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呼腸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雞胚的病理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鴨呼腸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雞胚的病理學研究 出處:《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6年1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鴨呼腸孤病毒 SPF雞胚 病理剖檢 免疫器官 H.E染色
【摘要】:【目的】前人研究表明禽呼腸孤病毒可以經(jīng)卵垂直傳播,禽呼腸孤病毒能引起雛禽的病毒性關節(jié)炎、呼吸道和腸道疾病、肝炎、心肌炎、免疫抑制等。以實驗室分離的鴨呼腸孤病毒HP080421株為研究對象,該毒株引起病變主要以鴨軟腳為主要臨床特征,病鴨肝臟和脾臟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壞死灶、腎臟腫大、出血為主要病變特點。鴨呼腸孤病毒對雞胚的致病性研究,旨在通過雛雞的病理變化特點,探討所分離的HP080421鴨呼腸孤病毒株是否也可感染雞群,為雞場鴨呼腸孤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論依據(jù)!痉椒ā窟\用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獸醫(yī)病理學實驗室分離鑒定的HP080421株鴨呼腸孤病毒通過尿囊腔接種SPF雞胚,建立SPF雞胚鴨呼腸孤病毒感染模型,培養(yǎng)雞胚至雛雞出殼,運用臨床觀察、病理剖檢、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病理組織學檢查方法,對鴨呼腸孤病毒感染SPF雞胚進行病理學研究和致病性分析。【結果】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感染雞胚孵化培養(yǎng)至22—23日齡均啄殼,但不能自主出殼,需人工剝殼。病理剖檢可見雛雞的肝臟、脾臟腫脹質脆,表面及實質分布有黃白色壞死灶;腦部組織腫脹,并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H.E染色的組織病理學觀察可見接毒組雛雞肝臟、脾臟的壞死灶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法氏囊的濾泡髓質部和胸腺的髓質部淋巴細胞減少、缺失;腦、肺臟、腎臟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和水腫;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表明:病毒陽性信號主要分布于肝臟、脾臟、肺臟和法氏囊等器官,并且位于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細胞質和胞核內!窘Y論】鴨呼腸孤病毒株HP080421能夠在SPF雞胚中復制增殖,并使雛雞主要器官發(fā)生明顯的病理變化,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肝臟和淋巴器官,因此鴨呼腸孤病毒可通過垂直傳播感染雞群,還可導致雛雞免疫抑制。本研究通過SPF雞胚鴨呼腸孤病毒感染模型,闡述了鴨呼腸孤病毒感染雞群的可能性,因此在實際養(yǎng)殖過程中,養(yǎng)殖戶要防止鴨呼腸孤病毒對雞胚的污染,切斷傳播途徑,以達到預防雞群感染鴨呼腸孤病毒的目的。
[Abstract]:[objectiv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vian reovirus can be transmitted vertically through eggs. Avian reovirus can cause viral arthritis, respiratory and intestinal diseases, hepatitis, myocarditis in young birds. Immunosuppression and so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uck reovirus HP080421 strain, which was isolated in laboratory, were mainly caused by duck soft feet. There are a lot of white necrotic foci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of the diseased duck, the kidney is enlarged and bleeding is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 The pathogenicity of duck reovirus to chicken embryo is studied in order to pas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cke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isolated HP080421 duck reovirus strain can also infect chicken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uck reovirus infection in chicken farm. [methods] HP080421 strain of duck reoviru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Veterinary Pathology Laborator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inoculated with SP through allantoic cavity. F chicken embryo. The model of SPF chicken embryo duck reovirus infec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chicken embryo was cultured to the chicken shell,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such as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used. The pathogenicity of SPF embryos infected with duck reovirus was studied by pathology and pathogenicity.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chicken embryos infected with duck reovirus could peck shells at the age of 22 to 23 days, but could not produce the shells independently. The liver and spleen of the chicks were found to be swollen and brittle with yellowish white necrotic foci on the surface and parenchyma. The swelling of brain tissue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bleeding spot and blotch staining show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lymphocytes infiltrated around the necrotic foci of spleen in the exposed chicks. The follicular medulla of bursa of Fabricius and the medullary part of thymus were decreased and absent.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gestion, hemorrhage and edema in brain, lung and kidney.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ignal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iver, spleen, lung and bursa of Fabricius. It i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macrophages. [conclusion] duck reovirus strain HP080421 can replicate and proliferate in SPF chicken embryo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mainly in liver and lymphoid organs, so duck reovirus could be transmitted to chickens by vertical transmission. In this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duck reovirus infection in chicken wa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model of SPF chicken embryo duck reovirus infection, so in the actual breeding process. Farmers should prevent duck reovirus from contaminating chicken embryo and cut off transmission route so as to prevent chickens from infecting duck reovirus.
