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學實驗動物的計劃與管理
[Abstract]:Experimental anim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and supervise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planning,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imals. The formulation of exploratory experimental animal plan for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science pays attention to biosafety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explores and formulate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exploratory experimental animals". The effective plan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in medical teaching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at is, to meet the teaching needs and pay attention to biosafety, tha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animal welfare and save animal resourc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心;
【基金】:廣州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穗科信字[2012]225號) 中山大學實驗教學研究(改革)基金項目(NO.YJ201122);中山大學實驗教學研究(改革)基金項目(NO.YJ201036)
【分類號】:G642;R-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以真;班氏絲蟲在實驗動物體內(nèi)發(fā)育的進一步觀察[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1982年04期
2 吳端生,王宗保;魚類實驗動物開發(fā)與應用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0年02期
3 許琴;許永華;王興敏;;實驗動物體外寄生蟲三種檢測方法的比較[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4 孫建新;安娟;連軍;;影響實驗動物臟器重量及臟器系數(shù)因素分析[J];實驗動物科學;2009年01期
5 郭永昌;劉田福;陳朝陽;;實驗動物福利及保健[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年05期
6 劉艷;王瓏;;淺述實驗動物質(zhì)量控制[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1年01期
7 吳祥林;實驗動物的選擇[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82年01期
8 陳亞明,陳力,周德林;全身振動對實驗動物的不良影響[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1988年S1期
9 ;日本實驗動物科學委員會的活動及實驗動物科學今后的方向[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5年02期
10 鐵愚,尹松林;實驗動物飼育與動物實驗室的隊伍建設[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6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惲時鋒;胡玉紅;田小蕓;周森妹;趙志剛;王新柱;;SPF環(huán)境中實驗動物微生物質(zhì)量控制與維持[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胡玉紅;惲時鋒;田小蕓;周森妹;王新柱;趙志剛;;麻醉對動物實驗的影響[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楊建民;趙德明;闞廣捍;李寧;郝永新;李瑩輝;吳斌;;實驗動物恒河猴朊病毒基因分析[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瑩;姚寶玉;吳寶田;;科學預防實驗動物引發(fā)的變態(tài)反應[A];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程樹軍;焦紅;顧為望;蔡榛子;項鵬;郭中敏;徐麗艷;臧林泉;談偉君;王家冀;賴維;邱璐;曹蘋;祁賢;;實驗動物替代方法原理與應用[A];第八屆中國化妝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俊霞;劉福英;鄭龍;尤紅煜;劉軍須;叢斌;;實驗動物皮膚病原真菌核酸鑒定方法的建立[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羅雄;凌湘力;;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研究及其進展[A];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一次內(nèi)分泌代謝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賀爭鳴;;實驗動物國家標準的主要內(nèi)容及評價[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2年
9 姚養(yǎng)正;;陜西省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重點實驗室改建方案的探討[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惲時鋒;胡玉紅;田小蕓;周森妹;趙志剛;王新柱;;加強實驗動物創(chuàng)新管理 促進學科建設科學發(fā)展[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天舒;實驗動物為人類“嶼雷”[N];健康報;2010年
2 嚴安邋薛白 朱開元;北京局:確保實驗動物安全[N];中國國門時報;2008年
3 見習記者 封霞;實驗老鼠緊缺 生物研發(fā)遇瓶頸[N];聯(lián)合時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賈婧;實驗動物模型研究的最佳選擇[N];科技日報;2007年
5 駐滬記者 魏峗;實驗動物:需求強勁欠缺標準[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白毅;豐富實驗動物資源 推進我國藥物研發(fā)[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7 笑楠;國家犬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廣州揭牌[N];科技日報;2011年
8 記者 葉青;全國獨家犬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落戶廣州醫(yī)工院[N];廣東科技報;2011年
9 記者 姜曉凌;實驗動物福利從理論走向?qū)嵺`[N];上?萍紙;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長虹;沒上餐桌卻登“臺”[N];黑龍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勇;缺血后處理對大鼠小腸缺血—再灌注損傷治療的實驗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何海燕;實驗性淋巴瘀滯誘發(fā)胰組織結構及內(nèi)分泌和代謝的變化[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吳敬杰;大鼠新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模型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陳先進;紅色毛癬菌感染豚鼠模型的構建[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白雪嶺;SD大鼠數(shù)字解剖數(shù)據(jù)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郭秀俠;凍干人用狂犬病脂質(zhì)體疫苗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徐玉振;非人靈長類動物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溫建立;PM2.5導致氣道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朱文煥;顱內(nèi)動脈瘤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10 唐利軍;健康相關產(chǎn)品評價暨動物實驗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建立[D];武漢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華軍;實驗動物肺孢子菌隱性感染狀況調(diào)查[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肖育華;廣東省實驗動物質(zhì)量管理狀況調(diào)查及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3 李偉;幾種常用實驗動物與人腸道主要菌群多樣性比較[D];西南大學;2011年
4 畢曉達;脈絡膜黑色素瘤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組織因子在腫瘤中的表達[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安剛;pCXN2-mIZUMO對小鼠C57BL/6生育能力的影響[D];汕頭大學;2007年
6 朵建英;腸道病毒71型(EV71)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在疫苗評價中的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李玉華;(一)實驗動物支原體感染雙抗體夾心ELISA方法的建立 (二)人工培養(yǎng)環(huán)境對肺支原體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陳錫福;抗膽汁螺桿菌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及其初步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馬彥;GD動物模型的嘗試性復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張乾坤;微型鼠的骨密度分析及其突變基因的初步定位[D];延邊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77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47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