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分裂、情感信碼和敘事動力——從挪威戲劇《玩偶之家》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
【文章目錄】:
一、《玩偶之家》:資本主義社會家庭分裂的開端
二、家庭分裂作為次級情節(jié)的信碼
(一)《革命之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二)《狂野生活》:劇中人因為在邊緣而“失敗”
三、后現(xiàn)代社會中的家庭分裂運動模式
(一)《德州巴黎》:漂移家庭中的歐洲隱喻
(二)《小偷家族》中的后現(xiàn)代社會之顯形
余論:家庭分裂的美學或元敘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濮波;;家庭分裂、情感信碼和敘事動力——從挪威戲劇《玩偶之家》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9年07期
2 泰德·休斯;宋阿曼;;我的秘密家族[J];延河;2017年12期
3 張婭;;解析《教父》科里昂家族及其主人公的中國傳統(tǒng)式家族觀[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4年06期
4 張姝;;《教父》中的家族體系與中國傳統(tǒng)家族體系之比較研究[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林曉;;巴特勒和她的《家族》[J];文學教育(上);2010年02期
6 王昕;?思{與巴金:對大家族的暴露[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曾穎;;“家族記憶的載體”——淺析《接骨師之女》中龍骨對寶姨的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3年33期
8 沈小明;《萬延元年的足球隊》與《紅高梁家族》比較[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6年06期
9 加比·格萊希曼;錢峰;;千年家族的使命 永生之書[J];廣州文藝;2015年02期
10 彭靜;;布迪厄社會分層理論視角下的家族文學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松梅;《源氏物語》的家族意識[D];山東大學;2009年
2 胡凱;黎巴嫩拉哈巴尼家族作品大眾文化特性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占柳;壺井榮文學中的家族形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彭婷;《有產(chǎn)業(yè)的人》中福爾賽家族的審美趣味研究[D];湘潭大學;2014年
3 朱曉祎;對康普生家族解體的結構主義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4 欒濤;家族生存悲劇[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樸連淑;樸婉緒系列小說《媽媽的木樁》中的家族嬗變研究[D];延邊大學;2014年
6 秦丹;志賀直哉的家族意識[D];山東大學;2012年
7 韓曉麗;放手過去,走出南方家族神話的陰影[D];山東大學;2005年
8 金妮;中英家族女性創(chuàng)作作品比較[D];遼寧大學;2013年
9 于天虹;山崎豐子小說《女系家族》的人物形象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10 田婧;《喧嘩與騷動》中母愛的缺失和錯亂—康普生家族子女悲劇命運的根源[D];云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46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ngmeiwenxuelunwen/284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