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釘螺被目平外睪吸蟲與日本血吸蟲不同間隔時間感染后分泌物的檢測與分析
本文關鍵詞:湖北釘螺被目平外睪吸蟲與日本血吸蟲不同間隔時間感染后分泌物的檢測與分析 出處:《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4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觀察被目平外睪吸蟲和日本血吸蟲雙重感染釘螺后釘螺體內外分泌物及其血吸蟲幼蟲被擊毀的關系。方法觀察釘螺感染外睪吸蟲21d、37d、55d、70d和85d后再感染血吸蟲,經(jīng)4~82d后,取釘螺軟體組織作埋蠟連續(xù)染色制片。結果與結論無論單獨感染目平外睪吸蟲或兩種吸蟲雙重感染,均可在螺軟體發(fā)現(xiàn)多種分泌物,隨時間延長分泌物數(shù)量逐漸增多。螺體內含小細胞核的分泌物和螺副腺細胞都出現(xiàn)在各時期的血吸蟲殘骸體內。
[Abstract]:The observation was Waigao mesh flat sinensis and double infec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Oncomelania snai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fter the nai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ecretion of schistosome larvae was destroyed. Methods to observe the snail infection Exorchis 21d, 37d, 55D, 70D and 85D after schistosome reinfection, after 4~82d, the soft tissues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were buried continuous wax stain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o matter single infection or two mesh flat Waigao fluke fluke double infection, can be found in many kinds of secretions in the screw software, with the time prolonging secre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ecretions and accessory gland cells. The screw body contains small nuclei appear in the body of the wreckag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each perio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寄生動物研究室;Synthetic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31270938)資助~~
【分類號】:R383.24
【正文快照】: 湖北釘螺(Oncomelania hupensis)被外睪吸蟲(Exorchis spp.)感染后很快產(chǎn)生大量血淋巴細胞和分泌物并能殺害再進入其體內的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幼蟲[1,3,11]。外睪吸蟲和日本血吸蟲先后雙重感染釘螺間隔時間愈長,血吸蟲被殺害的效果愈強,但釘螺血淋巴細胞的數(shù)目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唐崇惕,舒利民;外睪吸蟲幼蟲期的早期發(fā)育及貝類宿主淋巴細胞的反應[J];動物學報;2000年04期
2 唐崇惕;盧明科;郭躍;王逸難;陳東;;日本血吸蟲幼蟲在先感染外睪吸蟲后不同時間釘螺體內被生物控制效果的比較[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11期
3 唐崇惕;郭躍;盧明科;陳東;;先感染外睪吸蟲的釘螺其分泌物和血淋巴細胞對日本血吸蟲幼蟲的反應[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2年02期
4 唐崇惕;盧明科;陳東;;目平外睪吸蟲日本血吸蟲不同間隔時間雙重感染湖北釘螺螺體血淋巴細胞存在情況的比較[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鷺,彭宣憲,陳寅山;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對寄生壓力下縊蟶血淋巴的抗性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04年02期
2 張鷺,陳寅山,彭宣憲;高溫低鹽壓力對縊蟶血淋巴堿性強白影響機理的研究[J];中國海洋藥物;2004年03期
3 葉向群;葉巢外睪吸蟲在天然貝類宿主體內發(fā)育及生活史的觀察[J];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2000年02期
4 任素蓮,楊新春,宋微波;養(yǎng)殖文蛤體內寄生的一種吸蟲幼蟲及宿主組織病理學[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周燕蓉;吳忠道;;淡水螺與寄生蟲幼蟲的相容性研究進展[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2年07期
6 高鵬;劉升發(fā);;外睪吸蟲種群動態(tài)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7 周書林;;湖北釘螺體內酚氧化酶及其組織學定位[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6年04期
8 唐崇惕;郭躍;王逸難;姜謐;盧明科;彭晉勇;武維寶;李文紅;陳東;;湖南目平湖釘螺血吸蟲病原生物控制資源調查及感染試驗[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8年08期
9 唐崇惕;盧明科;郭躍;陳東;;日本血吸蟲幼蟲在釘螺及感染外睪吸蟲釘螺發(fā)育的比較[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9年12期
10 唐崇惕;盧明科;郭躍;王逸難;陳東;;日本血吸蟲幼蟲在先感染外睪吸蟲后不同時間釘螺體內被生物控制效果的比較[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江波;文昌魚和光滑雙臍螺中兩類免疫球蛋白功能域晶體結構及演化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鷺;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對縊蟶血淋巴抗逆機制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岳磊磊;凡納濱對蝦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和細胞黏附蛋白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D];廣西大學;2012年
3 時少坤;環(huán)境因子對貝類幾種免疫因子影響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3年
4 張濤;長牡蠣免疫致敏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崇惕,林秀敏;福建真馬生尼亞吸蟲Eumasenia fukienensis sp.nov.新種描述及其生活史的研究[J];動物學報;1973年02期
2 唐崇惕,唐仲璋;福建腹口吸蟲種類及生活史的研究[J];動物學報;1976年03期
3 唐仲璋,唐崇惕;牛、羊二種闊盤吸蟲及矛形雙腔吸蟲的流行病學及生物學的研究[J];動物學報;1977年03期
4 唐崇惕,唐超;福建環(huán)腸科吸蟲種類及鴨嗜氣管吸蟲的生活史研究[J];動物學報;1978年01期
5 唐仲璋,唐崇惕,陳清泉,林秀敏,翁玉麟,何玉成;福建省家禽嗜眼吸蟲的研究[J];動物學報;1980年03期
6 唐崇惕,唐仲璋,崔貴文,申澤民,張學斌,呂洪昌,陳美,張翠萍;牛羊肝臟中華雙腔吸蟲的生物學研究[J];動物學報;1980年04期
7 唐仲璋,唐崇惕;卵形半腸吸蟲的生活史研究(Trematoda:Mesocoeliidae)[J];動物學報;1992年03期
8 唐仲璋,唐崇惕;中口短咽吸蟲Brachylaima mesostoma(Rud.,1803)Baer,1933的生活史研究(Trematoda:Brachylaimidae)[J];動物學報;1993年01期
