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加外源碳對川西北沙化土壤團聚體重構(gòu)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1-08 23:55
施加外源碳是促進退化土壤團聚體形成及提高土壤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的有效途徑,然而外源碳種類和施加比例在沙化土壤團聚體重構(gòu)中研究較少。以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壤為研究對象,探討施加不同種類(玉米秸稈、牦牛糞和有機肥)和不同比例(1%、3%和9%)外源碳對沙化土壤團聚體重構(gòu)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施加玉米秸稈和牦牛糞相比有機肥更有利于沙化土壤大團聚體的形成,土壤大團聚體含量隨著施加比例和培養(yǎng)時間增加明顯增多,但有機肥處理變化較小;沙化土壤團聚體MWD和GMD隨著外源碳施加比例和培養(yǎng)時間呈現(xiàn)出玉米秸稈>牦牛糞>有機肥;三種外源碳施加比例較低時,沙化土壤有機碳增加幅度較接近,當比例增大到9%時,施加牦牛糞土壤有機碳增幅(196.40%)顯著大于玉米秸稈(145.99%)和有機肥(99.02%)。因此,施加3%~9%的玉米秸稈和牦牛糞,能夠顯著提高川西北沙化土壤有機碳濃度,有效促進微團聚體向大團聚體的轉(zhuǎn)化。
【文章來源】:中國草地學報.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外源碳處理下沙化土壤團聚體組成
沙化土壤有機碳濃度隨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圖2)。在MS1、OF1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隨著培養(yǎng)時間變化不明顯,在MS3、OF3、YD9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而增大,而在YD1、MS9和OF9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2.2.2 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
施加不同種類和不同比例外源碳導致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發(fā)生明顯變化,不同培養(yǎng)時間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呈現(xiàn)如下特點(圖3)。施加不同種類外源碳與對照相比各粒級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均增大,但對于同一粒級不同外源碳之間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差異顯著(P<0.05)。>2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濃度總體表現(xiàn)為MS>YD>OF;0.5~2mm和0.25~0.5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濃度總體表現(xiàn)為YD>OF>MS;而<0.25mm粒級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在3種外源碳處理下差異較小。
本文編號:2965560
【文章來源】:中國草地學報. 2020,42(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外源碳處理下沙化土壤團聚體組成
沙化土壤有機碳濃度隨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圖2)。在MS1、OF1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隨著培養(yǎng)時間變化不明顯,在MS3、OF3、YD9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而增大,而在YD1、MS9和OF9處理下,土壤有機碳濃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2.2.2 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
施加不同種類和不同比例外源碳導致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發(fā)生明顯變化,不同培養(yǎng)時間土壤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呈現(xiàn)如下特點(圖3)。施加不同種類外源碳與對照相比各粒級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均增大,但對于同一粒級不同外源碳之間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差異顯著(P<0.05)。>2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濃度總體表現(xiàn)為MS>YD>OF;0.5~2mm和0.25~0.5mm粒級團聚體有機碳濃度總體表現(xiàn)為YD>OF>MS;而<0.25mm粒級土壤團聚體有機碳濃度在3種外源碳處理下差異較小。
本文編號:2965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9655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