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麻鴨mtDNA全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
本文關鍵詞: 線粒體基因組 四川麻鴨 遺傳進化 出處:《畜牧獸醫(yī)學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研究旨在獲得四川麻鴨線粒體DNA基因組全序列(mtDNA),為該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供參考。研究參照近緣物種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用Primer 6.0設計引物16對,采用PCR克隆測序技術獲得四川麻鴨mtDNA基因組序列。結果表明,四川麻鴨mtDNA基因組全長16 604bp,堿基組成為A(29.19%)、C(32.82%)、G(15.79%)、T(22.20%),包含22個tRNA基因、2個rRNA基因、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和1個非編碼控制區(qū)(Dloop區(qū))。使用在線軟件tRNAscan-SE1.21和RNA structure5.6分析發(fā)現(xiàn),22個tRNA基因是標準的4個恒定臂的三葉草二級結構。對四川麻鴨mtDNA基因組D-loop區(qū)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含有Poly(c)、TAS、E-box、F-box、D-box、Bird-similarity box及CXB1保守框。用MEGA6.0,采用N-J法基于線粒體D-loop區(qū)和全序列做進化樹,發(fā)現(xiàn)四川麻鴨與隆盛鴨血緣關系最近。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whole mitochondrial DNA genome sequence of Sichuan duck,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genetic resource. According to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of relative species, 16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with Primer 6.0.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Sichuan duck mtDNA was obtained by PCR cloning and sequencing. Sichuan duck mtDNA genome is 16 604 BP in length, and its base composition is A29.19, which is composed of 32. 822 and T22. 790 tRNA genes, including 22 tRNA genes, 2 rRNA genes, 13 protein coding genes and 1 non coding control region. By using online software tRNAscan-SE1.21 and RNA structure5.6 analysis, 22 tRNA genes have been found. It is a standard secondary structure of four constant arms of clover. The sequence of D-loop region of mtDNA genome of Sichuan duck was analyzed and found to contain the conserved frame of box and CXB1. With MEGA6.0,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made based on the D-loop region and the whole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 by N-J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Sichuan Ma duck had the closest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Lonsheng duck.
【作者單位】: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基金】: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項目(2015JY0110) 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試驗項目(1510626046)
【分類號】:S834.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慧芳;李碧春;陳寬維;楊寧;馬月輝;湯青萍;屠云潔;;中國地方鴨品種資源的分子遺傳多樣性[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6年11期
2 張湯杰;李慧芳;陳寬維;常洪;湯青萍;張晶鑫;;利用線粒體D-loop區(qū)分析家鴨品種遺傳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進化[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7年11期
3 涂劍鋒;黃銀花;劉三鳳;李寧;;北京鴨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測定和分析[J];動物學雜志;2009年02期
4 魏曉瓊;孔慶鵬;張堯;楊艷玲;常杏芝;戚豫;齊朝月;肖江喜;秦炯;吳希如;;線粒體基因13513G>A突變導致呼吸鏈酶復合物I缺陷Leigh綜合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5期
5 涂劍鋒;黃銀花;劉三鳳;李寧;;綠頭鴨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分析及河鴨類系統(tǒng)發(fā)育[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09年06期
6 涂劍鋒;黃銀花;劉三鳳;李寧;;建昌鴨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7 涂劍鋒;司方方;邢秀梅;徐佳萍;楊福合;;紹興鴨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1年02期
8 穆春宇;黃正洋;陳陽;孫志明;俞欽明;蘇雁輝;富麗;徐琪;趙文明;陳國宏;;斑嘴鴨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5年02期
