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 肝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多功能、實質(zhì)性臟器細胞。肝細胞離體后,在不適宜環(huán)境中很快出現(xiàn)低功能、去分化甚至死亡,如缺少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表皮生長因子(EGF)等引起細胞衰老和失功能,pH值不適和無激素支持導致細胞死亡,基因的激活造成細胞凋亡等。 隨著近代細胞工程學的進展,細胞生物學、組織培養(yǎng)技術、生物學技術的最新成就,肝細胞作為構(gòu)建生物人工肝的生物部分,作為細胞移植治療急慢性肝衰竭的種子細胞以及作為藥物篩選的靶細胞,,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而制備和培養(yǎng)大量的、高質(zhì)量的肝細胞是這些研究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 肝細胞分離方法有多種:機械分離法、螯合法和酶消化法等。最初的機械分離法始于半個多世紀前,1956年Sorrentino第一次用機械的方法把新鮮肝組織制成勻漿,并在體外進行藥物解毒試驗,證實了它有代謝水楊酸、巴比妥鈉、酮體的能力,同時還證實了它能夠利用氨合成尿素。但機械分離法獲得的肝細胞,細胞數(shù)量少、活性差,現(xiàn)已很少被使用。1967年Howard創(chuàng)建了膠原酶灌流法,后經(jīng)Berry和Friend等人的改良,采用無鈣的平衡鹽、膠原酶和透明質(zhì)酸酶配制成的消化液進行灌流,獲得的肝細胞的數(shù)量和活性均優(yōu)于機械分離法。1972年Seglen進一步將這種方法發(fā)展為兩步灌流法,即首先灌注預熱的無鈣平衡鹽溶液,以去除肝血竇內(nèi)的血細胞及部分非實質(zhì)細胞,然后再灌注含有膠原酶的平衡鹽溶液,進行體外消化后,分離提純而獲得肝細胞。用此法獲得的肝細胞,細胞數(shù)量和活性都得到了提高,而且減少了肝細胞懸液中的雜質(zhì)。肝細胞的二步灌流法也成為目前實驗室常用的方法。 二步灌流法適合中小型動物如小鼠、大鼠、兔及犬等動物肝臟的分離。豬的肝臟因含有更多的膠原及纖維組織,人的肝臟體積較大,用二步分離法分離效果不佳。而生物人工肝和細胞移植等研究需要大規(guī)模制備高質(zhì)量肝細胞。因此建立從豬等較大動物臟器和人肝臟分離肝細胞的細胞分離技術成為必需。 本研究以二步灌流法為對照,建立四步灌流的新方法,為獲得高質(zhì)量的肝細胞提供新途徑。 材料和方法: 中性蛋白酶(Dispase)、DNA酶(DNase)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購自美國羅氏公司;Ⅳ型膠原酶(typeⅣcollagenase)、谷胺酰胺(Glutamine)購自美國Sigma公司;Walliams' E購自美國Gibco公司;葡萄糖(Glucose)、羥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碳酸氫鈉(NaHCO_3)、氯化鈉(NaCl)、氯化鉀(KCl)、磷酸二氫鉀(KH_2PO_3)、磷酸氫二鈉(Na_2HPO_4·7H_2O)、氯化鈣(CaCl_2·2H_2O)、臺盼藍、氯化鎂(MgCl_2·6H_2O)、硫酸鎂(MgSO_4·7H_2O)、胰蛋白酶(Trypsin)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4Na)購自上海生物工程技術公司公司;胎牛血清(FBS)購自美國Hyclone公司;肝素購自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培養(yǎng)瓶和培養(yǎng)板為丹麥Nunc公司產(chǎn)品;0.22μm過濾器為德國Millipore公司產(chǎn)品。中國小型豬購自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實驗豬場。 實驗儀器包括Olympus倒置相差顯微鏡、日本HITACHI H-600A透射電鏡、美國Forma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液氮儲存罐、德國Sartorius酸度計和電子天平、德國Millipore超純水儀、德國Scotsman制冰機、日本HITACHI立式大容量低溫離心機、日本Tomy蒸汽消毒鍋、德國Eppendorf蠕動泵、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箱、杭州儀表電機廠磁力加熱攪拌器等,80目和150目不銹鋼網(wǎng)篩購自華東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體外灌流裝置自行設計。 無菌手術取中國小型豬肝臟,用含EDTA、膠原酶等灌流液進行常規(guī)的體外二步灌流法分離豬肝細胞。 同樣方法取肝后,將肝臟放在不銹鋼盆中,輕輕擠壓肝臟,用4℃預冷的灌流緩沖液(PB)500ml盡可能多地沖洗去肝臟外部血液和大血管中殘留的血液。第一步經(jīng)蠕動泵向肝臟中連續(xù)灌注常溫的含EDTA的灌流緩沖液(PBE)300ml、預熱至39℃的PBE液700ml;第二步灌注預熱至39℃的含Hepes的PB液500ml;棄去上述灌流液,將肝臟轉(zhuǎn)于新的無菌不銹鋼盆中,第三步灌注預熱39℃的含Dispase的灌流緩沖液(PBD)500ml,第四步棄去其中約200ml灌流液,繼續(xù)用預熱至39℃的含膠原酶的灌流緩沖液(PBC)500ml灌流,這500mlPBC液和約300ml的PBD液重復循環(huán)灌注,直至肝包膜分離;摘除膽囊,銳性撕裂肝包膜,去除纖維結(jié)締組織,在冰浴條件下用80目和150目不銹鋼網(wǎng)篩過濾肝細胞,收集肝細胞懸液。 洗滌兩種灌流法收集的肝細胞,臺盼藍染色,計算肝細胞的活率和得率。用William's Medium E培養(yǎng)肝細胞,計算肝細胞24h貼壁率。 結(jié)果: 采用自行設計的體外灌流系統(tǒng),對中國小型豬肝臟進行常規(guī)的膠原酶兩步灌流和我們創(chuàng)建的四步灌流法分離肝細胞。二步法分離肝細胞的活率是88%±5%,后者為95%±4%;二步法分離得到的肝細胞總數(shù)是(3.1±0.7)×10~7/克肝組織,四步灌流法所得的分離細胞總數(shù)為(5.3±1.1)×10~7/克肝組織;二步灌流法分離的肝細胞貼壁率為80%,四步灌流法獲得的肝細胞貼壁率達90%以上。四步分離法分離得到肝細胞的活率、得率和24h貼壁率顯著高于二步灌流法(P<0.05),且細胞碎片和其它非實質(zhì)細胞污染極少,鏡下觀察非實質(zhì)細胞污染率低。 結(jié)論: 四步灌流法分離肝細胞,可獲得更高的細胞活率和得率,對于培養(yǎng)后的細胞貼壁也有明顯促進作用,且細胞碎片和其它非實質(zhì)細胞污染極少。該法可廣泛應用于生物人工肝用肝細胞的分離和其他大規(guī)模分離肝細胞的研究。為生物人工肝、細胞移植和藥物篩選等研究提供高質(zhì)量的肝細胞。
