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災害風險評估研究
【圖文】:
圖 1 中國生態(tài)安全屏障區(qū)[1]Fig.1 China Ecological Safety Barrier Area外研究現(xiàn)狀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國內外有關災害的研究歷經(jīng)了萌芽到發(fā)展,段,直至今日關于災害的研究已經(jīng)到了快速發(fā)展階段。21 世紀以步和國家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也相應的給世界環(huán)境帶來越來越多的染和破壞,水土流失,臭氧層空洞,氣溫升高等。其中自然災害
圖 3 技術路線圖Fig.3 Technology roadmap1.4 創(chuàng)新點(1)面向草原環(huán)境管理的要求,,將災害風險評價理論與方法引入草原荒漠化災害風險評價的領域,開展草原荒漠化災害風險評價原理、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草原荒漠化災害風險評價理論與方法體系。(2)定量分析荒漠化作為災害對及其給人類社會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及大小。目前有關荒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荒漠化監(jiān)測,對荒漠化程度進行判定,或者是對荒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博;王利霞;武鐵明;;基于SEM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效益評估研究[J];才智;2015年32期
2 金遠亮;彭華;閆羅彬;項躍武;王翔宇;;中國南方濕潤區(qū)“荒漠化”問題討論[J];地理科學進展;2015年06期
3 劉大海;宮偉;邢文秀;李曉璇;馬雪健;于瑩;;基于AHP-熵權法的海島海岸帶脆弱性評價指標權重綜合確定方法[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15年03期
4 王春乙;張繼權;霍治國;蔡菁菁;劉興朋;張琪;;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氣象學報;2015年01期
5 施龍青;譚希鵬;王娟;季小凱;牛超;徐東晶;;基于PCA_Fuzzy_PSO_SVC的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J];煤炭學報;2015年01期
6 孫才志;奚旭;董璐;;基于ArcGIS的下遼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評價及空間結構分析[J];生態(tài)學報;2015年20期
7 袁立敏;高永;黃海廣;閆德仁;胡小龍;胡志健;;生物模塊沙障對流動沙丘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響[J];中國沙漠;2015年01期
8 高曉容;王春乙;張繼權;溫煦;;東北地區(qū)玉米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價模型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21期
9 盛秀杰;金之鈞;徐忠美;蔣瀚;;地質風險評價中的不確定性分析[J];石油實驗地質;2014年05期
10 史培軍;袁藝;;重特大自然災害綜合評估[J];地理科學進展;2014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郭毅;基于半監(jiān)督學習和信息融合的港口客戶信用風險評價系統(tǒng)[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2 何f軒;基于B2B平臺的線上供應鏈金融風險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劉瑞;基于貝葉斯網(wǎng)絡的洪水災害風險評估與建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曹穎;單體滑坡災害風險評價與預警預報[D];中國地質大學;2016年
5 孫海;濱海城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控制方法的基礎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6 譚麗榮;中國沿海地區(qū)風暴潮災害綜合脆弱性評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娜;基于權重和概率聯(lián)合分析的滑坡危險性評價[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7年
2 李杰;基于小波分析的水聲通信技術研究及其硬件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17年
3 曾六福;上海市洪澇災害脆弱性時空分布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趙路偉;重慶市高溫災害風險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5 張敬;基于3S技術的山西省生態(tài)脆弱性評價方法與模式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6 陳俊明;基于情景模擬的小山洪災害預警方法研究與系統(tǒng)實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向靜;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管理[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8 丁文強;我國北方草原區(qū)牧戶脆弱性評價[D];蘭州大學;2012年
9 閆方方;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運城盆地地裂縫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孫阿麗;基于情景模擬的城市暴雨內澇風險評估[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57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65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