【作者單位】: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基金】:教育部培育專項(新興領域)(2011PY081)
【分類號】:S858.31
【正文快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穎;刁有祥;高明;葛平萍;孫曉艷;魯愛玲;;鴨源呼腸孤病毒對雛鴨致病性研究[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5年03期
2 趙赫;李爽;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劉曉麗;胡薛英;;鴨呼腸孤病毒自然感染肉鴨的病毒分布與病理學觀察[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5年01期
3 趙赫;何莉;李美霞;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鴨源呼腸孤病毒與沙門菌共感染雛鴨的免疫器官的動態(tài)病理學觀察[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4年06期
4 李美霞;楊軍;艾博;谷長勤;劉曉麗;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呼腸孤病毒與鏈球菌混合感染雛鴨的病理學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08期
5 韓天龍;王敏;李清泉;張廣和;張英浩;石劍華;李志明;;種雞垂直傳播病的病原學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4年03期
6 李爽;谷長勤;白家媛;張紅;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鴨源呼腸孤病毒感染引起雛鴨免疫損傷的觀察[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7 黃瑜;蘇敬良;施少華;傅光華;程龍飛;林芳;林建生;陳紅梅;;我國鴨呼腸孤病毒感染相關的疫病[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年07期
8 劉紅;郁宏偉;朱朝輝;吳志新;李蘇芝;廖明;;鴨源呼腸孤病毒DRV-GZ株S2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表達[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8年03期
9 陳華美;曹三杰;文心田;;雞病毒性關節(jié)炎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3期
10 程安春,汪銘書,陳孝躍,周毅,劉菲,宋涌,郭宇飛,韓曉英,袁桂萍,徐超,廖永洪,方鵬飛,劉兆宇;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鴨病毒性腫頭出血癥的研究[J];中國獸醫(yī)科技;2003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麗;劉婷;劉波;程國富;谷長勤;張萬坡;胡薛英;;鴨呼腸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雞胚的病理學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6年14期
2 王宏英;房飛;崔學利;;雞馬立克病的鑒別診斷及綜合防控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年05期
3 呂小婷;廖加磊;孫雪寧;胡萬榮;朱二鵬;吳異健;吳寶成;;番鴨呼腸孤病毒σA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其多克隆抗體的制備[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6年02期
4 陳翠騰;萬春和;傅秋玲;傅光華;陳紅梅;程龍飛;施少華;劉榮昌;黃瑜;;櫻桃谷肉鴨源鵝細小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家禽;2015年23期
5 孟媛;付江波;王延峰;;雞病毒性關節(jié)炎的防治要點[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年08期
6 楊海容;梁臣;;雞病毒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與防治[J];飼料博覽;2015年06期
7 趙赫;李爽;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劉曉麗;胡薛英;;鴨呼腸孤病毒自然感染肉鴨的病毒分布與病理學觀察[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5年01期
8 陳翠騰;傅光華;黃瑜;程龍飛;陳紅梅;萬春和;傅秋玲;施少華;林建生;;鴨坦布蘇病毒感染對鴨免疫器官指數(shù)和體液免疫的影響[J];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2014年07期
9 于可響;韓宏宇;劉存霞;劉濤;亓麗紅;李玉峰;;綠頭野鴨新型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J];中國家禽;2014年13期
10 趙赫;何莉;李美霞;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鴨源呼腸孤病毒與沙門菌共感染雛鴨的免疫器官的動態(tài)病理學觀察[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4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鋒強;陳少鶯;朱小麗;程曉霞;王劭;陳仕龍;蔡羲;李兆龍;馬春全;趙佳榮;;番鴨呼腸孤病毒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對番鴨法氏囊和抗體產(chǎn)生的影響[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2年02期
2 林鋒強;高春亮;陳少鶯;朱小麗;程曉霞;王劭;陳仕龍;蔡羲;李兆龍;馬春全;趙佳榮;;番鴨呼腸孤病毒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對番鴨胸腺免疫抑制作用[J];微生物學報;2011年10期
3 王敏;韓天龍;韓曉華;;熱應激對產(chǎn)蛋雞的影響及其綜合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年02期
4 陳素云;王敏;劉博君;韓天龍;;一例蛋雞白血病的診治[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5 李爽;谷長勤;白家媛;張紅;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鴨源呼腸孤病毒感染引起雛鴨免疫損傷的觀察[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6 祁保民;陳曉燕;吳寶成;姚金水;張紅雷;;番鴨呼腸孤病毒誘導的細胞凋亡觀察[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0年04期
7 黃瑜;傅光華;施少華;萬春和;程龍飛;江斌;陳紅梅;林芳;林建生;張大丙;;新致病型鴨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年12期
8 李衛(wèi);白家媛;許媛媛;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陳敏;胡薛英;;麻鴨和櫻桃谷鴨的CD3ε、CD4、CD8α基因ORF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2期
