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歧桿菌對新生大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模型腸損傷保護作用及腸組織PAF、TNF-α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R722.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曉東,翁霞,鄧曉輝,梁輝;不同供受體T細胞比例對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GVHD嚴重程度影響的實驗研究[J];癌癥;2005年01期
2 程志清,徐田紅;用比較醫(yī)學思想構建中醫(yī)證候動物模型[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羅潔;姜敏;林影;;足月兒與早產(chǎn)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臨床表現(xiàn)及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醫(yī)學;2009年11期
4 陳盛,何念海;136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4年04期
5 李雪梅;周雪;遲成濤;侯甲福;賈少華;李津明;;在中醫(yī)藥學中動物實驗與實驗動物的選擇[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6 蘆惠,薛辛東;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4年03期
7 蘆惠,李玖軍,薛辛東,潘麗麗,李強;黃嘌呤氧化酶在新生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2期
8 賈盛華;韋紅;余加林;魏小娣;張曉萍;李金純;;姜黃素對新生大鼠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保護作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年02期
9 凌昌全,李柏,陳堅,王文儉,鄭曉梅,林萬和,黃雪強,潘瑞萍;去甲斑蝥素緩釋制劑毒性與療效的實驗研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9期
10 張東輝,許永華,龍志新,于萬海;BALB/c裸小鼠繁育的實驗觀察[J];地方病通報;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信龍;王志剛;張園;;廢用性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力學性能變化[A];第十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偉宏;真菌感染小鼠角膜過程中菌絲和主要炎癥細胞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宋淑芳;來曲唑治療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曲曉璐;糖尿病腎。怅巸商搳A淤證)病證實質探討及降糖益腎方治療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2年
4 吳昊;運動、降糖物質干預對“糖尿病大鼠模型”轉歸影響的多因素研究——代謝系統(tǒng)應答與胰島β細胞功能的調控機制[D];北京體育大學;2001年
5 盧英俊;清醒大鼠神經(jīng)遞質和腦電聯(lián)合檢測方法在鎮(zhèn)靜藥物機制研究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4年
6 惲時鋒;實驗型封閉群新西蘭白兔與應用有關的生物學特性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7 方鳳奇;石見穿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戴國華;從風病學說論治冠心病心絞痛及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龍琴;MMP-2在長波光誘導新生豚鼠近視化模型鞏膜膠原代謝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王志東;伊曲康唑γ-干擾素對真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寧佳;核因子NF-κB在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蔣智;不同液體復蘇方式對創(chuàng)傷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GC/GR影響的實驗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1年
3 王靚;順鉑腹腔灌洗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大鼠白細胞介素18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王立群;益氣活血清熱法對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及MC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古麗努爾·塔西鐵木爾;LC-MS/MS法研究黃體酮乳膏劑在Beagle犬體內的藥物動力學[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藺小培;益生菌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新生鼠模型腸損傷的保護[D];蘇州大學;2011年
7 羅惠娟;米非司酮大鼠晚孕引產(chǎn)的觀察及對母、仔鼠腦組織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1年
8 黃偉強;普羅布考、復方丹參滴丸對實驗性動脈再狹窄的干預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9 謝偉;銀杏葉提取物對小鼠抗疲勞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10 查選平;微型鈦血管吻合夾吻合血管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7631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6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