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MMP3、ADAM17、ARG2基因SNPs與其高原低氧適應性相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5-21 19:43
為研究牦牛適應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分子機制,本試驗以帕里牦牛、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牦牛為研究對象,分別對MMP3、ADAM17和ARG2基因的外顯子區(qū)進行PCR擴增。運用混合DNA池測序技術結合HRM基因分型技術,分析了牦牛MMP3、ADAM17和ARG2基因特異性SNPs的遺傳變異。最后應用SHEsis軟件統(tǒng)計分析,以期發(fā)現SNPs與牦牛高原適應性的相關性。從而篩選出牦牛適應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分子信標,為進一步研究牦牛高原低氧適應機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結果: 1.在牦牛MMP3基因中檢測到2個特異性SNPs(rs2977G→A和rs4331C→G),基因分型結果發(fā)現,在4個牦牛群體中,均以GG型和CC型為優(yōu)勢基因型;對4個牦牛群體進行單倍型分析,單倍型GC在各牦牛群體中的頻率極顯著高于其他單倍型的頻率。推測單倍型GC牦牛更能適應低氧環(huán)境,MMP3基因可以作為牦牛適應高原低氧環(huán)境的分子信標。 2.在牦牛ADAM17基因中檢測到2個特異性SNPs(rs21928G→A和rs38991A→G),基因分型結果發(fā)現,在4個牦牛群體中,均以GG型和AA型為優(yōu)勢基因型;對各牦牛群...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SUMMARY
縮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1 牦牛概述
1.1 牦牛的分類及分布
1.1.1 牦牛的分類
1.1.2 牦牛的分布
1.2 牦牛適應高原環(huán)境的生物學特征
1.2.1 牦牛的形態(tài)、結構與低氧適應性
1.2.2 牦牛肺臟的組織結構與低氧適應性
1.2.3 牦牛血液學特性與低氧適應性
2 MMP3 基因的研究進展
2.1 MMP3 概述
2.2 MMP3 的生物學特點
2.3 MMP3 的功能
2.4 MMP3 的活性調節(jié)
3 ADAM17 基因的研究進展
3.1 ADAM17 概述
4 ARG2 基因的研究進展
4.1 ARG2 概述
5 低氧誘導因子研究進展
5.1 低氧誘導因子-1a(HiF-1a)概述
5.2 HiF-1 結構與功能
5.3 HiF-1 調節(jié)機制
5.4 HIF-1 的作用機制
6 HRM 分型法概述
7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部分 材料與方法
1 試驗材料
1.1 血液樣品的采集
2 主要儀器設備
3 主要試劑
4 實驗方法
4.1 DNA 的提取
4.2 構建 DNA 混合池
4.3 引物的設計和 PCR 擴增
4.3.1 MMP3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3.2 ADAM17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3.3 ARG2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4 PCR 擴增體系(25μl)及程序
5 DNA 測序分析
6 高分辨率熔解曲線分型系統(tǒng)基因分型
6.1 MMP3 基因 rs2977 和 rs4331 位點 HRM 分型
6.1.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6.2 ADAM17 基因 rs21928 和 rs38991 位點 HRM 分型
6.2.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6.3 ARG2 基因 rs30979 和 rs32860 位點 HRM 分型
6.3.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7 數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
7.1 遺傳多態(tài)性分析
第三部分 結果與分析
1 牦牛血樣 DNA 提取質量的檢測
2 牦牛 MMP3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2.1 PCR 產物電泳檢測
2.2 牦牛 MMP3 序列比對分析
2.3 牦牛 MMP3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2.4 SNPs 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2.4.1 位點 rs2977(G→A)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2.4.2 位點 rs4331(C→G)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2.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2.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2.7 各牦牛群體連鎖不平衡分析
2.8 各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3 牦牛 ADAM17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3.1 PCR 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3.2 牦牛 ADAM17 序列比對分析
3.3 牦牛 ADAM17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3.4 SNPs 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3.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3.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3.7 各牦牛群體連鎖不平衡分析
3.8 不同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4 牦牛 ARG2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4.1 PCR 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4.2 牦牛 ARG2 序列比對分析
4.3 牦牛 ARG2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4.4 SNPs 基因型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4.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4.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4.7 連鎖不平衡關系分析
