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不同源性間充質干細胞原代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比較
本文關鍵詞: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不同源性間充質干細胞原代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比較
更多相關文章: 臍帶 骨髓 間充質干細胞 生物學特性 綠色熒光蛋白 轉基因小鼠
【摘要】:目的:探討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臍帶和骨髓源性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方法、生物學特性、表面標志及多向分化潛能。方法:應用Ⅱ型膠原酶消化培養(yǎng)法分離臍帶MSCs及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骨髓MSCs進行體外培養(yǎng)。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2種細胞的生長特點,運用生長曲線和MTT法檢測其原代細胞增殖能力,臺盼藍法測定細胞傳代成活率,采用流式細胞術測定2種第3代(P3)細胞DNA周期及表面標志物的表達,并比較其向成脂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分化潛能。結果:酶消化法分離培養(yǎng)的臍帶MSCs 1 d后,細胞貼壁呈成纖維形,2 d后呈漩渦狀生長且增殖明顯,3 d后達80%融合即可傳代;應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骨髓MSCs,體外培養(yǎng)4 d后,細胞貼壁呈圓形、梭形和多角形生長,5 d后呈克隆樣生長且增殖明顯,7 d后達80%融合即可傳代。原代培養(yǎng)的臍帶MSCs生長曲線近似"S"形,骨髓MSCs生長曲線較平緩;MTT法顯示臍帶MSCs在3~5 d增殖較明顯,骨髓MSCs 7 d后細胞增殖較明顯。2種P3細胞傳代成活率均為96%以上,G0/G1期細胞均為85%以上,無明顯差異(P0.05);2種P3細胞CD44、CD90和CD105陽性率均為(60.7±2.3)%以上高表達,CD45、CD19、CD14和CD79a均為(25.6±4.8)%低表達,兩者無明顯差異(P0.05);2種MSCs在體外均具有向成骨細胞和成脂細胞分化的潛能,臍帶MSCs向成骨及成脂細胞分化率均為90%以上,與骨髓MSCs的分化潛能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臍帶MSCs較骨髓MSCs具有較強的增殖能力及分化潛能。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的臍帶MSCs可作為較好干細胞示蹤的細胞源。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研究室;
【關鍵詞】: 臍帶 骨髓 間充質干細胞 生物學特性 綠色熒光蛋白 轉基因小鼠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370228) 省部共建重點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項目(No.110267) 北京市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資助項目(No.2012D003034000009)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7072012)
【分類號】:R329
【正文快照】: 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轉基因小鼠是將來源于維多利亞多管水母(Aequoreavictoria)的發(fā)光蛋白通過轉基因技術敲入C57小鼠基因序列中獲得的組織細胞發(fā)出綠色熒光的小鼠,其細胞自發(fā)熒光的特點為干細胞示蹤提供了良好的動物來源[1-2]。目前對GFP轉基因小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秀梅;尤玉琴;劉光澤;黎經緯;陳媚娟;陳文吟;周軍輝;孔祥平;;慢病毒介導的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的制備及鑒定[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年09期
2 段晴月;董金山;金超威;文軍;郝靖惠;林媛;陸群;;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和鑒定[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0年04期
3 肖盼;陳劍;王彥平;吳靜;郭嫻吟;楊筱曦;劉小勇;;不同消化分離方法分離人羊膜間充質干細胞效果比較[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年05期
4 辛毅;劉小希;趙偉;劉颯;李娜;許秀芳;黃益民;羅毅;張宏家;;差速貼壁法分離兔骨髓源性間充質干細胞和內皮祖細胞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3年03期
5 辛毅;李娜;黃益民;崔巍;劉颯;許秀芳;張兆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研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邢昕;呂蓉;李素萍;劉忠;;體外分離培養(yǎng)人源性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及其鑒定[J];中國輸血雜志;2013年08期
2 李陳;肖玉周;;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差異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3 于祥茹;韓曉謙;袁浩天;董志恒;程梁;吳哲;;PLGA/CPC支架材料復合骨髓基質干細胞構建組織工程骨的體外效果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2期
4 劉蘋;史春夢;胡玲莉;張波;王正國;;脂肪源性干細胞無酶分離培養(yǎng)方法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年10期
5 陳聰聰;程迅生;;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基因治療骨缺損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4年04期
6 孔祥平;劉光澤;易學瑞;;復制型HBV轉基因小鼠的建立與應用[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年09期
7 許薇薇;黃一飛;;人脂肪組織來源干細胞眼科基礎研究應用現狀[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8 何宏亮;李建國;高志良;;人工肝和干細胞在肝衰竭治療中的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年09期
9 Juan Xu;Bo Yu;Christine Hong;Cun-Yu Wang;;KDM6B epigenetically regulates odont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3年04期
