癥、低鈣血癥和益生菌等13項差異有顯著性(P0.05)。(3)新生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上述有顯著性差異的13個項目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RR=0.298,95%CI0.092-0.973,P0.05)、高膽紅素血癥(RR=0.416,95%CI0.208-0.832, P0.05)和益生菌(RR=0.094,95%CI0.040-0.220, P0.01)為新生兒NEC保護因素,肺炎(RR=3.910,95%CI1.963-7.790, P0.01)和敗血癥(RR=13.469,95%CI5.578-32.523, P0.01)為新生兒NEC危險因素。發(fā)病前喂養(yǎng)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2、早產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觀察組早產兒76例,占總數的60.8%;對照組早產兒129例,占總數68.3%。對早產兒上述各項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如下:(1)資料結果觀察組76例:男51例,女25例;胎齡28周3例,28周-34周41例,34周-37周32例;平均胎齡:(32.5±2.6)周;出生體重1000克4例,1000克-1500克18例,1500克-2500克50例,2500克-4000克4例,平均出生體重(1763.1±480.2)克;自然受孕68例,人工受孕8例;陰道分娩39例,剖宮產37例;PROM21例;母親孕期感染3例;HDP13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11例;49例入院時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27例,低氧血癥7例,高碳酸血癥9例;69例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14例;RDS13例;肺炎52例;呼吸衰竭8例;吸氧40例,其中輔助通氣19例;發(fā)病前喂養(yǎng)50例;高膽紅素血癥16例;貧血23例;敗血癥30例;感染性休克7例;DIC11例;低鈉血癥8例;低鉀血癥7例;低鈣血癥17例;應用益生菌5例。對照組129例:男75例,女54例;胎齡28周2例,28周-34周30例,34周-37周97例;平均胎齡:(33.9±2.0)周;出生體重1000克3例,1000克-1500克7例,1500克-2500克87例,2500-4000克31例,≥4000克1例,平均出生體重(2145.5±541.0)克;自然受孕125例,人工受孕4例;陰道分娩59例,剖宮產70例;PROM37例;母親孕期感染8例;HDP18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32例;118例入院時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65例,低氧血癥13例,高碳酸血癥22例;129例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8例;RDS17例;肺炎22例;呼吸衰竭4例;吸氧37例,其中輔助通氣21例;喂養(yǎng)128例;高膽紅素血癥84例;貧血35例;敗血癥11例;感染性休克0例;DIC0例;低鈉血癥3例;低鉀血癥16例;低鈣血癥10例;應用益生菌72例。(2)早產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胎齡、出生體重、窒息、肺炎、吸氧、發(fā)病前喂養(yǎng)、高膽紅素血癥、敗血癥、感染性休克、DIC、低鈉血癥、低鈣血癥和益生菌等13項差異有顯著性(P0.05)。(3)早產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上述有顯著性差異的13個項目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膽紅素血癥(RR=0.229,95%CI0.087-0.600, P0.01)和益生菌(RR=0.045,95%CI0.011-0.182, P0.01)為早產兒NEC保護因素;肺炎(RR=5.903,95%CI2.217-15.719, P0.01)和敗血癥(RR=5.026,95%CI1.617-15.624)為早產兒NEC危險因素;發(fā)病前喂養(yǎng)率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3、足月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觀察組足月兒49例,占總數39.2%;對照組足月兒60例,占總數31.7%。對足月兒上述各項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果如下:(1)資料結果觀察組49例:男33例,女16例;平均胎齡(38.6±1.3)周;低出生體重兒8例,正常出生體重兒40例,巨大兒1例,平均出生體重(3029.8±526.1)克;自然受孕47例,人工受孕2例;陰道分娩18例,剖宮產31例;PROM8例;母親孕期感染1例;HDP4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0例28例入院時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6例,低氧血癥5例,高碳酸血癥1例;45例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7例;RDS1例;肺炎23例;呼吸衰竭1例;吸氧13例,其中輔助通氣7例;發(fā)病前喂養(yǎng)45例;高膽紅素血癥10例;貧血3例;敗血癥26例;感染性休克3例;DIC1例;低鈉血癥0例;低鉀血癥2例;低鈣血癥5例;應用益生菌7例。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胎齡(38.6±1.1)周;低出生體重兒10例,正常出生體重兒48例,巨大兒2例,平均出生體重(3085.2±615.0)克;自然受孕58例,人工受孕2例;陰道分娩22例,剖宮產38例;PROM5例;母親孕期感染5例;HDP9例;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2例;41例入院時行血氣分析,其中酸中毒18例,低氧血癥8例,高碳酸血癥1例;60例均記錄Apgar評分,其中窒息11例;RDS0例;肺炎21例;呼吸衰竭0例;吸氧13例,其中輔助通氣5例;喂養(yǎng)58例;高膽紅素血癥27例;貧血9例;敗血癥0例;感染性休克0例;DIC0例;低鈉血癥0例;低鉀血癥1例;低鈣血癥1例;應用益生菌35例。(2)足月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膽紅素血癥、敗血癥和益生菌等3項差異有顯著性(P0.05)。(3)足月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將上述有顯著性差異的3個項目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益生菌(RR=0.221,95%CI0.071-0.690, P0.01)為足月兒NEC保護因素。結論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高膽紅素血癥和益生菌為新生兒NEC保護因素,肺炎和敗血癥為危險因素。高膽紅素血癥和益生菌為早產兒NEC保護因素,肺炎和敗血癥為危險因素。益生菌為足月兒NEC保護因素。因此,產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和早期應用益生菌可預防新生兒NEC的發(fā)生。對肺炎和敗血癥新生兒/早產兒,應警惕NEC的發(fā)生。對于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早產兒,在密切觀察的基礎上,不必過于積極干預。發(fā)病前喂養(yǎng)率低與觀察組基礎疾病重,開奶延遲有關。
【關鍵詞】: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危險因素 保護因素 新生兒 早產兒 足月兒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2.1
【目錄】: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引言15
- 一 對象與方法15-17
- 1 研究對象15-16
- 2 調查方法16-17
- 3 統(tǒng)計學處理17
- 二 結果17-36
- 1 新生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17-24
- 2 早產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24-30
- 3 足月兒NEC危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分析30-36
- 三 討論36-46
- 參考文獻46-51
- 成果51-52
- 致謝52-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詹鴻鵬;;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的重度高膽紅素血癥和昏迷[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1983年10期
2 樊永鳳,苗林艷,李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8例[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3 劉峰,楊蓉;新生兒行為神經評價與高膽紅素血癥的關系[J];臨床醫(yī)學;2005年08期
4 車龍;牛殿吉;金福東;孫興安;;血漿吸附治療高膽紅素血癥臨床觀察[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6年01期
5 宋瑛;;新生兒黃疸與窒息的關系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1期
6 張菊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09例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年04期
7 過建春;施軍平;陳群偉;劉雁;石偉珍;王飛;馬文駿;;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肝炎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年04期
8 黃動葉;戚世方;;媽咪愛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觀察[J];中原醫(yī)刊;2006年10期
9 陳霞;何念海;;早產兒甲胎蛋白的測定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關系[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3期
10 李海華;呂智海;郭嵐敏;;高膽紅素血癥致腦性癱瘓15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小s,
本文編號:833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83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