4.8 不同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第四部分 討論
1 采樣和試驗方法
1.1 樣品采集
1.2 DNA 混合池
2 候選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
2.1 MMP3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2.2 ADAM17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2.3 ARG2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第五部分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導師簡介
個人簡介
本文編號:3821333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SUMMARY
縮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
1 牦牛概述
1.1 牦牛的分類及分布
1.1.1 牦牛的分類
1.1.2 牦牛的分布
1.2 牦牛適應高原環(huán)境的生物學特征
1.2.1 牦牛的形態(tài)、結構與低氧適應性
1.2.2 牦牛肺臟的組織結構與低氧適應性
1.2.3 牦牛血液學特性與低氧適應性
2 MMP3 基因的研究進展
2.1 MMP3 概述
2.2 MMP3 的生物學特點
2.3 MMP3 的功能
2.4 MMP3 的活性調節(jié)
3 ADAM17 基因的研究進展
3.1 ADAM17 概述
4 ARG2 基因的研究進展
4.1 ARG2 概述
5 低氧誘導因子研究進展
5.1 低氧誘導因子-1a(HiF-1a)概述
5.2 HiF-1 結構與功能
5.3 HiF-1 調節(jié)機制
5.4 HIF-1 的作用機制
6 HRM 分型法概述
7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部分 材料與方法
1 試驗材料
1.1 血液樣品的采集
2 主要儀器設備
3 主要試劑
4 實驗方法
4.1 DNA 的提取
4.2 構建 DNA 混合池
4.3 引物的設計和 PCR 擴增
4.3.1 MMP3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3.2 ADAM17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3.3 ARG2 基因 SNP 檢測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4.4 PCR 擴增體系(25μl)及程序
5 DNA 測序分析
6 高分辨率熔解曲線分型系統(tǒng)基因分型
6.1 MMP3 基因 rs2977 和 rs4331 位點 HRM 分型
6.1.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6.2 ADAM17 基因 rs21928 和 rs38991 位點 HRM 分型
6.2.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6.3 ARG2 基因 rs30979 和 rs32860 位點 HRM 分型
6.3.1 分型引物設計與合成
7 數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
7.1 遺傳多態(tài)性分析
第三部分 結果與分析
1 牦牛血樣 DNA 提取質量的檢測
2 牦牛 MMP3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2.1 PCR 產物電泳檢測
2.2 牦牛 MMP3 序列比對分析
2.3 牦牛 MMP3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2.4 SNPs 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2.4.1 位點 rs2977(G→A)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2.4.2 位點 rs4331(C→G)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
2.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2.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2.7 各牦牛群體連鎖不平衡分析
2.8 各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3 牦牛 ADAM17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3.1 PCR 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3.2 牦牛 ADAM17 序列比對分析
3.3 牦牛 ADAM17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3.4 SNPs 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3.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3.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3.7 各牦牛群體連鎖不平衡分析
3.8 不同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4 牦牛 ARG2 基因遺傳變異檢測
4.1 PCR 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4.2 牦牛 ARG2 序列比對分析
4.3 牦牛 ARG2 基因 SNPs 基因型檢測
4.4 SNPs 基因型頻率在 4 個牦牛群體中的分布
4.5 各牦牛群體中 SNPs 位點的 Hardy-Weinberg 平衡檢驗結果
4.6 各群體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比較
4.7 連鎖不平衡關系分析
4.8 不同牦牛群體單倍型分析
第四部分 討論
1 采樣和試驗方法
1.1 樣品采集
1.2 DNA 混合池
2 候選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
2.1 MMP3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2.2 ADAM17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2.3 ARG2 基因的 SNPs 與低氧適應性的關系
第五部分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導師簡介
個人簡介
本文編號:38213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8213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