9 于萍;曹婷;施力光;劉雅芳;趙春萍;張立嶺;侯冠_g;;五指山豬線粒體控制區(qū)序列分析及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年05期
10 于萍;曹婷;趙春萍;劉雅芳;施力光;張立嶺;侯冠_g;;五指山豬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測定與分析[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15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大乾;中國主要地方鴨種線粒體DNA部分序列的遺傳多樣性及其起源進化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繆中緯;李盛霖;董曉寧;陳暉;鄭嫩珠;朱志明;李慧芳;宋衛(wèi)濤;;福建蛋鴨品種群體遺傳結構的微衛(wèi)星分析[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07年04期
2 涂劍鋒;楊福合;岳志剛;;鴨DNA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J];水禽世界;2009年01期
3 李慧芳;徐文娟;朱文奇;薛素美;陳寬維;;福建省家鴨的遺傳多樣性及其與野鴨的親緣關系[J];生物多樣性;2008年06期
4 涂劍鋒;邢秀梅;楊穎;楊福合;;綠頭鴨線粒體12S rRNA基因序列測定及分析[J];特產(chǎn)研究;2008年04期
5 鄢緋寰;左正宏;呂良炬;陳美;陳奕欣;;我國幾種野鴨和家鴨遺傳多樣性的SSR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6 李慧芳;李碧春;楊寧;陳寬維;湯青萍;宋衛(wèi)濤;;華中地區(qū)家鴨種質資源的遺傳結構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8年03期
7 武艷平;關偉軍;趙倩君;何曉紅;浦亞斌;霍俊宏;敖紅;李奎;馬月輝;;山羊線粒體DNA D-loop區(qū)部分序列變異位點分析[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8年08期
8 段修軍;王麗華;龔道清;董飚;孫國波;陳章言;王琳琳;卞友慶;;利用微衛(wèi)星標記檢測金定鴨小群保種效果[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8年09期
9 包文斌;束婧婷;王存波;張紅霞;Steffen Weigend;陳國宏;;中國家雞和紅色原雞mtDNA控制區(qū)遺傳多態(tài)性及系統(tǒng)進化分析[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8年11期
10 浦亞斌;關偉軍;何曉紅;趙倩君;傅寶玲;馬月輝;;我國畜禽種質資源的共享進展[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純柱;紫貂遺傳多樣性及貂類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啟玲;建昌鴨的核型及染色體分帶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年01期
2 賴垣忠,張松蹤;鴨血清前白蛋白型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1989年02期
3 肖開進;張瑞瓊;張學舜;熊成德;金汝平;;建昌鴨血清乳酸脫氫酶同工酶電泳的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畜牧獸醫(yī)版);1987年03期
4 吳鶴齡,林建生;鴨類mtDNA限制性酶切圖譜的比較研究[J];遺傳學報;1987年03期
5 史憲偉,曾凡同,邱祥聘,張亞平;中國主要鵝品種的線粒體DNA多態(tài)性與起源分化研究[J];遺傳學報;1998年06期
6 蘭宏,王文,,施立明;西南地區(qū)家豬和野豬mtDNA遺傳多樣性研究[J];遺傳學報;1995年01期
7 劉如筍,欽俊德;鴨屬中幾種鴨卵蛋白質的比較——對北京鴨起源的探討[J];動物學報;1979年03期
8 李群,李士斌;我國養(yǎng)鴨史初探[J];農(nóng)業(yè)考古;1994年01期
9 陳奕欣,左正宏;RAPD技術探討幾種家鴨與野鴨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陳奕欣,陳小麟,呂良炬,趙揚,左正宏,賴垣忠;家鴨資源利用及優(yōu)良品種培育[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紅平;采用mtDNA序列研究中國家養(yǎng)山羊的遺傳多樣性與起源分化[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登良;李明全;李文樹;杜文光;任大為;何玉利;;建川雜交鴨肉用性能測定[J];中國家禽;1987年03期
2 張子元;姜小雨;張良才;;櫻桃谷鴨與四川麻鴨雜交試驗[J];四川畜牧獸醫(yī);1989年04期
3 邱祥聘,曾凡同,謝后清,劉福容,郭代榮,張俊康,楊登義,張子元;四川麻鴨野營群牧飼養(yǎng)的食性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1980年04期
4 曾凡同;王林全;蔣小松;劉福蓉;邱祥聘;盧永春;趙興富;;四川麻鴨經(jīng)濟雜交組合比較試驗[J];四川農(nóng)學院學報;1984年02期
5 陳元昌;;四川麻鴨雜交增重顯著[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1986年01期
6 白登良;李明全;李文樹;杜文光;任大為;何玉釗;;建川雜交鴨與四川麻鴨肉用性能對比試驗[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1987年06期
7 廖德惠;張敏;張化賢;謝鏡懷;何明清;郭萬柱;肖國海;;四川麻鴨鴨瘟診斷簡報[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1981年02期
8 夏淑文;陳元昌;;蛋鴨籠養(yǎng)的效益[J];中國家禽;1989年02期
9 黃國清;提高農(nóng)戶飼養(yǎng)肉鴨經(jīng)濟效益的措施[J];中國家禽;1990年02期
10 李安興,聶奎,曾子建,周繼勇;四川麻鴨隱孢子蟲病的調查[J];中國獸醫(yī)科技;1991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斌;鴨α干擾素原(真)核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秀禎;鴨補體系統(tǒng)的發(fā)育性變化及RA感染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06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50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