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包膜蛋白跨膜區(qū)的結構對疫苗設計的意義
本文關鍵詞:HIV包膜蛋白跨膜區(qū)的結構對疫苗設計的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HIV包膜蛋白 跨膜區(qū) 核磁結構 免疫原設計
【摘要】: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 ciency virus,HI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nv)是一個跨膜蛋白,其作用是介導病毒和細胞膜的融合,幫助病毒進入細胞。Env作為病毒粒子表面上的唯一抗原,是目前HIV疫苗設計的主要目標。近年來,關于這個包膜蛋白的胞外區(qū)的結構信息有很多研究報道,但是關于跨膜區(qū)(transmembrane domain,TMD)的結構機制還不清楚。我們利用最新建立的一整套高效的膜蛋白核磁技術,在類似磷脂膜的雙分子Bicelle環(huán)境中,首次解析了HIV-1Env跨膜區(qū)的高分辨空間結構。結果表明,TMD形成有序的三聚體結構,保護埋在膜內保守的精氨酸殘基。N-端卷曲螺旋和C-末端的親水核心一起穩(wěn)定這個三聚體,而后者可以在結構上連接到胞質區(qū)尾巴。生物學功能實驗證明,一些氨基酸突變可以破壞TMD三聚體的穩(wěn)定性,而這些突變也減弱了成熟Env對抗體的敏感性。也就是說,如果TMD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三聚體,原本可以通過穩(wěn)定Env三聚體而達到廣泛中和病毒的抗體,也不能有效識別HIV-1Env抗原。因此,我們得出結論,Env的TMD對于維持整個Env的天然構象穩(wěn)定性非常重要。也許可以通過考慮TMD對Env胞外區(qū)影響的分子機理,為針對艾滋病病毒的疫苗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系;
【關鍵詞】: HIV包膜蛋白 跨膜區(qū) 核磁結構 免疫原設計
【分類號】:R392
【正文快照】: 1 HIV疫苗開發(fā)的挑戰(zhàn)性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 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 ciency syndrome,AIDS)]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tǒng)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由法國和美國的實驗室首次發(fā)現(xiàn)[1-2]。HIV通過破
【相似文獻】
前10條
1 徐雪榮;郭建軍;;乙肝病毒包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年12期
2 趙平;中國倉鼠卵巢細胞表達的HCV包膜蛋白的抗原性[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1998年01期
3 邸雅南,胡大榮,熊錦華,胡學玲,李娟,范公忍,吳憶貧;包膜蛋白突變對乙型肝炎病毒包裝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05年02期
4 史宣玲 ,曹鳳 ,杜勇,侯利華,季陽 ,王海濤;HCV包膜蛋白E2的表達及其抗原性的檢測[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2年01期
5 劉東輝;嵌合構建物基因免疫誘導抗HCV核心蛋白和HBV包膜蛋白的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英][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1999年02期
6 何素梅;周見遠;肖建華;聶東宋;;HCV包膜蛋白E2的克隆、表達與檢測[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1年01期
7 王全楚,聶青和;CD81分子與 HCV[J];實用肝臟病雜志;1999年02期
8 張玉勤;;HIV-1包膜蛋白可改變血腦屏障的完整性[J];國外醫(yī)學情報;2000年02期
9 俞民澍,EmersonSU,CoteP,ShapiroM,PurcellRH;人類乙型肝炎樣病毒Pre-S1包膜蛋白的一個特定區(qū)域為乙肝病毒形成所必需[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10 張年鳳;;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研究近況[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玉霞;HIV-1包膜蛋白gp41胞外近膜區(qū)域的結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32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83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