10 龐希寧;王竟;施萍;孟濤;霍雙枝;張殿寶;譚麗萍;;人羊膜間充質干細胞的超微結構觀察[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可華;袁寶珠;;治療性干細胞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天琦;GDNF和NT-3雙基因誘導BMSCs分化為神經樣細胞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茍麗娟;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為軟骨細胞過程中microRNA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陳書連;1、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小鼠異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 2、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自體移植的臨床研究及相關預后因素[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關劍;胰腺癌間充質干細胞樣腫瘤相關纖維母細胞功能研究及維甲酸對腫瘤相關纖維母細胞抑制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楊舟鑫;CD106是具有強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的標志[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付蘇;脂肪來源基質血管成分細胞與脂肪顆粒共移植后的生物學轉歸[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7 王有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臨床前安全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8 李陽;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向雪旺細胞的誘導分化及對外周面神經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9 丁曉霜;骨髓基質干細胞治療局部腦缺血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10 及月茹;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促進B細胞增殖和終末分化[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靖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牙髓損傷的修復及經典Wnt通路在其中的作用的體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劉萌;表達GFP與白蟻腸道微生物Cell融合基因重組乳酸菌的構建及其功能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楊靜;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裸鼠模型的建立[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曲戈;IL-24基因修飾的間充質干細胞向肺癌靶向遷移的體外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5 徐揚陽;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脂肪干細胞分化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3年
6 楊穎珂;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腦出血大鼠血腫周圍凋亡及P75NTR、TrkA表達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3年
7 左彬;SD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體外培養(yǎng)方法改良[D];鄭州大學;2013年
8 馬云鵬;應用大塊平鋪法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傳代、凍存及復蘇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劉方方;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細胞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上皮細胞分化的體外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王學良;乳腺癌MDA-MB-231細胞中CD105~+/CD90~+細胞群的特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晶晶;武曉泓;劉翠萍;徐寬楓;茅曉東;劉超;;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內皮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7期
2 柳菁;宇麗;許超;羅二梅;;長期培養(yǎng)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化能力改變的研究[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2年02期
3 栗超躍,銀平章,孔令非,趙躍武;膠原酶A與大腸癌侵襲轉移性的關系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00年04期
4 宋秀軍;陳代雄;方寧;劉祖林;萬衛(wèi)紅;劉金偉;章濤;;人羊膜間充質細胞具有分化成軟骨及成骨細胞的潛能[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50期
5 楊宇輝;吳繼雄;;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內皮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40期
6 阮中寶;楊向軍;陳各才;朱莉;李偉;楊兵;歐陽溪;潘少輝;;5-氮雜胞苷誘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向心肌樣細胞的分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36期
7 吳波;盧正茂;王堯;羅天航;薛緒潮;畢建威;康俊升;方國恩;;兔骨髓源性血管內皮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0年02期
8 劉光澤,熊一力,王洪敏,賈彥征,周軍輝,潘菲,張宜俊;近交系高表達HBV轉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表達傳代穩(wěn)定性[J];中國獸醫(yī)學報;2003年06期
9 王琴;仉紅剛;;EPC細胞生物學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年11期
10 朱少芳;何援利;付霞霏;;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超微結構[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晨林;劉建磊;;X基因缺失的乙型肝炎病毒轉基因鼠中的病毒復制[J];國外醫(yī)學(微生物學分冊);2003年02期
2 李文龍,程萱,譚曉紅,張繼帥,孫巖松,陳林,楊曉;血管內皮細胞特異表達Cre重組酶轉基因小鼠的建立(英文)[J];遺傳學報;2005年09期
3 王勇,劉勤,倪勇,魏泓,孫新民,趙永聚;通過雙原核顯微注射提高轉基因小鼠研制效率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5年03期
4 時令,王友亮,程萱,候寧,楊曉;表面活性蛋白A啟動子指導Cre重組酶在轉基因小鼠Ⅱ型肺上皮細胞中表達[J];生物技術通訊;2005年05期
5 何迎春;田道法;盧芳國;毛積芳;;人突變型p53和EB病毒LMP1轉基因小鼠的建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6 張雪光;陳香美;呂揚;洪權;田月;師鎖柱;尹忠;蔡廣研;;人TIMP-1轉基因小鼠腎組織內外源基因功能表型的鑒定[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7 曾林;孫巖松;楊曉;王冬平;胡仲明;胡成進;孫曉明;;流式細胞術分析p21~(HBsAg/HBsAg)轉基因小鼠肝細胞凋亡[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6年09期
8 王曉建;楊旭;宋曉東;張禪那;劉繼斌;邸冉;張連峰;惠汝太;;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轉基因小鼠拷貝數[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7年03期