【圖文】:
4透射電鏡觀察培養(yǎng)24h的肝細胞(x4200),N為細胞核,M為線細胞生長曲線分離的豬肝細胞培養(yǎng)7天,采用細胞記數(shù)法觀察細胞的生長見圖5。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R32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暢;肝臟毒理學研究中的體外試驗模型[J];癌變.畸變.突變;2004年02期
2 劉鴻凌;游紹莉;榮義輝;王巖;劉婉姝;王業(yè)東;陳菊梅;辛紹杰;;人肝腫瘤細胞系生物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的臨床初步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年05期
3 李濤,彭志海;人肝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和凍存[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5年02期
4 畢楊;何昀;黃佳yN;張琴;王瑜偉;趙迎澤;馮濤;;攜帶雙自殺基因且可誘導敲除SV40T的逆轉(zhuǎn)錄病毒載體的構(gòu)建與結(jié)構(gòu)鑒定[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08年04期
5 官宜彬;非定期DNA合成試驗作為環(huán)境致突原和致癌原的短期檢測方法[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86年06期
6 韓發(fā)彬,王福琳,劉春生,袁曉艷,丁恬;非程序DNA合成法檢測水有機提取物的致突變性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1990年04期
7 周家興,夏民,朱命煒,李庚午,范紅軍;肝剖面標本的制備和掃描電鏡觀察[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3期
8 王育水,夏民,姬生棟,徐存拴;太行山獼猴和大鼠中肝細胞之間的連接方式特例的掃描電鏡觀察[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9 趙世峰,薛毅瓏,陳小平,李新建,羅蕓;BioLiver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兩種急性肝衰竭犬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10 張先杰;王瑩;孫家邦;宋茂民;喬欣;;Restoration of cell polarity and bile excretion function of hepatocytes in sandwich-culture[J];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勁揚;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與肝細胞共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房青;人源性生物人工肝的制備及臨床前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韓冰;新型生物人工肝病毒安全性的實驗探討[D];南京大學;2011年
4 李慶勇;零下非結(jié)冰保存人工肝用永生化肝細胞[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李俊剛;可回復永生化人胎肝細胞系的建立及其移植預防小鼠急性肝衰竭[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王春雷;TGF—β1對肝細胞再生分化及凋亡的調(diào)控作用機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7 周林福;模擬肽對鴨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8 李羽;永生化人胚胎肝細胞系的建立及肝細胞移植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姚志強;肝再生刺激物質(zhì)的提純及生物學活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1年
10 許斌;鴨原代肝細胞對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相關蛋白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萌;立脂消降脂膠囊對高血脂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朱立革;道地黃芩與非道地黃芩的藥效學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張安業(yè);適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微囊化肝細胞的大規(guī)模凍存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王娟;黃芪總黃酮預防小鼠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實驗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5 田燕澤;中藥連翹化學成分分離及其抗氧化活性評價[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袁曉華;選擇性血管灌注對兔肝組織結(jié)構(gòu)和細胞功能的影響[D];南華大學;2011年
7 胡昕鵬;人胎肝細胞系L-02的功能檢測和應用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魏曉靜;胚內(nèi)注射雌馬酚對肉雞出雛后生長與肉質(zhì)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胡還章;生物人工肝的構(gòu)建及其治療急性肝衰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10 沈沖;微型中空纖維反應器用于藥物肝毒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
2562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6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