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誘導的CIK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K562細胞殺傷活性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PHA誘導的CIK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K562細胞殺傷活性影響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植物血凝素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K細胞 殺傷活性
【摘要】:本研究探討植物血凝素(PHA)誘導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與傳統(tǒng)方法制備的CIK細胞的體外增殖能力、效應細胞含量和對K562細胞殺傷活性影響并分析其差異。分離健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NC),分甲、乙兩組,其中甲組用傳統(tǒng)培養(yǎng)方法從PBMNC制備的傳統(tǒng)CIK細胞,乙組采用PHA誘導單個核細胞制備獲得的新型CIK細胞。在培養(yǎng)過程中,每3 d統(tǒng)計各組細胞培養(yǎng)體系中細胞活率和細胞絕對值,并在培養(yǎng)至第15天時,用流式細胞儀分別檢測兩組細胞免疫表型,統(tǒng)計CD3+CD56+、CD3+CD8+和CD3+CD4+細胞占各培養(yǎng)體系總細胞數(shù)的比例;同時用CCK-8試劑盒分別檢測兩組細胞在不同效靶比時對K562細胞的殺傷活性。結果表明:采用PHA誘導制備新型CIK細胞的方法比傳統(tǒng)方法更能促進細胞增殖(P0.05),且細胞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兩組CD3+CD8+、CD3+CD56+細胞比例都顯著升高。與傳統(tǒng)方法比,新方法的CD3+CD8+細胞升高比例存在顯著差異(P0.05),CD3+CD56+細胞提升比例不存在差異,同時CD3+CD4+下降的比例也不存在差異。效靶比為5∶1、10∶1、20∶1、40∶1時,PHA誘導制備的新型CIK細胞比傳統(tǒng)方法制備的CIK細胞對K562細胞的殺傷活性更強(P0.05),且隨著效靶比的升高兩種效應細胞對K562細胞的殺傷活力的差異明顯性也增加。結論: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PHA可明顯提高CIK細胞的增殖能力,調高CD3+CD8+細胞的比例,增強CIK細胞對K562細胞的殺傷活性,這為白血病及其他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提供一種新來源的CIK細胞和可靠依據(jù)。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生物技術轉化醫(yī)學中心;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血液科;
【關鍵詞】: 植物血凝素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K細胞 殺傷活性
【基金】:科技重大專項計劃(1302FKDA029)
【分類號】:R392
【正文快照】: 植物血凝素(PHA)是T細胞的多克隆活化劑,能促使幼稚淋巴細胞轉化為淋巴母細胞,繼而分裂增殖,釋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常規(guī)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在體外模擬體內生理環(huán)境,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抗CD3單克隆抗體(McA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馬洪玉;李際君;;K562白血病株樹突狀細胞誘導及其抗腫瘤功能的體外研究[J];河北醫(yī)藥;2008年06期
2 劉鵬英;陳龍邦;;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在腫瘤過繼免疫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08期
3 秦福麗,張紹林,孫慧,席雨人;植物血凝素對殺傷細胞增殖和細胞毒作用影響的研究[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4年06期
4 袁小林,程一棹,王艷,郭連英,錢振超;PHA-LAK細胞激活培養(yǎng)過程中多項免疫學指標的動態(tài)分析[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7年04期
5 張輝;趙群;左連富;馬洪俊;李淑榮;程建新;賈金華;康山;;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對卵巢癌耐藥細胞SKOV3/CDDP的作用機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7年12期
6 何金生,李瑞珠,,宗庭益;MTT還原法檢測NK細胞活性的方法學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引苗;艾軍;;樹突狀細胞與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共培養(yǎng)的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J];癌變.畸變.突變;2009年03期
2 黃金玲,龍子江,吳華強,王桐生,方義英;苓桂術甘湯對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淋巴細胞活性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3 周啟明;吳沛宏;趙明;王其京;黃麗惜;李永強;陳詩萍;夏建川;;原發(fā)性肝癌經(jīng)綜合微創(chuàng)治療后聯(lián)合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灌注的近期療效觀察[J];癌癥;2006年11期
4 顧忠民,馬忠森,安繼紅,李勃;改良MTT比色法檢測NK細胞活性[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1期
5 張二力,董宇翔,李曉春,李有田,常雅萍,陳東,王聃紅;中藥腸炎康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4期
6 劉民培,馬世英,安天義,戴兵,劉珂,孫科峰,張富裕,陳偉;人工蛹蟲草子實體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學報;1999年01期
7 劉菊妍;劉少勇;金玲;蔣兆健;;口服靈芝孢子油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6年05期
8 沈潔,郭連英,施廣霞,錢振超;欖香烯復合瘤苗免疫治療對腫瘤生長和脾細胞細胞毒活性的影響[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9 劉季芳;劉楓;祁巖超;楊波;盧敏瑩;潘東曉;;免疫編輯前后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分泌細胞因子水平及細胞毒活性的比較[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10 吳軍,王曉懷,楊太成,冼江;植物血凝素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體外抗腫瘤作用的MTT比色法分析[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herapy Lower the Short-termRecurrence Rat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A];中國(第七屆)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術大會暨世界影像導引下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會成立籌備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曹永國;鄧旭明;曾勝;安娜;宋宇;謝光洪;許超;周昌芳;;Caffeoyl Glycoside對小鼠免疫細胞功能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第六屆全國畜牧獸醫(y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暉;汪國雄;沈孝兵;項龍生;沈傳來;;烹調煙霧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A];第四屆全國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單延紅;姜黃素聯(lián)合人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對卵巢癌細胞增殖的抑制及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黃瑞華;寡糖、大蒜素與酵母提取物對豬生長與健康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3 蔣敬庭;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4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1年
