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兒并發(fā)冠狀動脈損害的危險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9-17 09:29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種急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以雙側(cè)結(jié)膜炎、非典型皮疹等為特征,主要發(fā)病人群為兒童,男多于女。該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確,大多數(shù)觀點認為KD是一種免疫介導的血管炎綜合征。據(jù)報道KD的發(fā)病具有顯著種族及地域差異性,表現(xiàn)為亞洲地區(qū)發(fā)病率高,歐美地區(qū)發(fā)病率低~([1])。目前KD已取代風濕熱成為兒童獲得性心臟病的重要病因,據(jù)統(tǒng)計未經(jīng)治療的KD患兒冠狀動脈損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發(fā)生率可高達l5%-25%~([2])。有研究證實即使給予KD患兒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標準治療,仍然有5%患兒會出現(xiàn)冠狀動脈擴張(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1%患兒會出現(xiàn)冠狀動脈脈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甚至部分患兒會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3-4])。因此,探討KD并發(fā)CAL的危險因素,可為預防KD患兒并發(fā)CAL及減少其發(fā)生率提供可靠的依據(jù)。目的:探討川崎病患兒并發(fā)冠狀動脈損害的危險因素。材料與方法:回顧性分析山東省立醫(yī)院兒內(nèi)科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45例KD患兒的臨床資料,對可能影響KD并發(fā)CAL及KD并發(fā)CAA的因素如:年齡、性別、丙球抵抗、延遲治療、發(fā)熱持續(xù)時間、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NEUT#)、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淋巴細胞絕對值(LYMPH#)、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PMV)、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谷丙轉(zhuǎn)氨酶(ALT)、白蛋白(ALB)、總膽汁酸(TBA)、血鈉(血Na)等先進行單因素分析,再進一步多因素分析KD并發(fā)CAL的危險因素以及KD并發(fā)CAA的危險因素。結(jié)果:(1)男性KD患兒數(shù)量約是女性患兒1.3倍,年齡小于1歲KD患兒CAL發(fā)生率是大于1歲患兒的1.83倍。(2)245例KD患兒中,71例患兒發(fā)生CAL,冠狀動脈損傷率為28.9%。(3)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性別、發(fā)熱持續(xù)時間、延遲治療、丙球抵抗、PLT、WBC、ESR、CRP、ALB可能與CAL的發(fā)生有關(guān)(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延遲治療、丙球抵抗、PLT、WBC與CAL的發(fā)生有關(guān)(P0.05)。(4)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丙球抵抗、發(fā)熱持續(xù)時間、PLT、ESR可能與KD患兒并發(fā)CAA有關(guān)(PO.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ESR、發(fā)熱持續(xù)時間10d與KD患兒并發(fā)CAA有關(guān)(PO.05)。結(jié)論:(1)年齡小的男性KD患兒并發(fā)CAL率高。(2)丙球抵抗、延遲治療、高水平的PLT和WBC升高為KD發(fā)生CAL的危險因素。(3)ESR升高、發(fā)熱持續(xù)時間10 d是KD患兒發(fā)生CAA的危險因素。(4)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可以實時觀察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及轉(zhuǎn)歸,有助于KD的早期診斷和長期隨訪。
【學位單位】: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25.4
【部分圖文】:
