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9例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5-02 16:07

  本文選題:李斯特菌 + 敗血癥 ; 參考:《臨床兒科雜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的臨床特點,提高對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的認識。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6月診治的9例經血培養(yǎng)確診的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的臨床特點。結果 9例均為早產兒,剖宮產;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發(fā)紺(7例)、發(fā)熱(5例)、氣促(4例)、肌張力減弱(4例)、呼吸窘迫(3例)等。9例新生兒血培養(yǎng)均檢出李斯特菌,3例在痰液、1例在腦脊液中同時培養(yǎng)出李斯特菌;藥敏試驗顯示,李斯特菌對氨芐西林、青霉素和復方新諾明敏感率最高。9例均在血培養(yǎng)確診李斯特菌敗血癥后調整抗感染藥物治療,均痊愈或好轉出院。結論新生兒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對有發(fā)熱癥狀的孕婦,應警惕李斯特菌感染。盡早行病原學檢測和目標性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onatal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neonatal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9 cases of Listeria neonatorum septicemia diagnosed by blood culture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9 cases were premature and cesarean section.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yanosis in 7 cases, fever in 5 cases, shortness of breath in 4 cases, muscular tension in 4 cases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3 cases.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rate of Listeria to ampicillin penicillin and compound sulfamide was adjusted after blood culture confirmed septicemia of Listeria and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or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of Listeria neonatorum i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Pregnant women with fever symptoms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listeria infection. Early etiological detection and targeted treatment can improve prognosis.
【作者單位】: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醫(yī)院管理和發(fā)展研究中心資助項目(No.SCYG2015-2-14)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澎;陳穎茜;王煥玲;李太生;徐英春;;非妊娠期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敗血癥35例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6年02期

2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 ,余加林,吳仕孝;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捷;;早期與晚期早產兒合并早發(fā)型敗血癥時的免疫功能特征比較[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6期

2 李軍;鮑勇;沈昊;;新生兒血清降鈣素原在敗血癥早期診治中的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7年05期

3 楊介梅;曾嶸;王模奎;;血清白蛋白在判斷新生兒敗血癥預后中的臨床意義[J];兒科藥學雜志;2017年05期

4 周燕珍;王利民;方寅飛;;無乳鏈球菌致新生兒血流感染的血清型與耐藥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7年08期

5 袁鳳英;王永芹;季燦;張永峰;;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聯(lián)合動態(tài)監(jiān)測在足月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療中的價值[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年02期

6 譚田;余加林;;NICU抗生素應用現(xiàn)狀及管理策略[J];兒科藥學雜志;2017年04期

7 寇晨;趙維;肖婧;申阿東;;拉氧頭孢鈉在新生兒人群中群體藥代動力學的分析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7年04期

8 高李華;;淋巴細胞CD3~+、CD4~+、CD8~+亞群檢測在早發(fā)型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年05期

9 唐紅梅;盧先雷;杜麗君;鄒劍;;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9例臨床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7年03期

10 周啟立;劉利蕊;沈君;胥冬梅;;社區(qū)與院內感染新生兒敗血癥晚發(fā)型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澎;陳穎茜;王煥玲;楊爽;徐英春;李太生;;妊娠期李斯特菌病16例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5年09期

2 張風雷;戴桂勛;湯洵;卓菲;卓麗;楊湘霞;張艷;;飲食業(yè)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狀況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年04期

3 吳蜀豫,李迎惠,冉陸,付萍,李志剛,姚景會;中國2001年11省(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狀況的主動監(jiān)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燕;冷凍品須防李斯特菌[J];中國檢驗檢疫;2003年08期

2 胡桂華,安靜,欒穎,宋春利,李艷艷;沈陽地區(qū)食源性李斯特菌帶染研究[J];職業(yè)與健康;2003年02期

3 田霞,李遠釗,張培正;李斯特菌的污染現(xiàn)狀及控制措施[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4 朱龍有;李卓;安東;;李斯特菌肺炎1例報告[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年26期

5 陳健舜;朱凝瑜;孔蕾;何中央;方維煥;;李斯特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漁業(yè)質量與標準;2013年01期

6 陳寧慶;李斯特菌是怎么回事[J];家庭醫(yī)學;2000年06期

7 陳太基,封幼玲,戴建華,陳華;167種食品中的李斯特菌檢驗[J];衛(wèi)生研究;2000年04期

8 陳敏,王穎,顧其芳,李潔;食品中李斯特菌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與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1年03期

9 李干紅,丁曉雯;李斯特菌及其快速檢測[J];廣州食品工業(yè)科技;2002年03期

10 李小春,陳慧燕,李毅,金茜,章樂怡;速凍食品中李斯特菌檢測方法探討與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馬保華;張輝華;呂平;曹永長;畢英佐;;李斯特菌套式PCR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A];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郁;魏建忠;王桂軍;;李斯特菌與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劉晶;;10例孕產婦感染李斯特菌的特點及藥敏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王芳;于力;;李斯特菌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二次人獸共患病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第十四次教學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5 楊世萍;李靜;;1例產婦感染李斯特菌報道[A];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王紅;陳燕梅;張正東;;2005-2007年自貢市食品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狀況的調查[A];“環(huán)境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怡凈;;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其防治[A];四川省營養(yǎng)學會2002年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8 朱敏麗;林振浪;;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2例[A];2009年浙江省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圍產醫(yī)學熱點問題”專題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9 吳旭琴;;G12-type對M3乙酰膽堿受體介導的PLD調控研究[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衛(wèi)東;加推動李斯特菌基因組序列研究[N];科技日報;2013年

2 林曉麗;廣州鱸魚檢測項目尚不包含李斯特菌[N];廣州日報;2007年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葉長蕓;冰箱殺手李斯特菌[N];北京日報;2009年

4 葉圣琳;李斯特菌來勢猛,英國老年人“中招”多[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杜鵑;美國:香瓜染李斯特菌,死十余人[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6 本報記者 聶國春;專家:警惕冰箱里的殺手[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7 陳繼培;慎防“李斯特病”[N];廣東科技報;2000年

8 陳倩;食品真空包裝并非萬無一失[N];健康報;2007年

9 顧皓行;澳研究使用噬菌體降低李斯特菌污染風險[N];中國食品報;2011年

10 本版編輯 趙志剛  楊帆 陳誠;多國水產品遭遇病菌侵襲[N];中國漁業(yè)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健舜;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分子進化與酸應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王玉;吞噬細胞限制李斯特菌增殖的新型防御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毅;建立鑒定李斯特菌種及亞型的多重PCR方法及用于李斯特菌核酸檢測的新型恒溫擴增技術[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武曉林;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LLO的功能關鍵位點鑒定及表面展示系統(tǒng)的構建[D];浙江農林大學;2015年

3 周敏;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22例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李帥;李斯特菌侵染宿主細胞胞內磷脂酶D活性變化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5 張晨菊;三株致病性李斯特菌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6 張曉峰;李斯特菌分子鑒定與分型及其在安全牛奶生產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2年

7 駱笑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檢測試劑盒優(yōu)化及其表面蛋白的免疫反應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9年

8 田國明;食源性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肽核酸原位熒光檢測與LMO1847蛋白免疫原性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9 黃麗;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o0964蛋白功能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年

10 趙智慧;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20例臨床特征分析[D];瀘州醫(yī)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8345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8345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a26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