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毒素的代謝和毒作用信號轉(zhuǎn)導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3 01:56
T-2毒素由鐮刀菌(Fusarium)產(chǎn)生,是單端孢霉烯族毒素類中毒性最強的毒素。糧食作物,尤其小麥、大麥、燕麥和玉米是T-2毒素主要的污染對象。通過污染飼料,T-2毒素對動物和動物性食品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T-2毒素與核糖體結(jié)合或破壞線粒體功能來抑制細胞的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合成,通過激活MAPK、JAK/STAT等信號轉(zhuǎn)導通路,導致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和壞死。T-2毒素的代謝途徑與毒性產(chǎn)生密切相關。T-2毒素進入動物體內(nèi)被代謝成各種產(chǎn)物,其毒性差異變化巨大。HT-2毒素、3’-OH-T-2毒素和Neosolaniol(NEO)等是T-2毒素在動物體內(nèi)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與T-2毒素相比,一些代謝產(chǎn)物毒性降低,但有些代謝物的毒性升高。研究清楚T-2毒素的代謝途徑和主要代謝產(chǎn)物是揭示其在動物體內(nèi)如何發(fā)揮毒性的重要前提。所以,揭示T-2毒素在動物中,尤其是食品動物中的代謝途徑,對毒性機理研究的開展和食品安全以及人類健康等方面至關重要。然而,迄今為止,人們尚未清楚T-2毒素在食品動物中的整體代謝特點,尤其是不同種屬動物對T-2毒素代謝轉(zhuǎn)化存在著何種異同,尚無系統(tǒng)研究。T-2毒素引起核糖體...
【文章來源】: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略縮語表
1 前言
1.1 立題依據(jù)
1.2 T-2毒素代謝研究進展
1.3 MAPK-JAK/STAT交聯(lián)關系研究進展
1.4 研究內(nèi)容和目標
2 T-2毒素在豬、雞、魚和大鼠肝臟中比較代謝研究
2.1 材料方法
2.1.1 藥物和試劑
2.1.2 溶液的配置
2.1.3 主要儀器
2.1.4 實驗動物
2.1.5 肝微粒體和肝胞液的制備
2.1.6 原代肝細胞的制備
2.1.7 肝微粒體/胞液蛋白濃度測定
2.1.8 肝微粒體體系活性測定
2.1.9 T-2毒素標準品的質(zhì)譜分析
2.1.10 肝微粒體代謝體系
2.1.11 肝胞液代謝體系
2.1.12 肝細胞代謝體系
2.1.13 樣品檢測條件
2.1.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2 結(jié)果
2.2.1 肝微粒體系活性
2.2.2 T-2毒素標準品分析
2.2.3 T-2毒素在動物肝微粒體中的比較代謝
2.2.4 T-2毒素在動物肝臟中代謝物的解析
2.2.5 T-2毒素在動物肝胞液中的比較代謝
2.2.6 T-2毒素在動物肝細胞中的比較代謝
2.3 討論
2.3.1 T-2毒素代謝的種屬特點
2.3.2 T-2毒素代謝種屬差異可能的機理
2.3.3 T-2毒素代謝與毒性的關系
2.4 結(jié)論
3 T-2毒素在豬盲腸模型中的代謝與降解研究
3.1 材料方法
3.1.1 藥物和試劑
3.1.2 溶液配置
3.1.3 主要儀器
3.1.4 實驗動物
3.1.5 盲腸內(nèi)容物的采集和制備
3.1.6 盲腸模型活性驗證
3.1.7 T-2毒素濃度的確定
3.1.8 T-2毒素孵育試驗
3.1.9 樣品前處理
3.1.10 樣品分析
3.1.11 LOD、LOQ和回收率
3.1.12 統(tǒng)計學分析
3.2 結(jié)果
3.2.1 盲腸模型的活性
3.2.2 T-2毒素的濃度
3.2.3 T-2毒素在盲腸中的降解與代謝
3.3 討論
3.4 結(jié)論
4 T-2毒素誘導下MAPK-JAK/STAT信號通路交聯(lián)轉(zhuǎn)導研究
4.1 材料方法
4.1.1 細胞株
4.1.2 藥品和試劑
4.1.3 主要儀器和設備
4.1.4 溶液配制
4.1.5 細胞的復蘇、傳代和凍存
4.1.6 MTT法檢測T-2毒素對RAW264.7細胞的活力影響
4.1.7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相關基因mRNA的表達
4.1.8 Western blot方法測定相關蛋白磷酸化水平
4.1.9 免疫熒光/激光共聚焦觀測蛋白穿梭入核過程
4.1.10 透射電鏡觀測T-2毒素對細胞的毒性
4.1.11 Annexin-V FITC/PI雙染法檢測細胞凋亡
4.1.12 T-2毒素在RAW264.7細胞內(nèi)的代謝
4.1.13 統(tǒng)計學分析
4.2 結(jié)果
4.2.1 RAW264.7細胞培養(yǎng)
4.2.2 T-2毒素的濃度和孵育時間
4.2.3 RNA質(zhì)量鑒定
4.2.4 T-2毒素誘導基因的時效關系研究
