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R、OPN和RBP4基因多態(tài)性對大白豬繁殖性狀的影響
本文選題:ESR基因 切入點:OPN基因 出處:《中國畜牧獸醫(yī)》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探討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SR)、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和視黃醇結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s 4,RBP4)的多態(tài)性對大白豬繁殖性狀的影響,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術檢測試驗豬群ESR、OPN和RBP4基因的多態(tài)性,并分析其對大白豬總產(chǎn)仔數(shù)、產(chǎn)活仔數(shù)、健仔數(shù)、窩重、初生重、死胎、木乃伊、弱仔數(shù)和畸形數(shù)等性狀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大白經(jīng)產(chǎn)母豬中,ESR和OPN基因的優(yōu)勢基因為A等位基因,RBP4基因的優(yōu)勢基因為B等位基因;ESR基因AB與BB基因型在總產(chǎn)仔數(shù)、產(chǎn)活仔數(shù)性狀上均高于AA基因型;OPN基因在總產(chǎn)仔數(shù)性狀上AA基因型最高,在產(chǎn)活仔數(shù)、健仔數(shù)、窩重性狀上均為BBAAAB;RBP4基因在總產(chǎn)仔數(shù)、產(chǎn)活仔數(shù)、健仔數(shù)、窩重性狀上均為AABBAB;合并基因型分析發(fā)現(xiàn)ESR-RBP4最優(yōu)的分子標記組合為ABAA;OPN-RBP4最優(yōu)的分子標記組合為BBAA。因此,ESR、OPN和RBP4基因多態(tài)性與大白豬繁殖性狀相關。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lymorphism of estrogen receptor estrogen receptor (ER), osteopontin (OPN) and retinol binding proteins (RBP4) on reproductive traits of large white pigs, PCR-RFLP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s of ESR-OPN and RBP4 genes. The effects on total litter size, live litter size, healthy litter size, litter weight, birth weight, stillbirth, mummy, weak litter size and deformity number of large white pigs were analyzed. The dominant gene of ESR and OPN gene was the dominant gene of A allele and RBP4 gene because AB and BB genotypes of B allele ESR gene were in the total litter size. The gene of OP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A genotype in total litter size traits. The gene of BBAAABABRBP4 gene was the highest in total litter size, healthy litter size, litter weight, and total litter size, and was the highest in total litter size, live litter size and healthy litter size. Combined genotyp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est molecular marker combination of ESR-RBP4 was ABAAOPN-RBP4, and the best molecular marker combination was ABBAA. Therefore, the polymorphism of ESR-OPN and RBP4 genes was associated with reproductive traits of large white pigs.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正大食品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014DFA3184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460586) 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13)1092) 石河子大學動植物育種專項(gxjs2013-yz06)
【分類號】:S8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蕓,張啟林,劉培瓊;貴州劍河白香豬不同品系繁殖性狀比較[J];貴州畜牧獸醫(yī);2001年04期
2 馬玉萍,趙宗勝,冷青文;新疆白豬繁殖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探討[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2年12期
3 李鳳娥;豬繁殖性狀的遺傳改良[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3年05期
4 劉志偉,賀長青;豬繁殖性狀的分子標記選擇[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3年01期
5 李玉華,曾勇慶;豬繁殖性狀的遺傳改良策略[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yī)學;2003年01期
6 馬玉萍,張瑾;新疆白豬繁殖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探討[J];新疆畜牧業(yè);2003年01期
7 李耀輝;周建平;陳樹林;蒲強紅;毛海鵬;趙螢;李文獻;;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對小鼠繁殖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16期
8 張力;肖天放;;運用主成分分析與聚類分析確定豬繁殖性狀的選育指標[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8年08期
9 吳占福;于海興;田樹飛;;獺兔主要繁殖性狀遺傳力的初步估測[J];中國養(yǎng)兔;2011年08期
10 李寸欣;于海興;田樹飛;崔倩;吳占福;;獺兔主要繁殖性狀遺傳力的初步估測[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小輝;高雪;任紅艷;陳金寶;許尚忠;;牛8個繁殖性狀相關基因克隆及組織表達分析[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2 梁春年;閻萍;郭憲;包鵬甲;裴杰;褚敏;;牛繁殖性狀候選基因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繁殖學分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張力;;豬生長發(fā)育和繁殖性狀的典型相關分析[A];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4 付言峰;孔路軍;鄧慧;張承華;傅金戀;王愛國;;影響豬繁殖性狀基因多態(tài)位點聚類分析[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繼英;武英;張大龍;王懷中;郭建鳳;呼紅梅;張印;;溫帶氣候條件下胎次、季節(jié)和哺乳期對母豬繁殖性狀影響[A];山東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豬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遠;林碧芬;林仕欣;李文楊;張曉佩;高承芳;董曉寧;;淺談福建地方羊品種高繁殖力資源的開發(fā)利用[A];2010年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黃江南;趙書紅;朱猛進;張總平;余梅;;豬ISG15基因在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以及與繁殖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的研究[A];中國動物遺傳育種研究進展——第十五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8 孫傳禹;蘇國生;張沅;;利用結合生產(chǎn)性狀的多性狀模型改善奶牛繁殖性狀的遺傳評估[A];中國牛業(yè)健康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屆養(yǎng)牛學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楊廣成;丁能水;郭源梅;任軍;麻駿武;黃路生;;豬表皮生長因子(EGF)基因的遺傳變異及其與繁殖性狀相關性分析[A];第一屆中國養(yǎng)豬生產(chǎn)和疾病控制技術大會——2005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彭國良;蔡更元;劉定發(fā);劉敬順;黃庭汝;;長白和大白種豬雌激素受體基因與繁殖性狀的關系研究[A];第十次全國畜禽遺傳標記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杭州市種豬試驗場 王先明 邵俊杰 占應祥;長白豬S_(IV)系生長繁殖性狀遺傳分析[N];中國畜牧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牛步月;豬繁殖性狀十個候選基因的分離鑒定、遺傳效應分析及功能初探[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張春艷;山羊繁殖性狀的影響因素和遺傳規(guī)律及分子調控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慧;雞卵巢組織基因差異表達與繁殖性狀雜種優(yōu)勢的關系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凱捷;豬AHR基因拷貝數(shù)變異及其與繁殖性狀的關聯(lián)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王澤昭;雪龍黑牛生物經(jīng)濟學模型的確定及育種目標最優(yōu)化研究[D];寧夏大學;2015年
3 劉子維;吉林省種母牛繁殖性狀和體尺性狀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洪淵;7號染色體TEP1、CCNB1IP1、PARP2基因與公豬繁殖性狀的關聯(lián)性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改芳;考力代綿羊繁殖性狀的遺傳分析[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6 高建;豬六個功能基因變異的分析及其對繁殖性狀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7 鄭竹清;綿羊繁殖性狀遺傳機理的研究[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8 聶光軍;金華豬六個基因座位的檢測及其對繁殖性狀效應的分析[D];浙江大學;2004年
9 李靖;豬Prepro-orexin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生長繁殖性狀相關性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10 秦楠;豬BMP7基因啟動子多態(tài)性及其與繁殖性狀關聯(lián)性分析[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182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61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