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中女性形象再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荒原》中女性形象再研究
【摘要】: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紀英美詩歌領(lǐng)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詩歌現(xiàn)代派的領(lǐng)袖。他的長詩《荒原》被譽為西方文學之“扛鼎之作”,不同的評論家對于《荒原》的解讀可謂是層出不窮。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指出艾略特貶低女性地位,并且仇恨女性,忽視女性的作用。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本文擬以《荒原》中的女性為研究對象,以文學倫理學為基本的理論支撐,考察艾略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體現(xiàn)出的艾略特的女性觀。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艾略特在《荒原》中的確對品行很壞的女性有些偏激觀點,但這并非是全部。真實情況是,艾略特對女性身上體現(xiàn)出的社會墮落給予了強烈的抨擊,但是對處于艱難逆境中的女性卻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此外,論文還結(jié)合歷史文化語境與艾略特的人生經(jīng)歷,對其女性觀的形成淵源進行了探討。論文指出,《荒原》塑造了女性群像,目的在于揭示西方社會之衰敗。艾略特通過女性形象之藝術(shù)設(shè)計反映了西方現(xiàn)代社會的異化及其對女性的影響。特別是,詩人在詩作中通過古今女性倫理觀念變化的對比,展示社會現(xiàn)代性帶來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代女性的墮落,批判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淪喪。論文還結(jié)合文本分析與詩人生平,辨析艾略特對女性的真實態(tài)度及其所蘊含的女性倫理觀。
【關(guān)鍵詞】:艾略特 《荒原》 女性形象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712.072
【目錄】: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Acknowledgements6-8
- Introduction8-16
- Chapter One The Distasteful Female Figures16-31
- 1.1 Belladonna17-21
- 1.2 A Nervous Wife21-24
- 1.3 The Typist24-31
- Chapter Two The Pitiful Female Figures31-42
- 2.1 Lil31-35
- 2.2 Philomel35-38
- 2.3 The Hyacinth Girl38-42
- Chapter Three The Influence of Eliot’s Personal Experience on His Views of Women42-55
- 3.1 Eliot’s Upbringing Life43-48
- 3.2 Charlotte and Eliot48-50
- 3.3 Vivienne and Eliot50-53
- 3.4 Eliot’s Views on Women53-55
- Conclusion55-57
- Works Cited57-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琦;劉寧;;時間與空間的矛盾和統(tǒng)一——解讀艾略特的《荒原》[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2 楊彥清;;“有韻味的牢騷”——艾略特《荒原》新解[J];新西部;2010年12期
3 劉家民;賈淑靜;;《荒原》中的城市“文明”[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陳淑儀;苑輝;;個人與文化的雙重迷惘——艾略特創(chuàng)作《荒原》之根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李賀;;《荒原》迷宮探究三重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年11期
6 西評;超越西部的一種嘗試——讀朱玉葆《荒原》[J];小說評論;1992年03期
7 徐齊平;;《荒原》的寫作和修改始末[J];文化譯叢;1993年01期
8 林季紅;艾略特《荒原》詩中的復活意識[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9 盧敏,朱伊革;《荒原》:感情的逃避與寄寓[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S2期
10 李怡;陳曉蘭;;《荒原》:人類世界的拯救[J];文教資料;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國忠;趙蘿蕤與《荒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趙國忠;趙蘿蕤與《荒原》[N];中國婦女報;2001年
3 林克歡;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N];文藝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懿;《荒原》中女性形象再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年
2 馬春蘭;評《荒原》一詩中的對比藝術(shù)[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悅;論《荒原》的多重聲音[D];安徽師范大學;2006年
4 盧云;從《荒原》看艾略特文學理論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金紅;論泰瑞西斯在《荒原》中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徐文貴;《荒原》:互文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鐘穎;《荒原》中的傳統(tǒng)[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李云;《荒原》的生態(tài)解讀[D];華僑大學;2011年
9 周姝;生態(tài)批評視域下的《荒原》[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10 高靜;在荒原中跋涉——艾略特的《情歌》和《荒原》兩首詩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7837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78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