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宿主來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增殖特性分析和動物感染特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8-15 03:57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疾病,能夠?qū)е麓蠖鄶?shù)哺乳動物的急性致死性腦脊髓炎。全球每年至少有五萬五千人死于狂犬病,中國每年有約有2000人因感染狂犬病病毒死亡。我國的狂犬病病毒傳染源主要是犬,每年也有少量家畜和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死亡。目前,狂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yù)防狂犬病的途徑。為進一步了解狂犬病病毒生物學特性,本實驗對12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增殖特性進行分析,篩選出6株能夠在動物體內(nèi)外穩(wěn)定增殖的病毒。根據(jù)這6株病毒對動物的致病能力不同,篩選出一株毒力最高的RABV街毒株進行小鼠和犬的感染實驗。主要研究內(nèi)容包括:1.我國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培養(yǎng)和增殖特性比較研究12株我國不同地區(qū)來源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在細胞上和乳鼠腦內(nèi)的增殖特性,分別通過細胞培養(yǎng)和乳鼠顱內(nèi)接種法進行連續(xù)傳代,測定病毒不同代次的TCID50。其中6株病毒在經(jīng)過細胞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20代和乳鼠腦內(nèi)接種傳代10代后,病毒滴度穩(wěn)定升高并趨于穩(wěn)定,HuNPB3株毒力最高也最穩(wěn)定,病毒滴度可達105.97TCID50/g和107.97TCID50/mL。另外6株病毒經(jīng)過三次細...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病毒在乳鼠腦內(nèi)的增殖Figure1.3Rabiesvirusproliferationinsucklingmicebraintissue
程中病毒滴度最穩(wěn)定。YN01,GDMMD57,SXYQ,SDJN02,TJD05 5 株病毒滴度隨細胞傳代次數(shù)增加而升高,細胞傳代至第 15 代后病毒滴度趨于穩(wěn)定,不再增長(圖 1.5)。HuNPB3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5.8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97TCID50/mL,YN01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97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30TCID50/mL,GDMMD57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5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30TCID50/mL,SXYQ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67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6.80TCID50/mL,SDJN02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9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5.97TCID50/mL,TJD05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30TCID50/mL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5.97TCID50/mL。
圖 1.6 第 20 代病毒在 N2a 細胞上的生長曲線Figure 1.6 The growth curve on N2a cell of the twentieth generation rabies virus4 討論狂犬病病毒的體內(nèi)外培養(yǎng)是狂犬病病毒疫苗研究和致病機理研究的基礎(chǔ),雖然大多數(shù)的細胞系都對狂犬病病毒易感,但由于狂犬病病毒的嗜神經(jīng)性,N2a細胞是觀察病毒的細胞感染和研究病毒體外致病性的最佳模型。病毒在 BHK 等細胞系上傳代可能會造成病毒的毒力下降和基因的改變。相對于成鼠,乳鼠對RABV 的敏感性更高,乳鼠腦組織研磨液注射其他動物引起的過敏反應(yīng)也更小。在馴化 RABV 街毒株過程中,為降低病毒的毒力,減小病毒的動物致死性,可能選取 BHK 細胞或兔腦內(nèi)傳代法進行病毒培養(yǎng),最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毒。國內(nèi)流行毒株 JX08-45 在經(jīng)過 BHK 細胞適應(yīng)性培養(yǎng)后[57],病毒對成鼠的致死率大大降低。本實驗為盡量減小對街毒株生物學特性的影響,選用了 N2a 細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犬攻毒用狂犬病街毒株BD06的特性[J]. 劉曄,張守峰,潘鐵驪,張菲,王穎,連海,張錦霞,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4(01)
[2]我國狂犬病流行毒株JX08-45適應(yīng)細胞培養(yǎng)后的生物學特性[J]. 劉曄,房麗君,趙敬慧,張守峰,張菲,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2(09)
[3]2003—2010年江蘇省沭陽縣狂犬病疫情分析[J]. 孫緒良,劉艾明. 職業(yè)與健康. 2011(23)
[4]湖南省1996-2010年狂犬病流行趨勢和防治現(xiàn)狀[J]. 彭琦,張斯鈺,高立冬,蔡亮,王世清,張紅,劉富強,胡世雄,曾舸,劉運芝. 實用預(yù)防醫(yī)學. 2011(11)
[5]兩株犬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J]. 齊瑛琳,金宏麗,趙麗麗,王化磊,趙平森,付玉,涂長春,楊松濤,夏咸柱.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1(07)
