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RP在小兒感染性休克中臨床意義的探討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春泓;關于“文章學”與“文學批評”的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張育苗!311800浙江,王慶紅,李蓉萍!311800浙江,祝國紅;顱內感染患兒血清C反應蛋白變化及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1999年05期
3 董琳,溫懷凱,李昌崇,吳榮熙;支原體肺炎血清急相蛋白水平變化及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1年05期
4 劉春峰,梁麗,蔡栩栩,韓曉華,尚云曉;嬰幼兒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血清CRPPCT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4年03期
5 李兵飛,康劍,鄭瑞慶,丁克文;外周血C反應蛋白測定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診斷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3期
6 丘斌;CRP測定對兒童肺炎診治的臨床意義[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3年20期
7 郭旭;;血清前白蛋白測定的臨床價值[J];淮海醫(yī)藥;2006年05期
8 崔曉明;C-反應蛋白測定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價值[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4年05期
9 王志鋼;王成效;黃韻;卞泳良;許熾華;;167例感染性疾病血CRP增高患兒的臨床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5年02期
10 白雪梅,楊平,王瑩,陳同辛;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J];臨床兒科雜志;2005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葛金玲;捏脊療法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的免疫和腸道微生態(tài)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2 趙美健;降鈣素原在新生兒重癥感染時的臨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單麗沈;血清CRP在小兒感染性休克中臨床意義的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王朝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與女性肥胖關系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5 左震華;降鈣素原對呼吸機相關肺炎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6 孫藝鑄;C反應蛋白測定用于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診斷和療效及預后評價指標的初步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應富;感染性休克座談紀要[J];重慶醫(yī)學;1980年05期
2 馬沛然;感染性休克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1980年02期
3 張道麟;復方鬧洋花抗休克78例小結[J];廣東醫(yī)學;1980年08期
4 陰繼屏;王其昌;;小兒感染性休克(16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5 祝壽河;方鶴松;;山莨菪鹼治療感染性休克[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80年01期
6 ;數(shù)字一定要核對準確[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1980年04期
7 陳善誠;;并發(fā)于感染性休克的腦損害[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1980年02期
8 ;感染性休克時的平滑肌功能障礙[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3期
9 雷一鳴;;感染性休克治療中的輸液及調整循環(huán)藥物使用的若干問題[J];右江醫(yī)學;1980年01期
10 楊書勤;;護士怎樣觀察感染性休克[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198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萬忠;;感染性休克與多臟器衰竭——附137例感染性休克臨床分析(摘要)[A];全國首屆急診醫(yī)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2 趙淑珍;孫s,
本文編號:2660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6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