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絨山羊不同毛被類型遺傳規(guī)律及其對重要經(jīng)濟性狀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內蒙古絨山羊不同毛被類型遺傳規(guī)律及其對重要經(jīng)濟性狀影響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內蒙古白絨山羊 毛長 不同毛被類型 遺傳參數(shù)估計 經(jīng)濟性狀 遺傳規(guī)律
【摘要】:內蒙古絨山羊群體毛被類型有明顯的長短之分。本文首先在對內蒙古絨山羊種羊場羊毛測量記錄進行初步統(tǒng)計與分析的基礎上,將絨山羊種羊按毛長測定值由小到大給予1-9的評分,并分為9個分組。將毛長評分作為單因素,對絨山羊各經(jīng)濟性狀作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毛長對內蒙古絨山羊各經(jīng)濟性狀影響均極顯著(P0.01)。其中,抓絨后體重除3、4、5組之間不顯著外,其余各組間均存在顯著差異;絨厚除第3、4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外,其它每一組間都存在顯著差異,產(chǎn)絨量7-9組的個體產(chǎn)絨量最高,1、2、3組的產(chǎn)絨量低于7-9組,’但高于4-6組。絨長除3-5之間和7-9之間不顯著外,其余各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絨細度除兩極端評分間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各組間均無顯著差異。在上述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內蒙古絨山羊分為:長毛型(7、8、9),短毛型(1、2、3)以及中間型(4、5、6)。應用似然比檢驗,比較研究應用不同模型(是否考慮毛被類型作為固定效應)估計內蒙古絨山羊各經(jīng)濟性狀遺傳參數(shù)。結果表明,遺傳參數(shù)估計過程中,應將毛被類型作為固定效應加以考慮。通過非線性回歸分析,估計毛長對各經(jīng)濟性狀的線性和二次回歸系數(shù),得出毛長與產(chǎn)絨量、抓絨后體重和絨長均呈非線性相關關系,而與絨厚度呈簡單線性關系,與絨細的線性二次回歸均不顯著。通過對內蒙古絨山羊毛被類型的遺傳方式進行系統(tǒng)研究,得出如下規(guī)律:當父母雙方均為短毛型,其后代平均毛長最短,而當父母毛被類型均為長毛類型其后代毛長平均值最高;同一毛被類型公羊的后代毛長隨母親毛被類型增長而增長。同樣,同一毛被類型母羊的后代毛長隨其父親毛被類型增長而增長;中毛型公羊與長毛型母羊的后代平均毛長僅此于父母均為長毛型的后代(19.75cm),該值高于母親為中毛型,父親為長毛型的絨山羊后代的平均毛長。長毛型父母有一定量的短毛后代,而短毛父母的后代中卻幾乎不存在長毛型。無論哪種類型的組合,后代的中間型絨山羊占的比例最多。控制毛被類型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由于不同毛被類型父母親組合產(chǎn)生的后代毛被類型分布比例差異較大,說明可能存在一些控制羊毛性狀的主效基因。
【關鍵詞】:內蒙古白絨山羊 毛長 不同毛被類型 遺傳參數(shù)估計 經(jīng)濟性狀 遺傳規(guī)律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2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引言9-22
- 1.1 絨山羊不同毛被類型9-11
- 1.1.1 開士米型絨山羊9-10
- 1.1.2 絨毛型絨山羊10-11
- 1.2 絨山羊毛被生長規(guī)律11-13
- 1.3 絨用動物毛被性狀研究進展13-17
- 1.3.1 遺傳因素研究13-14
- 1.3.2 非遺傳因素研究14-15
- 1.3.3 育種值估計15-16
- 1.3.4 分子數(shù)量遺傳學方面16-17
- 1.4 絨山羊毛被性狀研究進展17-19
- 1.5 內蒙古白絨山羊不同毛被類型19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義19-22
- 1.6.1 研究目的19-20
- 1.6.2 研究意義20-22
- 2 研究一、內蒙古白絨山羊毛被類型劃分22-31
- 2.1 材料與方法22-24
- 2.1.1 材料22-24
- 2.1.2 方法24
- 2.2 結果與討論24-30
- 2.2.1 內蒙古白絨山羊群毛長的分布24-25
- 2.2.2 評分結果25-26
- 2.2.3 內蒙古絨山羊毛長對其他最重要經(jīng)濟性狀的方差分析結果26-27
- 2.2.4 內蒙古絨山羊各經(jīng)濟性狀不同毛長評分之間的多重比較27-30
- 2.2.5 對內蒙古白絨山羊不同毛被類型的分類30
- 2.3 小結30-31
- 3 研究二、毛被類型對內蒙古絨山羊遺傳參數(shù)估計的影響31-35
- 3.1 材料與方法31-32
- 3.1.1 材料31
- 3.1.2 方法31-32
- 3.2 結果與討論32-34
- 3.2.1 建立模型32
- 3.2.2 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32-33
- 3.2.3 方差組分與遺傳參數(shù)33-34
- 3.2.4 似然比檢驗選擇最佳模型34
- 3.3 小結34-35
- 4 研究三、毛長性狀對各生產(chǎn)性能以及絨毛品質的線性和二次回歸35-38
- 4.1 材料與方法35
- 4.1.1 材料35
- 4.1.2 方法35
- 4.2 結果與討論35-37
- 4.3 小結37-38
- 5 研究四、不同毛被類型遺傳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38-42
