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腸彎曲桿菌生物學特性及分型技術研究新進展
本文關鍵詞:空腸彎曲桿菌生物學特性及分型技術研究新進展
【摘要】:空腸彎曲桿菌是引起人類彎曲桿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該菌主要引起人類腹瀉,還可造成心內膜炎、關節(jié)炎、菌血癥等全身性疾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引發(fā)格林—巴利綜合征?漳c彎曲桿菌在發(fā)達國家的感染率甚至有超過沙門氏菌而居首位的趨勢。有報道將空腸彎曲桿菌稱為"下一個沙門氏菌",使得世界各國對該菌高度重視。對空腸彎曲桿菌進行生物學特性分析和分型研究,不僅對其鑒定、監(jiān)測和制定防控措施起到重要作用,且可幫助了解其致病和耐藥機制。作者對空腸彎曲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血清學分型和基因分型3個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了綜述和分析。
【作者單位】: 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農業(yè)大學;
【關鍵詞】: 空腸彎曲桿菌 生物學特性 分型方法
【分類號】:R378.2
【正文快照】: 空腸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彎曲桿菌屬的一種,為革蘭氏陰性菌,具有多形性,呈弧形、螺旋形、海鷗展翅形或S形?漳c彎曲桿菌為微需氧菌,在大氣或厭氧的環(huán)境中不生長,在5%氧氣、10%二氧化碳和85%氮氣的環(huán)境中生長最為適宜。該菌是引起人類細菌性腹瀉的最重要病原菌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姜毅;朱建國;華修國;侯建軍;;空腸彎曲桿菌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8年01期
2 紀標,熊宏恩,譚立,鐘方虎;空腸彎曲菌裂解氣相色譜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0年02期
3 薛峰;徐飛;張小榮;祝長青;欒軍;蔣原;陸承平;;空腸彎曲菌PCR-RAPD分子亞分型及其毒力相關基因分析[J];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10年03期
4 席美麗;只帥;楊保偉;申進玲;孟江洪;;空腸彎曲桿菌多酶脈沖場電泳基因分型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9年02期
5 王新;周婷;孟江洪;;禽肉空腸彎曲桿菌的多位點序列分型技術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0年02期
6 李海峰,袁錦楣,沈寶銓,孫新婷,郝洪君;格林-巴利綜合征與空腸彎曲菌Penner血清型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1999年07期
7 吳利先;黃文祥;;多位點測序技術在病原菌核型分析中的應用[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8 陳荀;劉書亮;吳聰明;韓新鋒;陳櫟娜;陸思琴;;雞肉生產鏈中空腸彎曲桿菌的污染分析及PFGE分型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麗萍;薛永春;楊月清;;空腸彎曲菌分型技術的研究進展[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2年06期
2 鄭揚云;吳清平;吳克剛;吳葵;張菊梅;;空腸彎曲菌分離株ERIC-PCR分型和生化分型的比較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年08期
3 朱新臣,楊玉坤;免疫球蛋白在周圍神經病中的應用[J];臨床薈萃;2003年17期
4 劉懷軍,陳薇,劉瑞春,李春巖,李林芳,王勇;空腸彎曲菌感染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動物模型的初步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年01期
5 馬龍;冶學蘭;;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GBS的臨床觀察[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8年03期
6 華文浩;王慧珠;趙輝;李敏;張燕;田敬華;王玉光;;HIV/AIDS相關性慢性腹瀉患者感染空腸彎曲菌的臨床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20期
7 林鵬星;陳國章;張一攀;翁元焦;;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甲基強的松龍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年09期
8 袁錦楣,李海峰;格林-巴利綜合征研究的最新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年01期
9 翟平平;李嘉文;王芳;熊燕;李睿;;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變種的RAPD分型研究[J];食品科學;2012年17期
10 劉金華;賀丹;楊艷秋;張波;王麗;;多位點測序分型技術在病原微生物分型鑒定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7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洪波;CD_1基因多態(tài)性與格林—巴利綜合征易患性的相關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席美麗;食源性革蘭氏陰性腸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腸桿菌耐藥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3 毛西京;腫瘤壞死因子-α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0年
