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高脂血癥模型的建立
本文關鍵詞:SD大鼠高脂血癥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對使用改良高脂飼料建立穩(wěn)定的高脂血癥動物模型進行評價。方法:將80只SD大鼠隨機分成對照組、普通高脂飼料組(普通組)、脂肪乳組和改良高脂飼料組(改良組),每組20只,雌雄各半;對照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yǎng),普通組、改良組、脂肪乳組分別給予普通高脂飼料、改良高脂飼料、脂肪乳喂養(yǎng),制備高脂血癥模型。于造模第11天、第31天分別采血檢測大鼠血脂4項指標;觀察比較第31天各組肝臟組織病理變化。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脂肪乳組、普通組和改良組SD大鼠造模第11天、第31天血脂4項指標結果顯示TC、TG、LDL-C升高(P0.01或P0.05),HDL-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改良組TC、TG、LDL-C較普通組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與脂肪乳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模型組肝細胞均出現(xiàn)了脂肪樣變性。結論:采用改良高脂飼料喂養(yǎng)SD大鼠,能解決大鼠厭食和死亡的問題、建立穩(wěn)定的高脂血癥大鼠模型。
【作者單位】: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編號:10C0048) 湖南省常德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0BS02)
【分類號】:R-332
【正文快照】: 血脂異常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漿中的總膽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過低的一種全身脂代謝疾病[1]。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AS)、心臟病、腦卒中和脂肪肝等疾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之一[2],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臨床已反復證明,控制高脂血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郭建;高福云;李宏;;大鼠高脂血癥建模的改進方法[J];實驗動物科學;2008年06期
2 高敏;倪凱;楊玉琪;;高脂血癥動物模型的研究概況[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年10期
3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草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年06期
4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5期
5 孫立紅,邢東明,李敏,孫虹,金文,孟祥紅,杜力軍;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動物模型的初探[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俊;王志強;韓冷;鄭建良;何文兵;曹東來;;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阿托伐他汀應用的依從性及影響因素[J];安徽醫(yī)學;2010年01期
2 柯常旺;張伯興;;杭州市下沙街道中老年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流行病學調查[J];安徽醫(yī)學;2010年05期
3 蔣長順;賀學姣;楊春林;;合肥地區(qū)部分職業(yè)人群血脂水平及血脂異常流行情況[J];安徽醫(yī)學;2010年12期
4 連娟;田瑞霞;祝文虎;王璨;任明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超聲定量分析和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1年10期
5 陳坷;嚴激;;女性血脂異常的治療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2年01期
6 陳義文;;脂肪肝危險因素的分類[J];安徽醫(yī)藥;2009年08期
7 范婷婷;徐巖;張建華;;他汀類藥物早期、強化調脂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藥;2010年05期
8 安益國;李笑春;;丹參粉針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1年07期
9 張委;譚雅楠;郭建軍;;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高脂血癥情況調查[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1年03期
10 秦明照;遲家敏;;北京地區(qū)2077例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和合并癥的調查[J];北京醫(yī)學;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英華;于曉明;張榮欣;張新勝;張永;王覲;徐慶;楊雪艷;劉釗;薛長勇;;中鏈脂肪酸對高甘油三酯血癥合并不同水平HDL-C患者血脂和脂蛋白的影響[A];營養(yǎng)與老年代謝病——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冬蘭;趙小玲;陳偉強;李樹田;侯s,
本文編號:1187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8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