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肝清肺法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7 13:36
本文關鍵詞:柔肝清肺法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肝旺肺熱 柔肝清肺 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過柔肝清肺法治療小兒肝旺肺熱型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以觀察柔肝清肺法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其機理。方法:選取急性支氣管炎肝旺肺熱型的門診患兒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采用頭孢呋辛、阿奇霉素,利巴韋林、更昔洛韋靜滴加口服中藥煎劑治療,對照組60例采用頭孢呋辛、阿奇霉素,利巴韋林、更昔洛韋靜滴治療,兩組均以西醫(yī)對癥處理輔助治療。以咳嗽、咯痰、驚惕、發(fā)熱、目赤、煩躁、口渴、大小便、舌質舌苔、脈象等為療效指標,以臨床積分為依據(jù)觀察療效,觀察兩組的咳嗽、咯痰、驚惕、發(fā)熱、目赤、煩躁、口渴、大小便、舌質舌苔、脈象等癥狀的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在癥狀改善情況方面,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和單純西醫(yī)治療這兩種方法均能明顯改善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在咳嗽、咯痰、驚惕主要癥狀的改善情況方面,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在改善次要癥狀方面,煩躁、目赤、口渴、大便、舌質舌苔等方面的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在改善發(fā)熱、小便、脈象等方面的比較,P0.0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在退熱時間方面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在癥狀積分及總積分方面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綜合療效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肝旺肺熱型是現(xiàn)代生活環(huán)境綜合作用下常見的證型。中藥柔肝清肺結合西藥抗感染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肯定,在改善咳嗽、咯痰、驚惕、發(fā)熱、目赤、煩躁、口渴、大小便、舌質舌苔、脈象等癥狀方面療效顯著,在癥狀積分及總積分變化情況方面比較,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柔肝清肺法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肝旺肺熱證療效可靠,該研究豐富了該病的辨證論治體系和治療方法。
【關鍵詞】: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肝旺肺熱 柔肝清肺 臨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272
【目錄】:
- 提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0
- 臨床研究10-18
- 一、診斷標準10
- (一)西醫(yī)標準10
- (二)中醫(yī)標準10
- 二、病例選擇標準10-11
- (一)采納標準10
- (二)排除標準10-11
- (三)剔除標準11
- 三、一般資料11-13
- (一)兩組性別分布11
- (二)兩組年齡分布11
- (三)兩組治療前病情程度比較11
- (四)兩組患兒治療前癥狀程度比較11-12
- (五)兩組治療前癥狀體征積分比較12-13
- 四、治療方法13
- (一)基本治療13
- (二)對癥治療13
- (三)觀察療程13
- 五、療效指標13
- 六、療效標準13-14
- (一)癥狀體征評分標準13-14
- (二)病情分度標準14
- (三)綜合療效標準14
- 七、統(tǒng)計方法14-15
- 八、研究結果15-18
- (一)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15
- (二)對照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15-16
- (三)兩組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16
- (四)兩組退熱時間比較16
- (五)兩組治療前后咳嗽、咯痰、驚惕積分比較16-17
- (六)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總積分比較17
- (七)兩組綜合療效比較17-18
- 討論18-28
- 一、中醫(yī)學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研究認識18-20
- (一)中醫(yī)文獻對該病的認識18
- (二)肝旺肺熱證的病因18-19
- (三) 肝旺肺熱證的病機19-20
- 二、西醫(yī)學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研究20-21
- (一)病因20-21
- (二)病機21
- 三、柔肝清肺湯的組方原則21-22
- (一)清宣肺熱21
- (二)柔肝理氣21-22
- (三)化痰止咳22
- 四、方藥討論22-25
- (一)藥物組成及功效分析22-24
- (二)方藥配伍解析24-25
- 五、療效分析25
- 六、現(xiàn)代藥理研究對方藥作用的佐證25-28
- (一)止咳祛痰的作用25-26
- (二)抗炎的作用26
- (三)抗感染的作用26-27
- (四)鎮(zhèn)靜的作用27-28
- 結語28-29
- 參考文獻29-32
- 綜述32-40
- 參考文獻38-40
- 致謝40-41
- 發(fā)表論文41-45
- 詳細摘要45-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春江;楮志敏;崔書芬;張貴華;陳彤軍;;柔肝方治療慢性乙肝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6年04期
2 辛雪香;陳漢平;;自擬柔肝定眩止鳴湯治療眩暈三則[J];廣西中醫(yī)藥;2007年03期
3 張接發(fā);;淺議柔肝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4 張志杰,王經(jīng)華,肖淑萍;柔肝散治療肝硬化31例[J];四川中醫(yī);1996年09期
5 孫定隆;自擬扶脾柔肝湯治療肝硬化33例小結[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6 李蘭錚;滋腎柔肝法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38例[J];新中醫(yī);1999年07期
7 朱鶯;;健脾柔肝法治療小兒眨眼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年11期
8 張大煒;周旭升;謝v,
本文編號:634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6349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