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血管瘤停用普萘洛爾后復發(fā)機制的初步研究
本文選題:嬰幼兒血管瘤 切入點:普萘洛爾 出處:《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嬰幼兒血管瘤是最為常見的兒童期良性腫瘤,早期的快速增生會造成嚴重的外觀畸形及器官發(fā)育障礙。目前口服普萘洛爾已成為治療嚴重嬰幼兒血管瘤的第一選擇。然而停藥后有10-30%的患兒出現(xiàn)病灶復發(fā),復發(fā)無疑成為下一個研究熱點。普萘洛爾的作用機制及停藥后的復發(fā)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本研究在復發(fā)病灶的病理、血流動力學、差異microRNA的篩查結合血管瘤干細胞的研究來初步探討停藥后的復發(fā)機制。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年12月至2014年5月679例門診口服普萘洛爾治療的嬰幼兒血管瘤患兒。我們對2例復發(fā)血管瘤病灶進行活檢及病理檢查,采用超高頻多普勒超聲對21例復發(fā)患兒進行治療過程和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監(jiān)測。通過對血管瘤干細胞的研究,在細胞水平探究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的機制及停藥后復發(fā)機制。最后對比篩查20例停用普萘洛爾后未復發(fā)病例與18例復發(fā)病例,尋找其血清中差異表達的miRNA。結果:門診口服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安全性及有效性較高,679名患兒在停藥后92例(13.5%)出現(xiàn)復發(fā)。兩例復發(fā)患兒的病理切片可見一些脂肪組織及大量增生的內皮細胞,CD31與Glut-1染色陽性,其表現(xiàn)類似增生期血管瘤。在嬰幼兒血管瘤服用普萘洛爾過程中,病灶變淺、血管密度下降、血流阻力指數(shù)上升,而在復發(fā)后可見明顯病灶及血流信號。與其它幾類細胞相比,血管瘤干細胞對普萘洛爾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普萘洛爾能夠抑制血管瘤干細胞的增殖,但對其凋亡無明顯誘導作用。對比復發(fā)組與未復發(fā)組,共篩查出22個表達差異明顯的miRNA,隨后預測獲得17259個靶基因,最后經富集分析推測數(shù)個信號通路可能與停藥后復發(fā)機制相關。結論:盡管停藥后少量病人出現(xiàn)復發(fā),門診口服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仍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復發(fā)病灶有大量內皮細胞增殖,復發(fā)病灶可能來自殘存瘤體的再次增生,血管瘤干細胞可能在復發(fā)中起著重要作用。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在普萘洛爾作用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復發(fā)組與未復發(fā)組存在表達差異明顯的miRNA,仍需進一步驗證。
[Abstract]:Objective: infantile hemangi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 in children. Early rapid proliferation can cause severe deformities and organ development disorders. Oral propranolol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fantile hemangioma. The mechanism of propranolol and the mechanism of recurrence after withdrawal of propranolol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8 to May 2014,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679 infants with hemangioma treated by oral propranolol from December 2008 to May 2014. We performed biopsy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n 2 cases of recurrent hemangioma. Ultrahigh frequency Doppler ultrasound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in 21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emangioma. The mechanism of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ngioma and the mechanism of recurrence after withdrawal of propranolol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cell level. Finally, 20 cases without recurrence after stopping propranolol were compared with 18 cases of recurrence. Results: 679 children with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showed recurrence in 92 cases (13. 5%) after drug withdrawal. Some adipose tissu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endothelial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31 and Glut-1 staining. Its appearance is similar to proliferative hemangioma. In infantile hemangioma treated with propranolol, the focus is shallower, the blood vessel density is decreased, the blood flow resistance index is increased, but the focus and the blood flow signal can be seen obviously after recurrence. Hemangioma stem cell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propranolol. Propranolol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mangioma stem cells, but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apoptosis. A total of 22 miRNA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were screened and 17259 target genes were predicted to be obtained. Finally, enrichment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everal signal pathway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mechanism of recurrence after withdrawal. Oral propranolol is still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Hemangioma stem cel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urrence. The change of hemodynamic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propranolol.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艷杰 ,李雯 ,梁劍虹 ,田娜 ,呂炳鑫 ,楊洪濤 ,李明山;嬰幼兒血管瘤及其手術治療(附76例報告)[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1年11期