- 5.1 材料與方法38
- 5.1.1 材料38
- 5.1.2 方法38
- 5.2 結果與討論38-41
- 5.2.1 毛被類型的定義38-40
- 5.2.2 不同毛被類型公母羊雜交后代的毛長平均值和毛被類型分化40-41
- 5.3 小結41-42
- 6 結論42-43
- 致謝43-44
- 參考文獻44-48
- 作者簡介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世林,趙書紅,余梅,李孟華,李奎;西藏絨山羊、內蒙古絨山羊、遼寧絨山羊隨機擴增多態(tài)DNA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2002年S1期
2 松杰;董揚;孟麗云;杜琛;蘇蕊;李金泉;張文廣;;內蒙古絨山羊皮膚蛋白質雙向電泳條件優(yōu)化及圖譜建立[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年07期
3 朱森陽;楊成和;張永斌;李藏蘭;賈志海;;不同配種周期對內蒙古絨山羊繁殖和產(chǎn)絨性能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05年12期
4 鄭琰;席海燕;周歡敏;;5-溴-2-脫氧尿嘧啶核苷標記內蒙古絨山羊皮膚組織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年04期
5 鄭琰;席海燕;周歡敏;;5-溴-2-脫氧尿嘧啶核苷標記內蒙古絨山羊皮膚組織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J];飼料博覽;2009年06期
6 鄭竹清;石玲;王夢一;吳敬;劉志紅;張燕軍;蘇蕊;趙艷紅;;褪黑激素受體1a基因在內蒙古絨山羊垂體中的表達[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年04期
7 趙艷紅;王夢一;蘇蕊;劉志紅;武瑞兵;張燕軍;李金泉;包躍先;;內蒙古絨山羊4個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年08期
8 勿都巴拉;阿如汗;吳江鴻;張燕軍;張文廣;李金泉;;內蒙古絨山羊角蛋白5基因啟動子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年06期
9 李娜;孔德清;張若竹;郁楓;;內蒙古絨山羊毛囊形態(tài)發(fā)生規(guī)律[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3年03期
10 稅世榮;內蒙古絨山羊分布及其絨量絨質與生態(tài)條件的關系[J];內蒙古畜牧科學;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郭俊清;孫海洲;石巖;凌樹禮;張海鷹;包賽娜;;亮氨酸對內蒙古絨山羊免疫機能和骨骼肌蛋白合成的影響研究[A];第六次全國飼料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楊成和;朱森陽;孔祥浩;王潤蓮;賈志海;;不同營養(yǎng)水平對內蒙古絨山羊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A];2006中國羊業(yè)進展——第三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6年
3 周佳萍;朱森陽;賈志海;朱曉萍;何云梅;;營養(yǎng)調控對內蒙古絨山羊繁殖和產(chǎn)絨性能的影響[A];2010中國羊業(yè)進展[C];2010年
4 趙艷紅;王國華;玉榮;杜晨光;張文廣;張燕軍;李金泉;;內蒙古絨山羊不同月份皮膚組織RORα基因的表達[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艷紅;玉榮;劉志紅;張燕軍;李金泉;;MTNR1a基因在內蒙古絨山羊卵巢中的表達[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羊學分會全國養(yǎng)羊生產(chǎn)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劉海英;岳春旺;朱曉萍;賈志海;;KAP8.1基因多態(tài)對內蒙古絨山羊絨毛性狀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羊學分會全國養(yǎng)羊生產(chǎn)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趙艷紅;劉志紅;杜晨光;張燕軍;蘇蕊;李金泉;;MTNR1a基因在內蒙古絨山羊垂體中的表達[A];第十二次全國畜禽遺傳標記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燕軍;李金泉;李榮;尹俊;高愛琴;張文廣;趙艷紅;蘇蕊;王瑞軍;;內蒙古絨山羊BMPR-IB基因部分cDNA序列克隆與在毛囊中的表達[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欲鳴邋楊一苗;拯救內蒙古絨山羊刻不容緩[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王欲鳴邋楊一苗;內蒙古絨山羊“改良”變“改糟”[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3 丁銘;內蒙古結構調整對羊絨市場影響不大[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s,
本文編號:8440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84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