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橐吾地上部分生物堿成分分析及其毒性試驗
本文關鍵詞:藏橐吾地上部分生物堿成分分析及其毒性試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長期以來,由于天然草地超載過牧和牲畜選擇性采食等因素,菊科橐吾屬植物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上大量繁衍,借助化感作用,該屬植物除了抑制優(yōu)質牧草的生長外,還促使其他毒害草和不可食用牧草的生長,使得草地群落結構發(fā)生改變,使其成為草原上的優(yōu)勢種群,已經(jīng)成為草原退化的標志之一。大量出現(xiàn)的藏橐吾(Ligularia rumicifolia)嚴重侵蝕優(yōu)質牧草的生長,造成草地生產(chǎn)能力下降,加劇草畜矛盾,對畜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草原生態(tài)平衡構成嚴重威脅。目前,國內外對于藏橐吾的化學成分以及毒理學等方面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本研究以采自西藏堆龍德慶縣的藏橐吾為研究對象,通過GC-MS檢測藏橐吾所含生物堿種類,通過小鼠的毒性試驗,測定LD50以及小鼠亞急性毒性的血清生化指標、觀察器官組織病理學等方面變化,評價藏橐吾的毒性,為藏橐吾的毒理學與毒性機制研究,以及藏橐吾的綜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本試驗得到以下結果。1.生物堿成分分析:采用熱回流提取法,運用薄層色譜、柱層析和GC-MS對藏橐吾所含生物堿種類及相對含量進行分離和測定。結果表明:藏橐吾地上部分酸性氯仿部分、堿性氯仿部分和堿性正丁醇部分出膏率分別為0.55%、0.31%和16.58%;薄層色譜發(fā)現(xiàn),酸性氯仿部分含有2種生物堿、堿性氯仿部分含有4種生物堿、堿性正丁醇部分1種生物堿;GC-MS檢測發(fā)現(xiàn),藏橐吾氯仿部分含有4種生物堿,分別為千里光堿、全緣千里光堿、闊葉千里光堿和芥酸酰胺。2.小鼠急性毒性試驗:通過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來確定藏橐吾地上部分水提液的毒性大小。結果顯示:水提液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LD50分別為91.69 g/kg和15.75g/kg,95%可信限分別為83.10~101.16 g/kg和14.01~17.72 g/kg。結合中毒小鼠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變化,綜合分析認為藏橐吾有毒性,主要損傷胃腸道、肝臟和脾臟等臟器。3.小鼠亞慢性毒性試驗:通過飼喂不同比例藏橐吾地上部分草粉的鼠糧,觀察小鼠采食后的臨床表現(xiàn)、采食量、體質量以及主要器官臟器系數(shù)、血清生化指標和組織結構等變化。結果表明:飼料中添加10%藏橐吾地上部分草粉時,對小鼠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大腦、小腦、睪丸和卵巢等實質器官沒有明顯毒性損傷;在試驗前12周,添加2.5%和10%藏橐吾對小鼠具有一定增重作用。
【關鍵詞】:藏橐吾 生物堿 小鼠 毒性試驗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59.87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文獻綜述13-31
- 第一章 菊科橐吾屬植物危害、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13-24
- 1.1 橐吾屬植物分布及對草原、牲畜的危害13-16
- 1.1.1 橐吾屬植物的分布及對草原危害13-15
- 1.1.2 橐吾屬植物對牲畜危害15-16
- 1.2 橐吾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16-21
- 1.2.1 生物堿類16-17
- 1.2.2 黃酮類17
- 1.2.3 揮發(fā)油類17-18
- 1.2.4 倍半萜類18
- 1.2.5 三萜類18-20
- 1.2.6 苯并呋喃類20-21
- 1.3 橐吾屬植物藥理活性研究21-24
- 1.3.1 鎮(zhèn)咳祛痰21
- 1.3.2 抗炎免疫21-22
- 1.3.3 抗腫瘤及抗癌活性22
- 1.3.4 抗氧化、抗?jié)兒皖A防急性乙醇中毒22-23
- 1.3.5 降血糖和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23-24
- 第二章 吡咯里西啶生物堿研究進展24-31
- 2.1 動物和人類PAS中毒的歷史24-27
- 2.1.1 動物PAs中毒24
- 2.1.2 人類PAs中毒24-27
- 2.2 PAS的化學結構及其與毒性的關系27-28
- 2.3 PAS毒性研究進展28-31
- 2.3.1 肝臟毒性28-29
- 2.3.2 生殖毒性29
- 2.3.3 神經(jīng)毒性29-30
- 2.3.4 基因毒性30-31
- 試驗研究31-57
- 第三章 藏橐吾地上部分生物堿成分分析31-40
- 3.1 材料31-32
- 3.1.1 植物樣品31
- 3.1.2 主要試劑31-32
- 3.1.3 主要儀器32
- 3.2 方法32-33
- 3.2.1 生物堿預實驗32
- 3.2.2 生物堿的系統(tǒng)提取32
- 3.2.3 各萃取段薄層色譜分析32
- 3.2.4 氯仿部分生物堿柱層析分離與純化32
- 3.2.5 氯仿部分生物堿GC-MS分析32-33
- 3.3 結果33-38
- 3.3.1 生物堿預實驗結果33
- 3.3.2 生物堿提取結果33
- 3.3.3 各萃取段薄層色譜分析結果33-35
- 3.3.3.1 酸性氯仿部分薄層色譜分析結果33
- 3.3.3.2 堿性氯仿部分薄層色譜分析結果33
- 3.3.3.3 堿性正丁醇部分薄層色譜分析結果33-35
- 3.3.4 氯仿部分生物堿柱層析分離與純化35
- 3.3.5 氯仿部分生物堿GC-MS分析35-38
- 3.4 討論38-39
