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室晚電位與心率變異性的臨床分析
本文關鍵詞:兒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室晚電位與心率變異性的臨床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病毒性心肌炎 心室晚電位 心率變異性 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對病毒性心肌炎兒童心室晚電位和心率變異性改變特點進行研究,探討心室晚電位和心率變異性指標相結合,對判斷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價值。資料與方法1.研究對象病毒性心肌炎(VMC)組:選擇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間在我院住院并經(jīng)詢問病史、體格檢查、ECG、心肌酶、X線等檢查明確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兒268例,7~15歲,平均13±3.4歲,其中男159例,女109例;對照組:選擇同期在醫(yī)院體檢的健康兒童189例,6~16歲,平均13±3.9歲,其中男117例,女72例。入選標準: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組: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1999年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診斷標準,均為急性期患兒;選擇同期在醫(yī)院體檢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體檢前未服用影響自主神經(jīng)活動的藥物并且無影響自主神經(jīng)活動的病史;兩組在年齡和性別上無顯著差異。2.研究方法:心室晚電位(VLP)采用北京世紀今科產(chǎn)12導心電自動分析儀及LP分析系統(tǒng),采用XYZ雙極正交導聯(lián)進行記錄;心率變異性(HRV)采用杭州百慧公司生產(chǎn)的CT-086型十二導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分析儀對各組兒童進行心電圖監(jiān)測,通過心率變異性分析軟件人工校正編輯,進行心率變異性分析統(tǒng)計。3.選擇指標:VLP指標:TQRS、LAS40、RMS40;HRV時域指標包括SDNN、SDANN、r MSSD、PNN50和頻域指標LF、HF、LF/HF。4.統(tǒng)計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結果1.VMC組心室晚電位指標的TQRS與LAS40的值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MS40值VMC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VMC組與對照組比較,24h DCG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和頻域指標各指標值SDNN、SDANN、r MSSD、PNN50和LF、HF、LF/HF與對照組各年齡段比較均降低(P0.05),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1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心室晚電位的出現(xiàn),是心肌的炎癥損傷致缺血及心肌病變導致心室復極不一致造成,易致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及猝死;心率變異性指數(shù)降低,提示自主神經(jīng)功能受損,迷走神經(jīng)功能減退,交感神經(jīng)功能亢進,對竇房結的調節(jié)功能減弱,也容易發(fā)生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心室晚電位與心率變異性兩項指標結合,并與相應臨床癥狀比對,發(fā)現(xiàn)兩項指標結合,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是判斷其病情嚴重程度和危險性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 心室晚電位 心率變異性 臨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泰山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5.4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符號說明8-9
- 前言9-11
- 材料與方法11-13
- 結果13-18
- 討論18-23
- 結論23-24
- 參考文獻24-26
- 綜述26-46
- 參考文獻39-46
- 致謝46-4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克明;陳義林;;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率變異性的探討[J];安徽醫(yī)藥;2006年09期
2 王銳;師廷明;普平;曾雁云;李紅玲;;兒童心肌炎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年03期
3 許樟榮;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病變[J];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2004年02期
4 朱敏;周愛卿;李筠;楊健萍;張海燕;王紅平;屈順梅;;正常兒童動態(tài)心電圖竇性心率及心率變異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6年10期
5 廖虹;;老年人心率變異性減低與心臟性猝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年08期
6 黃瑞燕;吳琳;;心血管病患者與健康成人心率變異性的比較[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2年05期
7 富路,池洪杰;心率變異性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1年05期
8 吳逸南;葛志明;李方;賀紅;張運;;慢性心力衰竭與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的關系——附66例分析[J];新醫(yī)學;2006年01期
9 于鋒;單德仲;王興幫;;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變異與冠狀動脈病變和心肌缺血的關系[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年03期
10 李武,,余樞,趙華月;病毒性心肌炎和擴張型心肌病組織相容復合物和免疫球蛋白的檢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4年04期
本文編號:786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78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