4 姚朗;惡性瘧原蟲保護性抗原復合基因DNA疫苗的構建及免疫學特征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5 楊傳標;連黛膠囊治療胃腸腫瘤臨床療效觀察與分子機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6 毛釗;老年人牙周膜細胞生物學特性及老年牙周炎病理過程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吳健敏;豬瘟病毒E2抗原在T4噬菌體表面的展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2年
8 孟琬如;樹突狀細胞影響CIK細胞體內外特異性殺傷卵巢癌細胞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吳群;豬—人異種移植相關實驗研究——中國豬種SLA基因序列分析及人NK細胞通過胞吐途徑殺傷豬內皮細胞的機制探討[D];武漢大學;2004年
10 熊蘭;陡脈沖抗腫瘤效應的實驗研究和機理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龍剛;DC-CIK細胞免疫治療中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趙楊祉;腫瘤患者自體外周血來源CIK、NK細胞體外擴增影響因素及殺傷活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奇;CIK細胞聯(lián)合順鉑對肺腺癌耐藥細胞A549/DDP的逆轉作用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張陽;DC-CIK對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干細胞作用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鄒慧娟;HDAC抑制因子VPA在促進白血病細胞分化、凋亡和增強NK細胞殺傷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6 楊明鋒;致奶牛乳房炎金葡菌亞單位疫苗與原核表達牛IL-6的佐劑效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7 肖俊娟;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治療腎細胞癌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楊琳;新疆阿魏菇多糖對小鼠宮頸癌U14荷瘤鼠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9 陳瑋;mIL-12雙亞基共表達質粒的構建及在體內外的表達[D];浙江大學;2001年
10 呂書晴;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細胞系的生物學特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春容,耿彥彪,陸道培;自體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2 石永進,虞積仁,朱平,馬明信,岑溪南,董玉君,袁家穎;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降低乳腺癌耐藥細胞系對阿霉素的耐受效應[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1年05期
3 但漢雷,趙燕,張健,張積仁;乳腺癌多藥耐藥細胞人類白細胞抗原和B7分子表達的體外調節(jié)[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付體輝,謝之榮;NK細胞活性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93年02期
5 王德貴;田迎霞;王志平;;溶瘤病毒治療腫瘤研究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6年03期
6 張慶九,李春暉,焦保華;樹突狀細胞的特性及應用[J];河北醫(yī)藥;2004年02期
7 裴春穎,邢淑賢,李淑艷,楊鳳坤,李呼倫,王麗群;CIK細胞體外殺傷人肝癌細胞免疫學機制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褚曉源;王杰軍;陳龍邦;王靖華;管曉翔;耿懷成;張群;宋海珠;;小鼠腸癌RNA轉染mIL-12修飾的樹突細胞誘發(fā)特異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1期
9 郝群;汪灝;梁元姣;吳元赭;;人卵巢癌細胞系SKOV3對樹突細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8年01期
10 陳丙鶯,馬建吟,黃欽田,尤麗芬;簡易自然殺傷試驗——LDH釋放改良法[J];上海免疫學雜志;198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德屏;;麻風中胸腺衍化(T)細胞對植物血凝素反應的定量分析[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1976年04期
2 郭寧,李秀森,毛寧,劉曉丹,楊怡,張明偉,施巍,王麗紅,杜德林;K562細胞導入IL-2基因后的細胞凋亡[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1995年04期
3 程康,伏爽,王德炳,馮軍,慈云祥;應用電化學方法分析K562細胞凋亡(英文)[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1998年01期
4 張敏,王海燕,邵榮標,荀鵬程,王曉君,王瑤,吳巨飛;正常人群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實驗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5年11期
5 華佳葉;黃仁魏;;抗原致敏樹突狀細胞誘導CTL殺傷K562細胞體外實驗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劉凱;康龍麗;;通過K562細胞鐵缺失刺激非轉鐵蛋白鐵攝取[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07年02期
7 張曉薇,唐軍民,唐巖,薛琳,楊景山;新型單克隆抗體(Anti-LA18)體外抗K562紅白血病細胞株的觀察[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1996年02期
8 肖冬梅,孫關林,蘇卉,鄔維禮,陳國強,陳竺,王振義;三氧化二砷對K562細胞細胞周期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9年04期
9 劉艷艷;秦光;李繼昌;金希文;;凍融法提取植物血凝素的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11年03期
10 王艷華,吳國慶,馮永堂,苗乃法,魏兵;CD40反義RNA對K562細胞的影響[J];濰坊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偉娟;陳凱;謝利德;孫大公;文宗曜;;K562細胞轉p16基因前后流變學特性的改變[A];全國第九屆生物力學和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彭曉;張宏文;張曉燕;;植物血凝素用于臍帶血樹突狀細胞培養(yǎng)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腫瘤生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譚孟群;黃艷紅;孫小娟;周小瑩;王綺如;;腺相關病毒載體介導外源基因轉入K562細胞的實驗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4 王福旭;董作仁;劉澤林;潘];羅建民;張學軍;楊敬慈;;線粒體神經(jīng)酰胺酶轉染K562細胞,通過其下游代謝產(chǎn)物1-磷酸鞘氨醇,上調抗凋亡蛋白Bcl-2表達水平[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林筱潔;高瑞蘭;林圣云;;野生型P53基因在K562細胞內的表達[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學術研討會、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首次學術年會暨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6 陳君敏;曾曉明;林s
本文編號:10285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2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