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溫型草原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影響因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02:52
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和植物根部的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這種共生在植物根和土壤之間起到營養(yǎng)調節(jié)作用。AM真菌的根外菌絲及其產生的球囊霉素能夠形成和穩(wěn)定土壤團聚體,進而提高土壤團聚體水穩(wěn)性和增加土壤碳含量。菌根共生對維持植物多樣性、提高土壤質量和穩(wěn)定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內蒙古草原是歐亞草原的重要部分,分布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群落和荒漠草原,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因素,草原的退化和沙化日趨嚴重,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影響。本研究選擇內蒙古中溫型草原植被的不同群落,開展了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規(guī)律、AM菌根共生學特征、球囊霉素含量、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土壤養(yǎng)分和土壤微生物因子及其相關性的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依據AM真菌無性孢子形態(tài)特征,從荒漠和典型草原群落中分別鑒定出6屬16種和8屬21種AM真菌, Funneliformis geosporus、Glomus microaggregatum和Septoglomus constrictum是優(yōu)勢種。草甸草原群落中鑒定出8屬18種AM真菌,F. caledonius、. geosporus...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內蒙古草原概況
1.1.2 叢枝菌根真菌簡介
1.1.3 叢枝菌根真菌在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理生態(tài)功能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實驗方法
2.1 研究內容
2.1.1 研究內容
2.1.2 技術路線
2.2 實驗方法
2.2.1 樣品采集
2.2.2 AM真菌孢子分離與鑒定
2.2.3 球囊霉素的測定
2.2.4 侵染率和根外菌絲的測定
2.2.5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測定
2.2.6 土壤酶含量測定
2.2.7 土壤微生物量的測定
2.2.8 土壤理化性質的測定
2.2.9 數理統(tǒng)計
2.2.10 總DNA的提取、PCR反應與序列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1.1 樣地概況
3.1.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1.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1.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1.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1.6 土壤AM真菌囊霉素含量
3.1.7 土壤酶含量
3.1.8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1.9 土壤理化性質
3.1.10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2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2.1 樣地概況
3.2.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2.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2.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2.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2.6 土壤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2.7 土壤酶含量
3.2.8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2.9 土壤理化性質
3.2.10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2.11 白音錫勒不同典型草原群落蔥屬植物根內AM真菌18SrDNA多態(tài)性分析
3.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3.1 樣地概況
3.3.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3.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3.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3.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3.6 土壤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3.7 土壤酶含量
3.3.8 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3.9 土壤理化性質
3.3.10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4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4.1 樣地概況
3.4.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4.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4.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4.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及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4.6 土壤酶含量
3.4.7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4.8 土壤理化性質
3.4.9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5 內蒙古中溫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差異
3.5.1 AM真菌種類和相對多度的差異
3.5.2 AM真菌的頻度、密度、香農-維納指數和均勻度指數的差異
3.5.3 AM真菌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含量的差異
3.5.4 AM真菌菌根侵染率的差異
3.5.5 草原群落類型與土壤深度對AM真菌多樣性、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的影響
第四章 討論
4.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1.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1.2 荒漠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1.3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2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2.1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2.2 典型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2.3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2.4 典型草原群落蔥屬植物AM真菌18SrDNA序列分析
4.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3.1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3.2 草甸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3.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4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4.1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4.2 森林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4.3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5 內蒙古中溫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菌根侵染率和球囊霉素差異
4.5.1 AM真菌多樣性差異
4.5.2 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差異
4.5.3 AM真菌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及球囊霉素差異
4.5.4 草原群落類型和土壤深度對AM真菌多樣性、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的影響及其指導作用
第五章 結論與創(chuàng)新性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性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與根系形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 謝小林,顧振紅,朱紅惠,姚青. 菌物學報. 2013(06)
[2]球囊霉素及其作用研究進展[J]. 田慧,劉曉蕾,蓋京蘋,張俊伶,李曉林. 土壤通報. 2009(05)
[3]內蒙古草原常見植物根圍AM真菌[J]. 包玉英,閆偉,張美慶. 菌物學報. 2007(01)
[4]叢枝菌根真菌產球囊霉素研究進展[J]. 李濤,趙之偉. 生態(tài)學雜志. 2005(09)
[5]內蒙古荒漠地區(qū)叢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J]. 包玉英,孫芬,閆偉.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5(03)
[6]AM真菌對青枯菌和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朱紅惠,龍良坤,羊宋貞,姚青. 菌物學報. 2005(01)
[7]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態(tài)學的研究[J]. 包玉英,2閆偉. 菌物學報. 2004(02)
