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敏感蛋白-1對川崎病冠狀動脈評價的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10-14 19:39
本文關鍵詞:凝血酶敏感蛋白-1對川崎病冠狀動脈評價的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川崎病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小板 冠狀動脈損傷
【摘要】:目的 通過測定川崎。↘awasakiDisease縮寫為KD)患兒急性期、亞急性期和健康兒血漿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的含量和血小板(plate,,PLT)計數(shù)的監(jiān)測,分析兩者在KD中的變化,探究其在KD中的發(fā)病過程引起冠狀動脈受損的機制,為臨床早期診斷川崎病,及時治療和預防冠狀動脈的損害提供一種理論證據(jù)。 方法 研究對象為山西省兒童醫(yī)院心內科住院并確診的KD患兒30例,據(jù)病程分為急性期(發(fā)病的1-10天)與亞急性期(發(fā)病的11-20天),在診治的川崎病患兒均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和口服阿司匹林予以治療,KD患兒據(jù)冠狀動脈有無損傷又將其分為冠脈損傷組(CAL)9例和非冠脈損傷組(NCAL)21例,對照組為山西省兒童醫(yī)院防?企w檢的健康兒20例。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血漿TSP-1含量,同時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測定PLT計數(shù),彩色超聲心動圖測定冠狀動脈內徑值,對所收集整理的全部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KD患兒急性期、亞急性期與對照組TSP-1含量、PLT計數(shù)兩兩比較:急性期TSP-1含量高于亞急性期、對照組;亞急性期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急性期、亞急性期PLT計數(shù)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雖急性期PLT計數(shù)低于亞急性期,但差異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TSP-1含量、PLT計數(shù)在三組之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KD患兒冠狀動脈損傷組(CAL組)與非冠狀動脈損傷組(NCAL組)中TSP-1、PLT計數(shù)在急性期、亞急性期之間比較: CAL組中TSP-1含量無論在急性期、亞急性期均高于NCAL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CAL組中PLT計數(shù)雖在急性期、亞急性期高于NCAL組,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KD患兒急性期TSP-1含量與冠狀動脈擴張呈顯著正相關(r=0.79,P0.01),亞急性期TSP-1含量與冠脈擴張呈顯著正相關(r=0.71,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血漿TSP-1及PLT可能參與了川崎病的發(fā)病過程,且可能與冠狀動脈的損傷有一定的關系,但TSP-1水平反映KD冠狀動脈的變化更為敏感。
【關鍵詞】:川崎病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血小板 冠狀動脈損傷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5.4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第一章 資料與方法11-15
- 1.1 研究對象11-12
- 1.2 研究方法12-14
- 1.3 統(tǒng)計學分析14-15
- 第二章 結果與分析15-19
- 2.1 KD組與對照組比較15-16
- 2.2 CAL組與NCAL組比較16-17
- 2.3 相關性分析17-19
- 第三章 討論19-22
- 第四章 結論22-23
- 參考文獻23-26
- 綜述26-32
- 參考文獻32-35
- 附錄35-36
-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36-37
- 個人簡歷37-38
- 致謝3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席妹景;黃希順;魏建科;鄭紅;賈延R
本文編號:1032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0328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