- 3.4.1 藏橐吾地上部分中的生物堿38
- 3.4.2 藏橐吾地上部分中有毒生物堿的毒性大小38-39
- 3.4.3 動物藏橐吾中毒的防控39
- 3.5 小結39-40
- 第四章 藏橐吾地上部分小鼠急性毒性試驗40-45
- 4.1 材料40-41
- 4.1.1 植物樣品40
- 4.1.2 試驗動物40
- 4.1.3 水提液的制備40-41
- 4.2 方法41
- 4.2.1 半數(shù)致死量(LD_(50))試驗41
- 4.2.2 計算方法41
- 4.3 結果41-43
- 4.3.1 灌胃染毒結果41-42
- 4.3.1.1 LD_(50)及95%可信限結果41
- 4.3.1.2 小鼠臨床癥狀及病理剖檢變化41-42
- 4.3.2 腹腔注射染毒結果42-43
- 4.3.2.1 LD_(50)及 95%可信限結果42
- 4.3.2.2 小鼠臨床癥狀及病理剖檢變化42-43
- 4.4 討論43
- 4.4.1 藏橐吾對小鼠的毒性大小43
- 4.4.2 不同染毒途徑對藏橐吾毒性的影響43
- 4.5 小結43-45
- 第五章 藏橐吾地上部分小鼠亞慢性毒性試驗45-57
- 5.1 材料45-46
- 5.1.1 植物樣品45
- 5.1.2 試驗動物45
- 5.1.3 動物飼料45
- 5.1.4 主要儀器45-46
- 5.2 方法46-47
- 5.2.1 動物分組與飼料46
- 5.2.2 臨床癥狀、采食量、體質量及臟器系數(shù)記錄46
- 5.2.3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46
- 5.2.4 組織病理學變化46
- 5.2.5 超微結構變化46
- 5.2.6 數(shù)據(jù)分析46-47
- 5.3 結果47-55
- 5.3.1 臨床癥狀、采食量及體質量變化47
- 5.3.1.1 臨床癥狀觀察47
- 5.3.1.2 采食量變化47
- 5.3.1.3 體質量變化47
- 5.3.2 臟器系數(shù)變化47-50
- 5.3.2.1 心臟臟器系數(shù)變化47-48
- 5.3.2.2 肝臟臟器系數(shù)變化48
- 5.3.2.3 脾臟臟器系數(shù)變化48
- 5.3.2.4 肺臟器系數(shù)變化48-49
- 5.3.2.5 腎臟臟器系數(shù)變化49-50
- 5.3.2.6 腦臟器系數(shù)變化50
- 5.3.3 血清生化指標變化50-52
- 5.3.3.1 ALT變化50
- 5.3.3.2 AST變化50
- 5.3.3.3 ALP變化50-51
- 5.3.3.4 LDH變化51
- 5.3.3.5 總蛋白變化51
- 5.3.3.6 白蛋白變化51-52
- 5.3.3.7 Ca~(2+)變化52
- 5.3.4 組織病理學變化52-55
- 5.3.5 超微結構變化55
- 5.4 討論55-56
- 5.4.1 藏橐吾對小鼠臨床癥狀、采食量和體質量的影響55
- 5.4.2 藏橐吾對小鼠臟器系數(shù)和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55-56
- 5.4.3 藏橐吾對小鼠組織結構的影響56
- 5.5 小結56-57
- 結論57-58
- 參考文獻58-64
- 附錄64-68
- 致謝68-69
- 作者簡介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守海;董然;趙國禹;李金鵬;郭云鶴;;長白山4種橐吾的耐熱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4期
2 竇天圖;孟憲忠;;不同栽培基質對長白山4種橐吾出苗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24期
3 劉冬;安沙舟;孔慶廣;張鮮花;;喀拉峻草原納里橐吾的種群特征[J];草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4 王應軍;張俊萍;鄧仕槐;;畜禽廢水處理下橐吾的生長和生理特性[J];核農(nóng)學報;2011年04期
5 田進;陳冰;謝光波;李勝雄;;康定橐吾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32期
6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田進;謝光波;;康定橐吾化學成分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田進;李鐵男;謝光波;;康定橐吾化學成分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9屆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國禹;長白山5種橐吾光適應性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趙玉娟;不同采摘時期合苞橐吾三種功效成分含量變化規(guī)律及其功能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3 馮柯;藏橐吾地上部分生物堿成分分析及其毒性試驗[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6年
4 王守海;長白山4種橐吾的栽培適應性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5 劉冬;納里橐吾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及其與優(yōu)良牧草之間種間關系的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田進;康定橐吾化學成分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藏橐吾地上部分生物堿成分分析及其毒性試驗,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2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49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