4.2.5 T-2毒素誘導下MAPK和JAK/STAT通路mRNA水平交聯(lián)關系
4.2.6 T-2毒素誘導MAPK和JAK/STAT信號通路磷酸化水平表達
4.2.7 磷酸化蛋白穿梭入核研究
4.2.8 T-2毒素細胞毒性超顯微結(jié)構(gòu)觀察
4.2.9 JNK1對細胞凋亡影響
4.2.10 T-2毒素在RAW264.7細胞內(nèi)的代謝
4.3 討論
4.3.1 K-Ras和IL-6是MAPK和JAK/STAT交聯(lián)轉(zhuǎn)導的關鍵結(jié)點
4.3.2 JNK1-STAT3是一條細胞保護通路
4.3.3 T-2毒素誘導下p-JNKl和p-STAT1/3穿梭入核的意義
4.3.4 線粒體和核糖體是T-2毒素的兩個毒性靶標
4.4 結(jié)論
5 全文創(chuàng)新性總結(jié)
6 鐮刀菌毒素的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綜述)
6.1 引言
6.2 鐮刀菌毒素結(jié)構(gòu)、理化性質(zhì)與毒性
6.2.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2.2 伏馬菌素
6.2.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3 鐮刀菌毒素代謝及動力學研究
6.3.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3.2 伏馬菌素
6.3.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4 鐮刀菌毒素組織殘留
6.4.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4.2 伏馬菌素
6.4.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5 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2毒素的危害及脫毒研究進展[J]. 宋佳,范寰,閆雪,王文杰,趙晨. 糧油食品科技. 2020(05)
[2]對蝦加工副產(chǎn)品自然發(fā)酵蝦醬對T-2毒素的消減作用及其降解菌的篩選與鑒定[J]. 孫東方,王雅玲,謝主蘭,宋穎慧,葉林,黃正花,羅丹虹,劉穎,房志家,鄧旗,孫力軍. 微生物學雜志. 2020(01)
[3]T-2毒素免疫毒性研究現(xiàn)狀[J]. 吳慶華,王旭,袁宗輝.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9(04)
[4]單端孢霉烯族毒素抑制動物生長作用的研究進展[J]. 郭璞,黃德玉,劉相蓮,程古月,戴夢紅,袁宗輝,王旭.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6(10)
[5]隱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現(xiàn)狀[J]. 王玉嬌,張瑞英,蘭靜,張守文. 糧食與飼料工業(yè). 2016(06)
[6]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降解方法研究進展[J]. 李孟孟,翟雙雙,王文策,楊琳. 中國家禽. 2016(05)
本文編號:3046846
【文章來源】: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2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略縮語表
1 前言
1.1 立題依據(jù)
1.2 T-2毒素代謝研究進展
1.3 MAPK-JAK/STAT交聯(lián)關系研究進展
1.4 研究內(nèi)容和目標
2 T-2毒素在豬、雞、魚和大鼠肝臟中比較代謝研究
2.1 材料方法
2.1.1 藥物和試劑
2.1.2 溶液的配置
2.1.3 主要儀器
2.1.4 實驗動物
2.1.5 肝微粒體和肝胞液的制備
2.1.6 原代肝細胞的制備
2.1.7 肝微粒體/胞液蛋白濃度測定
2.1.8 肝微粒體體系活性測定
2.1.9 T-2毒素標準品的質(zhì)譜分析
2.1.10 肝微粒體代謝體系
2.1.11 肝胞液代謝體系
2.1.12 肝細胞代謝體系
2.1.13 樣品檢測條件
2.1.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2.2 結(jié)果
2.2.1 肝微粒體系活性
2.2.2 T-2毒素標準品分析
2.2.3 T-2毒素在動物肝微粒體中的比較代謝
2.2.4 T-2毒素在動物肝臟中代謝物的解析
2.2.5 T-2毒素在動物肝胞液中的比較代謝
2.2.6 T-2毒素在動物肝細胞中的比較代謝
2.3 討論
2.3.1 T-2毒素代謝的種屬特點
2.3.2 T-2毒素代謝種屬差異可能的機理
2.3.3 T-2毒素代謝與毒性的關系
2.4 結(jié)論
3 T-2毒素在豬盲腸模型中的代謝與降解研究
3.1 材料方法
3.1.1 藥物和試劑
3.1.2 溶液配置
3.1.3 主要儀器