4 于潔;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國地區(qū)傳統(tǒng)發(fā)酵乳制品中嗜熱鏈球菌的多位點序列分型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巧營;脈沖場凝膠電泳在銅綠假單胞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中的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王春瑞;嗜水氣單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兩種分型方法的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3 郭振國;海南省含羞草根瘤菌的多相分類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張軍峰;空腸彎曲菌基因突變與致GBS的關聯(lián)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王婷;空腸彎曲菌flaA、peb1A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6 高青;針刺對格林—巴利綜合征患者血清SP和VIP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09年
7 徐昶儒;2,6-二硝基甲苯的微生物降解及降解途徑的研究[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0年
8 周訓軍;煙草青枯病菌遺傳多樣性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9 陳荀;雞肉生產鏈中空腸彎曲桿菌PFGE分型及耐喹諾酮類藥物gyrA基因突變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年
10 管春愛;彎曲菌分離株PFGE分型、耐藥性和毒力基因分布及相關性分析[D];揚州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毅;朱建國;華修國;侯建軍;;空腸彎曲桿菌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8年01期
2 紀標,楊明,張錚,何泗哲,李鐵鋼;空腸彎曲菌的研究[J];湖南醫(yī)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3 何蕊;黃金林;許海燕;蘇潔;潘志明;焦新安;;彎曲菌多重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應用[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7年01期
4 吳平芳;賀連華;劉濤;蘭全學;陳妙玲;王瑞端;;深圳市肉類食品空腸彎曲菌的污染情況調查[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7年04期
5 張怡濱,宋詩鐸,祁偉,吳尚為;天津地區(qū)4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多位點測序分型[J];天津醫(yī)藥;2004年10期
6 袁寶君;吳高林;喬昕;戴建華;;多重PCR與傳統(tǒng)方法檢測空腸彎曲菌的比較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07年01期
7 石曉路;扈慶華;王冰;林一曼;蘭全學;程錦泉;張順祥;闞飆;徐建國;;深圳市傷寒PulseNet數(shù)據(jù)庫的初步建立與應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年17期
8 薛峰;欒軍;蔣原;陳浩;徐幫興;陳國強;祝長青;沈崇鈺;吳斌;陸承平;;丹頂鶴空腸彎曲菌感染情況調查[J];中國動物檢疫;2008年12期
9 吳國學,格桂花,,王文楓,金巴,陳如田,盧淮江,仲者;甘南地區(qū)畜禽空腸彎曲桿菌分離鑒定[J];中國獸醫(yī)科技;1994年06期
10 吳斌,秦成,錢斯日古楞;肉及肉制品中空腸彎曲菌的污染情況調查[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忠亮;空腸彎曲桿菌感染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姜毅;空腸彎曲桿菌耐藥性及其主要相關基因的初步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潘劍平;動物源性空腸彎曲桿菌耐藥性流行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席美麗;只帥;楊保偉;申進玲;孟江洪;;空腸彎曲桿菌多酶脈沖場電泳基因分型研究[J];西北農業(yè)學報;2009年02期
2 陳麗園;吳娟;;彎曲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定位[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9年02期
3 聶鏡江;劉志紅;黎磊石;;空腸彎曲桿菌誘發(fā)大鼠IgA腎病——腸道感染誘發(fā)IgA腎病的作用探討[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1990年04期
4 李慧珠;王鳳蕓;卞英華;;雞瘧原蟲蚊期配子生殖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0年02期
5 張穎;;葡萄球菌腸毒素C1上與TCR-MHC的結合點[J];國外醫(yī)學(微生物學分冊);1995年02期
6 邢萬紅,徐志偉;體外培養(yǎng)的嬰幼兒MSCs生物學特性研究[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年08期
7 許國華;唐德志;葉曉健;袁文;王擁軍;施偉偉;譚俊銘;馬俊明;田紀偉;賈連順;李家順;;人骨髓源性成骨細胞體外培養(yǎng)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脊柱外科雜志;2005年06期
8 彭濤;黃國英;趙曉晴;謝利劍;齊春華;周國民;;小鼠心臟神經嵴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6年02期
9 范士明;姚明;邢華;閆明霞;徐向明;孔韓衛(wèi);李厚達;;BNX小鼠生物學特性及其腫瘤模型的初步應用[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yī)學;2006年02期
10 趙以睿;張仁利;朱興全;;新型DNA疫苗佐劑-DC的研究進展[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亦仁;;鼠類瘧原蟲的生物學特性[A];第五屆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動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何瓊瓊;程瑞雪;馮德云;李波;鄭暉;;丙型肝炎病毒 NS3基因對人肝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陳永井;王勤;代群;馬泓冰;於葛華;張學光;;兩株鼠抗人B7-DC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生物學特性的初步鑒定[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武曉云;王世立;;成體干細胞研究進展[A];山東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9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張娟;劉珍清;宋柳江;栗炳南;譚孟群;;胎兒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研究[A];湖南省首屆生理—藥理科學青年論壇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6 