3.1 年齡性別比本組 245 例 KD 患兒,其中男性患兒 138 例,女性患兒 107 例;男女之比為 1.30:1,發(fā)病年齡性別比(如表 1 及圖 1.1 所示):最小年齡為 3 個月,最大為 13 歲,≤5 歲為高發(fā)年齡段(共 233 例,96.0%),其中≤3 歲以內(nèi)共 203 例(77.8%),5 歲以內(nèi),各年齡段均以男孩發(fā)病率高。表 3.1 年齡性別比性別年齡段合計3 個月~1 歲 ~3 歲~5 歲 ~5 歲 >5 歲男 67(27.3%) 48(19.6%) 17(6.9%) 6(2.4%) 138(56.3%)女 52(21.2%) 36(14.7%) 13(5.3% 6(2.4%) 107(43.6)合計 119(48.5%) 84(34.3%) 30(12.2%) 12(4.8%) 245(100%)
圖 3.2 KD 不同臨床癥狀構(gòu)成3.3 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jié)果245 例 KD 患兒中無 CAL174 例(71.1%),合并 CAL71 例(28.9%)。其中 CAD58 例(23.7%),中等 CAAl2 例(4.9%),巨大 CAA1 例(0.4%)。CAL 伴冠脈內(nèi)血栓形成 2 例(0.8%),單純左冠脈病變 38 例(53.5%),單純右冠脈病變 17 例(6.9%),雙側(cè)冠脈病變30 例(42.3%)。二維超聲心動圖其它改變:冠脈管壁回聲增強 59 例(24.1%),心包積液18 例(7.3%),二尖瓣反流 108 例(44.1%),主動脈瓣反流 2 例(0.8%),左室后壁動度減弱 1 例(O.4%),左室功能減低 2 例(O.8%)。245 例 KD 患兒中,100 例進行 1 次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其中 21 例發(fā)生 CAL。有 145 例住院期間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復查,其中 15 例 CAL 消失,6 例新發(fā) CAL,29 例仍存在 CAL。3.4 KD 并發(fā) CAL 危險因素的分析
【學位單位】: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25.4
【部分圖文】:
3.1 年齡性別比本組 245 例 KD 患兒,其中男性患兒 138 例,女性患兒 107 例;男女之比為 1.30:1,發(fā)病年齡性別比(如表 1 及圖 1.1 所示):最小年齡為 3 個月,最大為 13 歲,≤5 歲為高發(fā)年齡段(共 233 例,96.0%),其中≤3 歲以內(nèi)共 203 例(77.8%),5 歲以內(nèi),各年齡段均以男孩發(fā)病率高。表 3.1 年齡性別比性別年齡段合計3 個月~1 歲 ~3 歲~5 歲 ~5 歲 >5 歲男 67(27.3%) 48(19.6%) 17(6.9%) 6(2.4%) 138(56.3%)女 52(21.2%) 36(14.7%) 13(5.3% 6(2.4%) 107(43.6)合計 119(48.5%) 84(34.3%) 30(12.2%) 12(4.8%) 245(100%)
圖 3.2 KD 不同臨床癥狀構(gòu)成3.3 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jié)果245 例 KD 患兒中無 CAL174 例(71.1%),合并 CAL71 例(28.9%)。其中 CAD58 例(23.7%),中等 CAAl2 例(4.9%),巨大 CAA1 例(0.4%)。CAL 伴冠脈內(nèi)血栓形成 2 例(0.8%),單純左冠脈病變 38 例(53.5%),單純右冠脈病變 17 例(6.9%),雙側(cè)冠脈病變30 例(42.3%)。二維超聲心動圖其它改變:冠脈管壁回聲增強 59 例(24.1%),心包積液18 例(7.3%),二尖瓣反流 108 例(44.1%),主動脈瓣反流 2 例(0.8%),左室后壁動度減弱 1 例(O.4%),左室功能減低 2 例(O.8%)。245 例 KD 患兒中,100 例進行 1 次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其中 21 例發(fā)生 CAL。有 145 例住院期間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復查,其中 15 例 CAL 消失,6 例新發(fā) CAL,29 例仍存在 CAL。3.4 KD 并發(fā) CAL 危險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江峰;黃敏;;以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首發(fā)的不完全川崎病1例報告[J];柳州醫(yī)學;2007年01期
2 顧愛蘭;;對川崎病患兒運用追蹤延伸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23期
3 張紅艷;薛瑩瑩;;川崎病的觀察和護理[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年02期
4 張永遠;溫曉紅;;嬰兒川崎病的早期臨床和血液學特點[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9年01期
5 肖
本文編號:2820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8205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