9 程明軍;俞而慨;郭方;王奕森;徐叢劍;;轉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小鼠子宮內膜異位癥模型的建立和評價[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yī)學;2007年04期
10 梁虹;宋銘晶;施海霞;潘思丹;張連峰;;DHCR24轉基因小鼠的性別特異性自主活動和應激反應[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婉維;鄭志紅;;小鼠睪丸特異基因Fank1基因敲減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A];第八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醫(yī)學遺傳學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 鄭振宇;許蘭菊;李春麗;趙衛(wèi)東;宋根娣;柴保國;;人白細胞介素-10基因在轉基因小鼠中遺傳和表達的穩(wěn)定性研究[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于倩;閆潔;翁秀芳;梁智輝;孫偉;段紅霞;宋銀紅;吳雄文;;針對HLA-A2轉基因小鼠的皮膚移植排斥反應更接近急性排斥反應[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康愛君;田楓;鄭杰;董宇紅;王美華;郭長占;周淑佩;王兆綽;;乙型肝炎病毒轉基因小鼠病理學觀察[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0年
5 任進余;陸志檬;成國祥;陳建泉;周汝江;;轉基因小鼠體內HCV結構基因表達及其致病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胡衛(wèi)江;戚中田;李建秀;胡以平;;庚型肝炎病毒轉基因小鼠的特性研究[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青年科技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7 顏景斌;潘樹標;郭歆冰;張敬之;龔秀麗;曾溢滔;;慢病毒介導的人轉鐵蛋白轉基因小鼠的研制及表觀遺傳修飾對其表達的影響[A];遺傳學進步與人口健康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顏景斌;王舒;肖艷萍;賈春平;;人-珠蛋白位點控制區(qū)HS-2、HS-3元件指導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在轉基因小鼠家系中的表達研究[A];第六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文摘匯編[C];2005年
9 何迎春;田道法;田甜;;外源p53mt和LMP1基因在轉基因小鼠組織中的表達分析[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10 鄭力強;李巍;付蔭;邢影;王雷;顧偉杰;劉玉峰;;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體的過度表達對小鼠機體的影響[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孔琪 張連峰;小動物 大作為[N];健康報;2010年
2 記者 吳苡婷;夢想:讓治療變得簡單高效[N];上?萍紙;2009年
3 ;先天性耳聾治療新思路[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陸志城;SOCS3:抗過敏反應藥物的新靶標[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5 記者 唐先武 特約記者 肖鑫;一種新型泛素化酶可有效清除病毒感染[N];科技日報;2009年
6 記者 陳青;結核感染防治新添潛在靶標[N];文匯報;2011年
7 記者 白毅;HER2抗體抗腫瘤效應免疫新機制被發(fā)現[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8 記者 唐先武;我學者發(fā)現微小RNA調控抗細菌感染天然免疫新機制[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光澤;復制型HBV轉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學特性、應用及無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2 于莉娜;Tiam1轉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功能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張麗穎;HCV 1b型全基因組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與特性鑒定[D];吉林大學;2009年
4 高慧;人乳頭瘤病毒16E6/7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HPV16DNA疫苗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5 帥麗芳;嚴密型四環(huán)素調控系統(tǒng)的肝臟特異表達的雙轉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劉珠果;表達SARS冠狀病毒受體hACE2的SARS易感小鼠模型的建立[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7 劉慶鑫;1.TIMP-1轉基因小鼠純系的建立及體內表達研究 2.TIMP-1轉基因小鼠染色體FISH定位[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2年
8 徐學紅;發(fā)育液晶與人類疾病相關性研究以及肝臟液晶相關蛋白轉基因小鼠的表型分析[D];武漢大學;2009年
9 向志光;IL-33轉基因小鼠的建立和IL-33對肺部炎癥的增強作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馮娟;擴張型心肌病轉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心肌病修飾基因的篩選[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亮;PTA1/CD226轉基因小鼠胸腺細胞的發(fā)育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岳挺;共刺激分子配體PD-L1、PD-L2的真核表達及其轉基因小鼠的制備[D];揚州大學;2005年
3 時令;Ⅱ型肺上皮細胞表達Cre重組酶轉基因小鼠的建立[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4 張南;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組轉基因小鼠病毒蛋白表達模式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李欣;EB病毒早期基因BHRF1轉基因模型鼠的建立[D];青島大學;2009年
6 黃正芳;HPV16 E_(6/7)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D];揚州大學;2005年
7 黃潔;綠色熒光蛋白標記的乙肝病毒全基因組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與表達分析[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8 何學令;Titf-2轉基因小鼠腭裂模型的建立[D];四川大學;2007年
9 蔣東東;人Man2cl基因表達對移植性腫瘤在小鼠的生長及小鼠體液性免疫應答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袁進;睪丸內注射和體內電穿孔法建立轉基因小鼠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6564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65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