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和H6亞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本文關鍵詞:H9和H6亞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更多相關文章: 禽流感病毒 H亞型 H亞型 二重RT-PCR
【摘要】:試驗旨在建立可同時鑒別檢測H9和H6亞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二重RT-PCR方法。根據(jù)GenBank中H9和H6亞型AIV的HA基因保守序列,分別設計2對特異性引物,優(yōu)化引物濃度與退火溫度等條件,建立了可同時鑒別檢測H9和H6亞型AIV的二重RT-PCR檢測方法。用該法對H9和H6亞型AIV混合感染樣品、H9亞型AIV單一感染樣品和H6亞型AIV單一感染樣品進行擴增,結果均得到對應的目的條帶,而對其余亞型AIV及其他禽病病原體均未擴增出特異性條帶。該法對H9和H6亞型AIV的檢測下限均為5×104拷貝/μL。本研究建立的二重RT-PCR檢測方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良好,可同時鑒別檢測H9與H6兩種亞型AIV,為H9與H6亞型AIV的監(jiān)測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獸醫(yī)研究所廣西獸醫(yī)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禽流感病毒 H亞型 H亞型 二重RT-PCR
【基金】: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專項(2016-37-88) 廣西科技項目(2013GXNSFDA019015、AD163800009、14123001-8) 廣西水產(chǎn)畜牧局科研項目(桂漁牧科201204930、201452001)
【分類號】:S852.65
【正文快照】: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屬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根據(jù)AIV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和神經(jīng)氨酸酶蛋白(neuraminidase,NA)抗原的差異可劃分為18種HA亞型(H1~H18)和10種NA亞型(N1~N10)[1-4]。另外,根據(jù)病毒對雞致病性的強弱又可將其分為低致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鴻飛;禽流感病毒真面目[J];光明中醫(yī);2004年01期
2 ;禽流感病毒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相關[J];山東家禽;2004年03期
3 徐瑛;珍愛生命、關注社會、抗擊禽流感——7年級生物學課堂實錄[J];生物學通報;2004年04期
4 ;低溫下的禽流感病毒能存活更長時間[J];飼料與畜牧;2004年06期
5 魏秀儉,李曉鵬;禽流感病毒概述[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6 ;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新發(fā)現(xiàn)[J];中國牧業(yè)通訊;2005年19期
7 ;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要成果[J];中國家禽;2005年17期
8 ;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變異[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5年23期
9 ;我國科學家“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要成果[J];當代畜牧;2005年09期
10 鄧振旭;;禽流感病毒的檢測方法[J];動物保健;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潔麗;段明星;俞初一;江龍;;聚聯(lián)乙炔有序組裝體在識別禽流感病毒方面的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孫恩澤;謝敏;趙海粟;黃碧海;劉書琳;張萬坡;張志凌;王漢中;龐代文;;量子點標記禽流感病毒[A];第六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志宇;張議文;劉桂林;;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4 劉迎芳;饒子和;;禽流感病毒(H5N1)RNA聚合酶PA亞基相關三維晶體結構與功能分析[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5 黃瑜;彭春香;傅光華;程龍飛;李文楊;施少華;;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A];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動物疫病防治與人類健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周雪媚;李永清;章振華;霍惠玲;張培君;佘銳萍;;禽流感病毒HA1基因在原核系統(tǒng)中表達[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7 付有榮;;禽流感病毒及其實驗室檢測[A];湖北省微生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分析微生物專業(yè)委員會第四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劉月煥;周蛟;韓春華;林健;馬明;姚煒光;步衛(wèi)東;潘潔;舒躍龍;梁倩;;鴿對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性及機制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禽病學分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吳艷云;王承民;何宏軒;;環(huán)境病毒對傳播禽流感的作用[A];野生動物生態(tài)與資源保護第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戈勝強;許雁;王志亮;;禽流感病毒樣顆粒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二次人獸共患病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第十四次教學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東紅;禽流感病毒可以母嬰傳播[N];健康報;2007年
2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副主任 余宏杰;禽流感病毒不怕冷[N];健康報;2008年
3 邵陽市疾病控制中心 伍新華;禽流感病毒怕熱不怕冷[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4 北京地壇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蔡fg東;禽流感病毒為何不斷闖入[N];北京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齊芳;我國科學家禽流感病毒研究取得重要成果[N];光明日報;2013年
6 姜禮燔;禽流感病毒與復合高氯酸錳鋅研發(fā)[N];中國漁業(yè)報;2013年
7 李秀秀 記者 李鵬 王夕;禽流感病毒家族[N];北京科技報;2013年
8 記者 王淑軍;中國不存在新變異的禽流感“福建病毒”[N];人民日報;2006年
9 葛秋芳;禽流感病毒研究新發(fā)現(xiàn)[N];人民日報;2008年
10 ;美科學家發(fā)現(xiàn)禽流感攻擊人類機制[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劍;HA蛋白糖基化修飾對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復制、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4年
2 王敏;H10及H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受體結合特性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3 崔鵬飛;2009-2013年中國H3N8亞型禽流感病毒生物學特性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4 朱云;東洞庭湖地區(qū)野禽、家禽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調(diào)查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年
5 李志萍;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實驗全過程實驗室微環(huán)境集群監(jiān)測和評價[D];吉林大學;2012年
6 孟慶文;逆轉錄病毒介導的特異性反義RNA和核酶抑制禽流感病毒復制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1年
7 張乾義;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動物間水平傳播及分子機制的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8 宋翠平;H5N1禽流感和鵝Ⅰ型副粘病毒分離株的生物學特性及感染性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姚美玲;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氣溶膠發(fā)生與傳染機制及其感染SPF雞的特點[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偉利;不同源性禽流感病毒株的分離鑒定及其主要基因信息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曉龍;2014年度中國東部候鳥禽流感病毒分離與鑒定[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徐曉龍;H5和H7亞型禽流感病毒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陳琳;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其遺傳進化分析[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4 宋洋銘;Clade7.2 H5亞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變異的分子機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5 黃孝江;禽流感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王慧玲;基于3D圖形表示的禽流感病毒的相似性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7 方敏;江蘇省越冬野鴨禽流感病毒的亞型鑒定及主要基因信息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8 石銘;抗禽流感雙表達慢病毒載體的構建及轉基因雞制備方法的優(yōu)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9 黃志勇;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PB1_P亞基片段的表達、純化和結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10 蒲娟;禽流感病毒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初步應用[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12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11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