3.1.4 實驗動物
3.1.5 盲腸內(nèi)容物的采集和制備
3.1.6 盲腸模型活性驗證
3.1.7 T-2毒素濃度的確定
3.1.8 T-2毒素孵育試驗
3.1.9 樣品前處理
3.1.10 樣品分析
3.1.11 LOD、LOQ和回收率
3.1.12 統(tǒng)計學分析
3.2 結(jié)果
3.2.1 盲腸模型的活性
3.2.2 T-2毒素的濃度
3.2.3 T-2毒素在盲腸中的降解與代謝
3.3 討論
3.4 結(jié)論
4 T-2毒素誘導下MAPK-JAK/STAT信號通路交聯(lián)轉(zhuǎn)導研究
4.1 材料方法
4.1.1 細胞株
4.1.2 藥品和試劑
4.1.3 主要儀器和設備
4.1.4 溶液配制
4.1.5 細胞的復蘇、傳代和凍存
4.1.6 MTT法檢測T-2毒素對RAW264.7細胞的活力影響
4.1.7 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相關基因mRNA的表達
4.1.8 Western blot方法測定相關蛋白磷酸化水平
4.1.9 免疫熒光/激光共聚焦觀測蛋白穿梭入核過程
4.1.10 透射電鏡觀測T-2毒素對細胞的毒性
4.1.11 Annexin-V FITC/PI雙染法檢測細胞凋亡
4.1.12 T-2毒素在RAW264.7細胞內(nèi)的代謝
4.1.13 統(tǒng)計學分析
4.2 結(jié)果
4.2.1 RAW264.7細胞培養(yǎng)
4.2.2 T-2毒素的濃度和孵育時間
4.2.3 RNA質(zhì)量鑒定
4.2.4 T-2毒素誘導基因的時效關系研究
4.2.5 T-2毒素誘導下MAPK和JAK/STAT通路mRNA水平交聯(lián)關系
4.2.6 T-2毒素誘導MAPK和JAK/STAT信號通路磷酸化水平表達
4.2.7 磷酸化蛋白穿梭入核研究
4.2.8 T-2毒素細胞毒性超顯微結(jié)構(gòu)觀察
4.2.9 JNK1對細胞凋亡影響
4.2.10 T-2毒素在RAW264.7細胞內(nèi)的代謝
4.3 討論
4.3.1 K-Ras和IL-6是MAPK和JAK/STAT交聯(lián)轉(zhuǎn)導的關鍵結(jié)點
4.3.2 JNK1-STAT3是一條細胞保護通路
4.3.3 T-2毒素誘導下p-JNKl和p-STAT1/3穿梭入核的意義
4.3.4 線粒體和核糖體是T-2毒素的兩個毒性靶標
4.4 結(jié)論
5 全文創(chuàng)新性總結(jié)
6 鐮刀菌毒素的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綜述)
6.1 引言
6.2 鐮刀菌毒素結(jié)構(gòu)、理化性質(zhì)與毒性
6.2.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2.2 伏馬菌素
6.2.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3 鐮刀菌毒素代謝及動力學研究
6.3.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3.2 伏馬菌素
6.3.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4 鐮刀菌毒素組織殘留
6.4.1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
6.4.2 伏馬菌素
6.4.3 玉米赤霉烯酮(ZON)
6.5 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2毒素的危害及脫毒研究進展[J]. 宋佳,范寰,閆雪,王文杰,趙晨. 糧油食品科技. 2020(05)
[2]對蝦加工副產(chǎn)品自然發(fā)酵蝦醬對T-2毒素的消減作用及其降解菌的篩選與鑒定[J]. 孫東方,王雅玲,謝主蘭,宋穎慧,葉林,黃正花,羅丹虹,劉穎,房志家,鄧旗,孫力軍. 微生物學雜志. 2020(01)
[3]T-2毒素免疫毒性研究現(xiàn)狀[J]. 吳慶華,王旭,袁宗輝.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9(04)
[4]單端孢霉烯族毒素抑制動物生長作用的研究進展[J]. 郭璞,黃德玉,劉相蓮,程古月,戴夢紅,袁宗輝,王旭.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6(10)
[5]隱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現(xiàn)狀[J]. 王玉嬌,張瑞英,蘭靜,張守文. 糧食與飼料工業(yè). 2016(06)
[6]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降解方法研究進展[J]. 李孟孟,翟雙雙,王文策,楊琳. 中國家禽. 2016(05)
本文編號:3046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046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