2 曾祥輝,趙福運,張建國,張震康,俞光巖,何冬梅;嬰幼兒血管瘤49例的診斷與處理[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3 袁斯明;姜會慶;歐陽天祥;邢新;;嬰幼兒血管瘤病理結構變化與臨床演變過程的聯(lián)系[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年05期
4 唐鴻珊;朱一元;;嬰幼兒血管瘤及其治療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年01期
5 ;嬰幼兒血管瘤:與低體重幼兒出生率升高有關的健康問題[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年02期
6 ;不尋常的良性嬰幼兒血管瘤[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年03期
7 陳曉東;林曉曦;;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0年03期
8 李小珠;;嬰幼兒血管瘤的健康教育[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26期
9 鄭家偉;;嬰幼兒血管瘤“等待觀察”的治療策略應予改變[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年02期
10 黃巧玲;馮曉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祥輝;趙福運;何冬梅;;49例嬰幼兒血管瘤的診斷與處理[A];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趙東華;楊楠芳;;尿素注射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護理體會[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黃巧玲;馮曉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歐陽天祥;陳惠平;虞杰;肖燕;林軍;;嬰幼兒血管瘤的注射治療方法選擇[A];第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學術會議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陳剛;趙怡芳;;自噬在內皮細胞缺氧應激及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雙向作用[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2012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李玉蘭;安秀杰;;液氮冷凍治療嬰幼兒血管瘤140例[A];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王緒凱;陳亞飛;;不同時期嬰幼兒血管瘤的病理變化及超微結構變化[A];2002全國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治療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8 馬剛;林曉曦;金云波;李偉;王維;胡曉潔;許志成;楊川;;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A];第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學術會議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袁斯明;陳榮亮;王修坤;陳海妮;沈衛(wèi)民;周曉軍;;嬰幼兒血管瘤中血管周圍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其體外和體內分化實驗[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金云波;林曉曦;葉肖肖;陳輝;馬剛;江成鴻;陳達;陳曉東;胡曉潔;;普萘洛爾作為嚴重嬰幼兒血管瘤一線治療的前瞻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陳向齊;嬰幼兒血管瘤要早治[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2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小兒外科 湯紹濤 李帥 陽歷 整理 涂曉晨;治療嬰幼兒血管瘤不一定手術[N];健康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尚濱;HIF-VEGF-Notch通路相關因子在嬰幼兒血管瘤組織中的表達和意義[D];山東大學;2015年
2 常雷;嬰幼兒血管瘤停用普萘洛爾后復發(fā)機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袁斯明;嬰幼兒血管瘤病理演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彭強;嬰幼兒血管瘤的發(fā)病機制及γ-干擾素治療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蔡育;同種異體移植炎癥因子1在嬰幼兒血管瘤中表達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吉毅;β腎上腺素受體信號通路對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增殖與凋亡的調控作用[D];復旦大學;2013年
7 廖洪躍;Fas配體誘導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徐建國;嬰幼兒血管瘤病程相關microRNAs的篩選和作用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徐廣琪;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臨床觀察及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劉超;beta腎上腺素受體在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病中的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巧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立冬;口服普萘洛爾對比激素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李書波;三類藥物聯(lián)合注射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療效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4 董建勇;口服普萘洛爾治療頭頸部嬰幼兒血管瘤臨床療效的評價[D];山東大學;2016年
5 李淼淼;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效果觀察[D];鄭州大學;2016年
6 吳凡;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療效和對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影響的評估[D];山東大學;2016年
7 陳增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及其受體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陳巖青;巨噬細胞在嬰幼兒血管瘤中分布及表型變化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孫羽;嬰幼兒血管瘤治療方法的研究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趙哲媛;嬰幼兒血管瘤組織中β2受體的表達分布及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77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57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