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2/LuxS系統對腸炎沙門氏菌耐藥和生物學特性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9 06:32
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是引起食源性沙門氏菌病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人和禽類腸道或全身性疾病。AI-2/LuxS群體感應系統廣泛存在于革蘭氏陰性和陽性菌中,通過調控病原菌的毒力基因表達、生物被膜形成和藥物敏感性等來實現對病原菌的調控。盡管沙門氏菌中已鑒定出AI-2/LuxS系統,但其對SE生物學特性的影響還不清楚。因此,本論文通過構建AI-2/LuxS系統關鍵基因luxS缺失株,研究了該系統對SE生長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侵襲能力及藥物敏感性等的影響,初步探究了AI-2/LuxS系統對SE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組系統成功構建luxS缺失株。隨后將包含luxS-ORF及其可能的啟動子區(qū)域基因片段,克隆至pWKS30,電轉入luxS突變株,成功獲得互補株C-SM32ΔluxS。為了研究LuxS系統對SE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分析了ΔluxS基因的穩(wěn)定性,并比較了親本株和luxS突變株的體外生長速率、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藥物敏感性等。缺失株在無抗性平板上連續(xù)傳代25代,缺失基因未發(fā)生回復,表明lu...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同源重組陽性克隆的獲得Fig.1-2Obtaininghomologousrecombinationpositiveclones
圖 2-2 SM32 和 SM32 luxS 在 24 h、48 h、72 h 時的生物被膜Fig.2-2 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色定量測定腸炎沙門氏菌生物被膜,與陰性對照相比,時,親本株及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隨著時間增加過相同時間培養(yǎng)后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明顯更強具膜形成能力測定焦結果顯示,在 24 h 后 SM32ΔluxS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綠色代表活菌,野生菌的生物被膜比較疏松,不能聚集S 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更多聚集體,聚集成團且結物被膜形成能力明顯強于親本株,表明 luxS 基因參與調。
圖 2-1 SM32 和 SM32 luxS 生長曲線Fig.2-1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定生物被膜圖 2-2 SM32 和 SM32 luxS 在 24 h、48 h、72 h 時的生物被膜Fig.2-2 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色定量測定腸炎沙門氏菌生物被膜,與陰性對照相比,,親本株及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隨著時間增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雞肉源沙門氏菌血清型、藥敏性及部分耐藥基因研究[J]. 王嘉煒,肖英平,楊華,曹晨陽,楊保偉. 食品科學. 2017(15)
[2]沙門氏菌的研究進展[J]. 石永瓊.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25)
[3]沙門氏菌的檢測技術和方法的研究進展[J]. 張萍,馮芳.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5(05)
[4]腸炎沙門氏菌tu-fA基因缺失株的構建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司微,于申業(yè),陳利蘋,劉思國,李廣興.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15(05)
[5]明斯特沙門氏菌耐藥性產生對其毒力影響的研究[J]. 方艷紅,姚明,王元蘭,魏建忠,孫裴,殷宗俊,王桂軍,李郁.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3(06)
[6]群體感應及其在動物病原菌致病中的作用[J]. 吳清平,吳葵,葉應旺,董曉暉,張菊梅. 微生物學報. 2009(07)
[7]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對聚氯乙烯上細菌生物膜的影響[J]. 許賡,黃云超,葉聯華,李振龍.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2008(01)
[8]山東省286起沙門菌食物中毒分析[J]. 馬呈珠,薛良輝,張紅,王曉紅. 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 2005(01)
[9]畜產品中沙門氏菌污染的檢測與控制[J]. 曾曉芳. 四川畜牧獸醫(yī). 2003(04)
碩士論文
[1]雞源沙門氏菌耐藥性、致病性與毒力基因相關性分析[D]. 王德寧.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4
[2]F18大腸桿菌群體感應基因luxS功能研究[D]. 羊揚.揚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64149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同源重組陽性克隆的獲得Fig.1-2Obtaininghomologousrecombinationpositiveclones
圖 2-2 SM32 和 SM32 luxS 在 24 h、48 h、72 h 時的生物被膜Fig.2-2 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色定量測定腸炎沙門氏菌生物被膜,與陰性對照相比,時,親本株及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隨著時間增加過相同時間培養(yǎng)后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能力明顯更強具膜形成能力測定焦結果顯示,在 24 h 后 SM32ΔluxS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綠色代表活菌,野生菌的生物被膜比較疏松,不能聚集S 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更多聚集體,聚集成團且結物被膜形成能力明顯強于親本株,表明 luxS 基因參與調。
圖 2-1 SM32 和 SM32 luxS 生長曲線Fig.2-1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定生物被膜圖 2-2 SM32 和 SM32 luxS 在 24 h、48 h、72 h 時的生物被膜Fig.2-2 The growth curves of SM32 and SM32 luxS色定量測定腸炎沙門氏菌生物被膜,與陰性對照相比,,親本株及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隨著時間增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雞肉源沙門氏菌血清型、藥敏性及部分耐藥基因研究[J]. 王嘉煒,肖英平,楊華,曹晨陽,楊保偉. 食品科學. 2017(15)
[2]沙門氏菌的研究進展[J]. 石永瓊.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25)
[3]沙門氏菌的檢測技術和方法的研究進展[J]. 張萍,馮芳.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5(05)
[4]腸炎沙門氏菌tu-fA基因缺失株的構建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 司微,于申業(yè),陳利蘋,劉思國,李廣興.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2015(05)
[5]明斯特沙門氏菌耐藥性產生對其毒力影響的研究[J]. 方艷紅,姚明,王元蘭,魏建忠,孫裴,殷宗俊,王桂軍,李郁.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3(06)
[6]群體感應及其在動物病原菌致病中的作用[J]. 吳清平,吳葵,葉應旺,董曉暉,張菊梅. 微生物學報. 2009(07)
[7]4-溴-5-(4-甲氧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對聚氯乙烯上細菌生物膜的影響[J]. 許賡,黃云超,葉聯華,李振龍.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2008(01)
[8]山東省286起沙門菌食物中毒分析[J]. 馬呈珠,薛良輝,張紅,王曉紅. 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 2005(01)
[9]畜產品中沙門氏菌污染的檢測與控制[J]. 曾曉芳. 四川畜牧獸醫(yī). 2003(04)
碩士論文
[1]雞源沙門氏菌耐藥性、致病性與毒力基因相關性分析[D]. 王德寧.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4
[2]F18大腸桿菌群體感應基因luxS功能研究[D]. 羊揚.揚州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641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4641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