9 張仁利,左家錚,劉柏香,周利紅;洞庭湖外睪吸蟲新種及其生活史[J];動物學報;1993年02期
10 唐崇惕,舒利民;外睪吸蟲幼蟲期的早期發(fā)育及貝類宿主淋巴細胞的反應[J];動物學報;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卞國武,余新炳,吳忠道,徐勁,單志新,馬長玲;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成蟲表達序列標簽的獲取及新基因的發(fā)現(xiàn)[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1年06期
2 汪學龍,沈繼龍,蔣作君;日本血吸蟲14-3-3蛋白質編碼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表達[J];安徽醫(yī)學;2001年02期
3 熊衍文,牛安歐;微衛(wèi)星錨定PCR研究日本血吸蟲的遺傳變異[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2年06期
4 劉彥,肖建華,廖力,曾橋,張愉快,曾谷清;日本血吸蟲肌動蛋白輕鏈基因的獲得和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4年11期
5 曾橋;肖建華;萬志剛;張愉快;楊勝;劉傳愛;楊秋林;;日本血吸蟲表達序列標簽和新基因的獲取和分析[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04年01期
6 董艷德;陳爾曼;;日本血吸蟲基因差異表達研究進展[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8年05期
7 熊濤;萬燦;倪鳳娥;張楓;;日本血吸蟲未成熟蟲卵的制備[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8 羅榮;郭素霞;石耀軍;程國鋒;;日本血吸蟲4個基因啟動子相關序列的克隆和初步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3年03期
9 梅靜艷;;小鼠中性粒細胞在體外殺滅日本血吸蟲童蟲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1986年05期
10 何毅勛,郁琪芳,胡亞青,張永年;中國大陸日本血吸蟲品系的研究——Ⅱ.哺乳動物的易感性[J];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9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國鋒;林矯矯;馮新港;傅志強;苑純秀;周元聰;蔡幼民;;日本血吸蟲性別發(fā)育蛋白質組研究[A];中國蛋白質組學首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欣之;矯矯;石耀軍;馮新港;苑純秀;金亞美;;日本血吸蟲7d童蟲消減cDNA文庫的構建及測序分析[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沈際佳;蔣作君;余新炳;汪學龍;王維;;編碼日本血吸蟲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測序及表達[A];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寄生蟲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4 夏艷勛;林矯矯;趙傳壁;陳益;賀桂芬;;日本血吸蟲性別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及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周立;榮秋亮;王業(yè)富;;日本血吸蟲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A];2012年湖北生物產(chǎn)業(yè)發(fā)展高端論壇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2012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楊勝輝;劉碧源;劉彥;周東明;曾慶仁;曾鐵兵;喻容;蔡力汀;張順科;方會龍;;端粒酶催化亞單位基因經(jīng)雙嗜性逆轉錄病毒載體導入日本血吸蟲體外培養(yǎng)細胞的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葉向群;;釘螺體內葉巢外睪吸蟲與日本血吸蟲對抗性的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第八次全國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8 陸珂;苑純秀;朱傳剛;石耀軍;李浩;劉金明;林矯矯;;日本血吸蟲膜蛋白重組抗原免疫小鼠的保護力評估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孔娟;馮正;徐斌;鄧王平;鞠川;胡薇;;日本血吸蟲腺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各蟲期轉錄和表達情況的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徐斌;馮正;鞠川;許學年;莫筱謹;鄧王平;孔娟;胡薇;;日本血吸蟲金屬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達及其對小鼠的免疫保護性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記者 陳衛(wèi)東;日本血吸蟲基因組測序完成[N];科技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彭振 記者 程守勤;抑制一種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蟲死亡[N];健康報;2012年
3 記者 曹玲娟;我科學家公布日本血吸蟲“基因天書”[N];人民日報;2006年
4 記者 章迪思 實習生 周惠婷;血吸蟲基因“天書”全球發(fā)布[N];解放日報;2006年
5 岳陽;國內生物信息平臺首發(fā)大規(guī);蚪M數(shù)據(jù)[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記者 謝軍;我國首次向全球公布日本血吸蟲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序列數(shù)據(jù)[N];光明日報;2006年
7 胡德榮;血吸蟲病研究成果全球共享[N];健康報;2006年
8 記者 王慧慧;皖產(chǎn)血吸蟲病診斷試劑全國推廣[N];安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煬;日本血吸蟲童蟲在不同敏感性宿主體內差異表達蛋白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劉昒;日本血吸蟲骨形成蛋白分子的鑒定和功能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劉鋒;人CD34+造血干/祖細胞和日本血吸蟲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何原;日本血吸蟲酚氧化酶基因結構及其功能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5 徐靜瑋;日本血吸蟲抗原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的分子證據(jù)[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朱傳剛;日本血吸蟲疫苗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7 陳巖勤;白頭翁總皂苷對日本血吸蟲及其宿主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8 胡雪梅;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線粒體相關蛋白分子及其抗原表位的克隆和免疫保護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1年
9 唐桂霞;日本血吸蟲蟲源抗原與抗原遞呈細胞的相互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張e,
本文編號:1366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6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