[6]鼬獾狂犬病病毒分離株的培養(yǎng)及其免疫原性[J]. 劉曄,房麗君,趙敬慧,張守峰,張菲,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1(02)
[7]中國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宋淼,唐青,許真,李浩,王定明,莫兆軍,高立東,郭綬衡,朱鳳才,胡岱霖,王顯軍.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11)
[8]廣西2000~2004年狂犬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譚明杰,李榮成,莫兆軍,黃莉榮,董邕輝,謝藝紅,楊進業(yè). 疾病監(jiān)測. 2005(11)
[9]江蘇省1999-2003年狂犬病流行特征監(jiān)測[J]. 鮑倡俊,朱鳳才,宋俐,李亮,祖榮強.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12)
本文編號:3343808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病毒在乳鼠腦內(nèi)的增殖Figure1.3Rabiesvirusproliferationinsucklingmicebraintissue
程中病毒滴度最穩(wěn)定。YN01,GDMMD57,SXYQ,SDJN02,TJD05 5 株病毒滴度隨細胞傳代次數(shù)增加而升高,細胞傳代至第 15 代后病毒滴度趨于穩(wěn)定,不再增長(圖 1.5)。HuNPB3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5.8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97TCID50/mL,YN01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97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30TCID50/mL,GDMMD57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5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7.30TCID50/mL,SXYQ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1.67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6.80TCID50/mL,SDJN02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90TCID50/mL 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5.97TCID50/mL,TJD05 株病毒滴度由第一代的 102.30TCID50/mL上升并穩(wěn)定于 105.97TCID50/mL。
圖 1.6 第 20 代病毒在 N2a 細胞上的生長曲線Figure 1.6 The growth curve on N2a cell of the twentieth generation rabies virus4 討論狂犬病病毒的體內(nèi)外培養(yǎng)是狂犬病病毒疫苗研究和致病機理研究的基礎(chǔ),雖然大多數(shù)的細胞系都對狂犬病病毒易感,但由于狂犬病病毒的嗜神經(jīng)性,N2a細胞是觀察病毒的細胞感染和研究病毒體外致病性的最佳模型。病毒在 BHK 等細胞系上傳代可能會造成病毒的毒力下降和基因的改變。相對于成鼠,乳鼠對RABV 的敏感性更高,乳鼠腦組織研磨液注射其他動物引起的過敏反應(yīng)也更小。在馴化 RABV 街毒株過程中,為降低病毒的毒力,減小病毒的動物致死性,可能選取 BHK 細胞或兔腦內(nèi)傳代法進行病毒培養(yǎng),最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固定毒。國內(nèi)流行毒株 JX08-45 在經(jīng)過 BHK 細胞適應(yīng)性培養(yǎng)后[57],病毒對成鼠的致死率大大降低。本實驗為盡量減小對街毒株生物學特性的影響,選用了 N2a 細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犬攻毒用狂犬病街毒株BD06的特性[J]. 劉曄,張守峰,潘鐵驪,張菲,王穎,連海,張錦霞,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4(01)
[2]我國狂犬病流行毒株JX08-45適應(yīng)細胞培養(yǎng)后的生物學特性[J]. 劉曄,房麗君,趙敬慧,張守峰,張菲,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2(09)
[3]2003—2010年江蘇省沭陽縣狂犬病疫情分析[J]. 孫緒良,劉艾明. 職業(yè)與健康. 2011(23)
[4]湖南省1996-2010年狂犬病流行趨勢和防治現(xiàn)狀[J]. 彭琦,張斯鈺,高立冬,蔡亮,王世清,張紅,劉富強,胡世雄,曾舸,劉運芝. 實用預(yù)防醫(yī)學. 2011(11)
[5]兩株犬源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J]. 齊瑛琳,金宏麗,趙麗麗,王化磊,趙平森,付玉,涂長春,楊松濤,夏咸柱.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1(07)
[6]鼬獾狂犬病病毒分離株的培養(yǎng)及其免疫原性[J]. 劉曄,房麗君,趙敬慧,張守峰,張菲,扈榮良.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1(02)
[7]中國2005年狂犬病流行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宋淼,唐青,許真,李浩,王定明,莫兆軍,高立東,郭綬衡,朱鳳才,胡岱霖,王顯軍.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11)
[8]廣西2000~2004年狂犬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譚明杰,李榮成,莫兆軍,黃莉榮,董邕輝,謝藝紅,楊進業(yè). 疾病監(jiān)測. 2005(11)
[9]江蘇省1999-2003年狂犬病流行特征監(jiān)測[J]. 鮑倡俊,朱鳳才,宋俐,李亮,祖榮強.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12)
本文編號:33438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3438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