宮立眾;夏順中;張翼軍;張紅賓;史曦凱;鐘大平;裴莉;張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中大小兩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比較[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7 王黎;李紅文;吳景蘭;張晨陽;王一菱;丁一;;人表皮干細胞群體的分離及其生物學特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孟二紅;郭子寬;吳祖澤;王立生;;HMGB1對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羅依;黃河;;成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及低溫凍存對其影響的研究[A];浙江省免疫學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童培建;何幫劍;金紅婷;趙紅昌;肖魯偉;;分離培養(yǎng)方法及凍存技術對狗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影響[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地塞米松對骨髓基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2 張中橋;次聲波可促進成骨樣細胞增殖和分泌[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3 記者 張孟軍;美成功用雞生產全功能人單克隆抗體[N];科技日報;2005年
4 特約記者 袁立新 通訊員 曾丘林;臍血造血細胞分離及低溫凍存保護有新招[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5 鄭靈巧;福建病毒不是單一病毒[N];健康報;2006年
6 袁立新 曾丘林;深圳推出臍血造血細胞分離及凍存新技術[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7 記者 匡遠深;癲癇放射外科治療動物模型建立[N];健康報;2008年
8 記者 賈少強 通訊員 王靜思;兩年解碼101種物種[N];深圳商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定強;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 劉光澤;復制型HBV轉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學特性、應用及無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婁彬;小鼠成體心肌干細胞分離、培養(yǎng)、純化、生物學特性及誘導分化的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4 張喜;胚胎心臟祖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向起搏細胞的誘導分化[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席美麗;食源性革蘭氏陰性腸道病原菌PFGE分型和大腸桿菌耐藥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6 陳俊穎;巴馬香豬皮膚比較生物學特性及其無細胞真皮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7 陸華;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神經元樣細胞移植治療局灶性腦缺血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8 陸偉;脂肪組織來源干細胞在皮膚與脂肪組織再生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孫崢嶸;HIV-1生物學特性及宿主遺傳背景與疾病進展關系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10 郭莉;一個新的白細胞膜抗原ZCH-2B8a編碼基因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雪峰;大鼠骨髓基質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生物學特性[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段煉;成熟豬竇房結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及自體移植的初步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楊博宇;bFGF、BPE及Forskolin對體外培養(yǎng)嗅鞘細胞增殖的影響及量效關系的探討[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李璋;胎盤來源多能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與生物學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譚琪;SV40T熒光真核表達載體構建及轉染大鼠胰島細胞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6 黃恩炯;白紋伊蚊及其天敵褐尾庫蚊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5年
7 杜崇濤;大腸桿菌O157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及其初步應用[D];吉林大學;2008年
8 梁文飚;鼠抗人B7-1分子功能性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9 勾順利;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曲燕燕;鮑曼不動桿菌Diversilab(?)系統(tǒng)分型方法的建立與評價[D];浙江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空腸彎曲桿菌生物學特性及分型技術研究新進展
本文編號:511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1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