9 王全溪;吳寶成;李國平;;番鴨呼腸孤病毒誘導免疫抑制機制的初步研究[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9年09期
10 黃瑜;蘇敬良;施少華;傅光華;程龍飛;林芳;林建生;陳紅梅;;我國鴨呼腸孤病毒感染相關的疫病[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9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云,劉明,歐陽歲東,童光志;正呼腸孤病毒及其分類學依據(jù)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4年06期
2 金擴世;雞呼腸孤病毒性關節(jié)炎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yī)科技;1989年07期
3 廖敏,謝芝勛,劉加波,龐耀珊,鄧顯文,謝志勤,唐小飛;雞呼腸孤病毒分離與鑒定[J];中國家禽;2002年01期
4 Louis Vander Heide ,劉文波;呼腸孤病毒簡介[J];國外畜牧科技;2002年01期
5 方勤,丁清泉,汪亞平,朱作言;兩株水生呼腸孤病毒部分特性的比較[J];中國病毒學;2003年05期
6 黃瑜,程龍飛,李文楊,施少華;雛半番鴨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獸醫(yī)學報;2004年01期
7 劉文興,王劭,吳寶成;禽類呼腸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學[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4年08期
8 方勤,丁清泉;呼腸孤病毒內源性轉錄的結構基礎[J];中國病毒學;2004年05期
9 曾智勇;郭萬柱;徐志文;宋振輝;殷華平;王新;王小玉;;仔豬腹瀉糞樣中豬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7年06期
10 許秀梅;蘇敬良;黃瑜;傅光華;程龍飛;趙繼勛;;半番鴨呼腸孤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J];中國獸醫(yī)雜志;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瑜;程龍飛;李文楊;施少華;;雛半番鴨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吳異健;劉文興;吳寶成;;禽類呼腸孤病毒(Avian reoviruses)感染[A];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動物疫病防治與人類健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何小明;姚火春;張洪彪;藺濤;袁世山;龍進學;丁鏟;;一株豬源1型呼腸孤病毒的分離及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楊興婁;譚兵;葛行義;石正麗;;中國食蟲蝙蝠中正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及流行病學調查[A];2013年湖北省暨武漢微生物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凌勇;陳曦;楊君敬;蘇北;曾光旭;袁吉磊;何誠;;禽新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初步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中元;高小蟬;張奇亞;;鱸魚呼腸孤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及其序列分析[A];2012年鄂粵微生物學學術年會——湖北省暨武漢微生物學會成立六十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張云;陳小丹;李永峰;劉明;童光志;;抗番鴨呼腸孤病毒σB蛋白單克隆的制備和鑒定(英文)[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公共衛(wèi)生學分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文興;王劭;吳寶成;;禽類呼腸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學[A];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動物疫病防治與人類健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馬國明;王丹;施佳健;張大丙;;一株鴨呼腸孤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陳仕龍;陳少鶯;程曉霞;林鋒強;江斌;王劭;朱小麗;張世忠;李兆龍;;新型鴨呼腸孤病毒分離株的致病性研究[A];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永坤 田慧芳;一種新鵝病——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獻進;兩株北京鴨源呼腸孤病毒生物學特性比較[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2 冉旭華;犬蝠源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6年
3 曾智勇;豬呼腸孤病毒SC-A株的分離鑒定及全基因組cDNA文庫的構建和分子遺傳特征分析[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亞婷;溫度對青蟹雙順反子病毒-1和呼腸孤病毒增殖的影響以及病毒的組織分布[D];上海海洋大學;2015年
2 韓宏宇;新型鴨呼腸孤病毒檢測方法及細胞適應性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3 畢莊莉;新型鴨呼腸孤病毒σC基因在昆蟲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4 劉水芳;一株鵝呼腸孤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全基因組序列分析[D];揚州大學;2015年
5 張寶來;鴨源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鑒定[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6 楊旭;鴨源呼腸孤病毒熒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7 梁英;禽(雞源)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鑒定[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5年
8 朱英奇;新型鴨呼腸孤病毒的鑒定及其全基因組序列解析[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9 何小明;豬源呼腸孤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分離株的鑒定[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10 宋宇;呼腸孤病毒3型σ1蛋白在昆蟲細胞中的表達及間接ELISA方法建立[D];東華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68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36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