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菲茨杰拉德小說人物的迷惘性
發(fā)布時間:2021-01-22 09:50
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爵士時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以往對菲茨杰拉德的研究,主要論述人物的思想迷惑,較少對其小說人物迷惘的具體思想內(nèi)容與自身特色進行深入分析。本文論述了菲茨杰拉德頗具自身特色的小說人物迷惘性,試圖對“迷惘的一代”的內(nèi)涵起到一定補充解釋的作用。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人物迷惘的根源。主要從“美國夢”的破滅、信仰回歸的艱難、成長的困惑三方面對菲茨杰拉德小說人物迷惘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和根源進行分析。第二部分為人物迷惘的思想特征。主要從人生目標(浪漫與現(xiàn)實的矛盾)、處世態(tài)度(清醒與沉醉的兩難)、行動選擇(逃避與奮斗的徘徊)三方面對小說人物迷惘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論述。第三部分為人物迷惘的特色。通過將菲茨杰拉德小說人物與“迷惘的一代”其他代表作家筆下人物進行比較,論述了菲茨杰拉德小說人物迷惘的三個特色。第四部分論述了菲茨杰拉德小說在表現(xiàn)人物迷惘性時所采用的藝術(shù)手法。菲茨杰拉德尤其注重現(xiàn)代文本與傳統(tǒng)故事的交融,注重運用模糊性敘事、空間敘述、系統(tǒng)象征等手法,充分體現(xiàn)了人物的迷惘性。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菲茨杰拉德簡介
二、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一章 人物迷惘的根源
一、"美國夢"的破滅
二、信仰回歸的艱難
三、成長的困惑
小結(jié)
第二章 人物迷惘的思想特征
一、人生目標:浪漫與現(xiàn)實的矛盾
二、處世態(tài)度:清醒與沉醉的兩難
三、行動選擇:逃避與奮斗的徘徊
小結(jié)
第三章 人物迷惘的特色
一、非戰(zhàn)爭題材
二、物質(zhì)消費主義
三、"臨界"成熟
小結(jié)
第四章 表現(xiàn)迷惘的藝術(shù)手法
一、模糊性敘事
二、空間敘述
三、象征系統(tǒng)運用
小結(jié)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關(guān)于美國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些思考[J]. 董衡巽. 當代外國文學. 1996(03)
[2]美國現(xiàn)代文學述評:1914——1945[J]. 董衡巽. 外國文學研究. 1980(01)
碩士論文
[1]迷惘如夢[D]. 羅軍.江西師范大學 2009
[2]“爵士時代”的青年文化及其文學表現(xiàn)[D]. 鮑聰穎.北京語言大學 2008
[3]菲茨杰拉德小說中的雙重自我意識[D]. 秦俊嫄.華中師范大學 2007
[4]迷惘時代的墮落英雄[D]. 羅麗.山東師范大學 2007
[5]“美國夢”與宗教意識[D]. 叢長宏.重慶師范大學 2007
[6]論村上春樹對菲茨杰拉德的接受[D]. 王淑媛.蘭州大學 2007
[7]重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觀[D]. 蔣桂紅.廣西師范大學 2007
[8]生命中永恒的話題:女人和金錢[D]. 郝昕.山東師范大學 2006
[9]拯救:一個充滿悖論的原型[D]. 孫成貴.安徽師范大學 2006
[10]“爵士樂時代”墮落的天使[D]. 韓薇.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3016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菲茨杰拉德簡介
二、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一章 人物迷惘的根源
一、"美國夢"的破滅
二、信仰回歸的艱難
三、成長的困惑
小結(jié)
第二章 人物迷惘的思想特征
一、人生目標:浪漫與現(xiàn)實的矛盾
二、處世態(tài)度:清醒與沉醉的兩難
三、行動選擇:逃避與奮斗的徘徊
小結(jié)
第三章 人物迷惘的特色
一、非戰(zhàn)爭題材
二、物質(zhì)消費主義
三、"臨界"成熟
小結(jié)
第四章 表現(xiàn)迷惘的藝術(shù)手法
一、模糊性敘事
二、空間敘述
三、象征系統(tǒng)運用
小結(jié)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關(guān)于美國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些思考[J]. 董衡巽. 當代外國文學. 1996(03)
[2]美國現(xiàn)代文學述評:1914——1945[J]. 董衡巽. 外國文學研究. 1980(01)
碩士論文
[1]迷惘如夢[D]. 羅軍.江西師范大學 2009
[2]“爵士時代”的青年文化及其文學表現(xiàn)[D]. 鮑聰穎.北京語言大學 2008
[3]菲茨杰拉德小說中的雙重自我意識[D]. 秦俊嫄.華中師范大學 2007
[4]迷惘時代的墮落英雄[D]. 羅麗.山東師范大學 2007
[5]“美國夢”與宗教意識[D]. 叢長宏.重慶師范大學 2007
[6]論村上春樹對菲茨杰拉德的接受[D]. 王淑媛.蘭州大學 2007
[7]重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觀[D]. 蔣桂紅.廣西師范大學 2007
[8]生命中永恒的話題:女人和金錢[D]. 郝昕.山東師范大學 2006
[9]拯救:一個充滿悖論的原型[D]. 孫成貴.安徽師范大學 2006
[10]“爵士樂時代”墮落的天使[D]. 韓薇.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93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9930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