[8]AM真菌與拮抗細菌的互作及對番茄根系酚類物質的影響[J]. 朱紅惠,姚青,羊宋貞.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3(03)
[9]野生植物根圍的叢枝菌根真菌I[J]. 蓋京蘋,劉潤進. 菌物系統(tǒng). 2000(01)
[10]環(huán)境因子和AM真菌分布的關系[J]. 張美慶,王幼珊,邢禮軍. 菌物系統(tǒng). 1999(01)
博士論文
[1]放牧制度與放牧強度對內蒙古短花針茅荒漠草原AM真菌多樣性的影響[D]. 格根寶樂爾.內蒙古大學 2013
[2]宿主植物對叢枝菌根真菌的影響—共生功能、地理分布及多樣性[D]. 楊海水.浙江大學 2013
[3]植物相互作用與叢枝菌根真菌[D]. 張倩.浙江大學 2011
[4]內蒙古草原和荒漠叢枝菌根共生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分布[D]. 包玉英.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56532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3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內蒙古草原概況
1.1.2 叢枝菌根真菌簡介
1.1.3 叢枝菌根真菌在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理生態(tài)功能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研究內容與實驗方法
2.1 研究內容
2.1.1 研究內容
2.1.2 技術路線
2.2 實驗方法
2.2.1 樣品采集
2.2.2 AM真菌孢子分離與鑒定
2.2.3 球囊霉素的測定
2.2.4 侵染率和根外菌絲的測定
2.2.5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測定
2.2.6 土壤酶含量測定
2.2.7 土壤微生物量的測定
2.2.8 土壤理化性質的測定
2.2.9 數理統(tǒng)計
2.2.10 總DNA的提取、PCR反應與序列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1.1 樣地概況
3.1.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1.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1.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1.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1.6 土壤AM真菌囊霉素含量
3.1.7 土壤酶含量
3.1.8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1.9 土壤理化性質
3.1.10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2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2.1 樣地概況
3.2.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2.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2.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2.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2.6 土壤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2.7 土壤酶含量
3.2.8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2.9 土壤理化性質
3.2.10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2.11 白音錫勒不同典型草原群落蔥屬植物根內AM真菌18SrDNA多態(tài)性分析
3.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3.1 樣地概況
3.3.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3.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3.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3.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
3.3.6 土壤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3.7 土壤酶含量
3.3.8 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3.9 土壤理化性質
3.3.10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4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3.4.1 樣地概況
3.4.2 群落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4.3 常見植物根際土壤AM真菌多樣性
3.4.4 常見植物菌根侵染率
3.4.5 土壤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及AM真菌球囊霉素含量
3.4.6 土壤酶含量
3.4.7 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及微生物量
3.4.8 土壤理化性質
3.4.9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球囊霉素和土壤因子的相關性
3.5 內蒙古中溫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差異
3.5.1 AM真菌種類和相對多度的差異
3.5.2 AM真菌的頻度、密度、香農-維納指數和均勻度指數的差異
3.5.3 AM真菌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含量的差異
3.5.4 AM真菌菌根侵染率的差異
3.5.5 草原群落類型與土壤深度對AM真菌多樣性、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的影響
第四章 討論
4.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1.1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1.2 荒漠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1.3 荒漠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2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2.1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2.2 典型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2.3 典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2.4 典型草原群落蔥屬植物AM真菌18SrDNA序列分析
4.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3.1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3.2 草甸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3.3 草甸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4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性分析
4.4.1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
4.4.2 森林草原群落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
4.4.3 森林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及相關因子
4.5 內蒙古中溫型草原群落AM真菌多樣性、菌根侵染率和球囊霉素差異
4.5.1 AM真菌多樣性差異
4.5.2 常見植物AM真菌共生特征差異
4.5.3 AM真菌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及球囊霉素差異
4.5.4 草原群落類型和土壤深度對AM真菌多樣性、根外菌絲長度密度和球囊霉素的影響及其指導作用
第五章 結論與創(chuàng)新性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性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球囊霉素相關土壤蛋白與根系形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 謝小林,顧振紅,朱紅惠,姚青. 菌物學報. 2013(06)
[2]球囊霉素及其作用研究進展[J]. 田慧,劉曉蕾,蓋京蘋,張俊伶,李曉林. 土壤通報. 2009(05)
[3]內蒙古草原常見植物根圍AM真菌[J]. 包玉英,閆偉,張美慶. 菌物學報. 2007(01)
[4]叢枝菌根真菌產球囊霉素研究進展[J]. 李濤,趙之偉. 生態(tài)學雜志. 2005(09)
[5]內蒙古荒漠地區(qū)叢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J]. 包玉英,孫芬,閆偉.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05(03)
[6]AM真菌對青枯菌和根際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朱紅惠,龍良坤,羊宋貞,姚青. 菌物學報. 2005(01)
[7]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態(tài)學的研究[J]. 包玉英,2閆偉. 菌物學報. 2004(02)
[8]AM真菌與拮抗細菌的互作及對番茄根系酚類物質的影響[J]. 朱紅惠,姚青,羊宋貞.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3(03)
[9]野生植物根圍的叢枝菌根真菌I[J]. 蓋京蘋,劉潤進. 菌物系統(tǒng). 2000(01)
[10]環(huán)境因子和AM真菌分布的關系[J]. 張美慶,王幼珊,邢禮軍. 菌物系統(tǒng). 1999(01)
博士論文
[1]放牧制度與放牧強度對內蒙古短花針茅荒漠草原AM真菌多樣性的影響[D]. 格根寶樂爾.內蒙古大學 2013
[2]宿主植物對叢枝菌根真菌的影響—共生功能、地理分布及多樣性[D]. 楊海水.浙江大學 2013
[3]植物相互作用與叢枝菌根真菌[D]. 張倩.浙江大學 2011
[4]內蒙古草原和荒漠叢枝菌根共生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分布[D]. 包玉英.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156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1565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