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江流域耐藥細菌及其特定耐藥基因和整合子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5 11:06
本文關鍵詞:九龍江流域耐藥細菌及其特定耐藥基因和整合子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九龍江 耐藥細菌 16S r DNA 耐藥基因 整合酶 基因盒
【摘要】:自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抗生素后,細菌耐藥性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且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而日益嚴重,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動物的健康,如今細菌耐藥性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研究熱點。本研究從九龍江流域選取21個站點采集表面水體樣品,通過抗生素篩選平板篩選出191株無重復耐藥細菌。利用16S r DNA分子鑒定以及OTU聚類分析和系統(tǒng)發(fā)育樹確定191株耐藥細菌屬于20個菌屬,以不動桿菌屬(25.7%)、氣單胞菌屬(16.2%)、叢毛單胞菌屬(14.7%)和假單胞菌屬(12.0%)等菌屬為主。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191株耐藥細菌對八大類19種抗生素的耐藥率為8.9%-99.5%;所有菌株都對3種或以上抗生素有抗性;總體上看191株耐藥細菌對八大類抗生素的耐藥程度為β-內(nèi)酰胺類利福霉素類磺胺類氯霉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四環(huán)素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采用PCR法檢測191株耐藥細菌中與上述八大類抗生素耐藥性相關的23種抗性基因的存在情況。結果顯示191株耐藥細菌中bla TEM基因(89.0%)的檢出率最高,其次是arr2/3基因(66.5%),再者是qnr S基因(55.0%);全部菌株都攜帶至少1種耐藥基因;總體上看,191株耐藥細菌中八大類耐藥基因的陽性率順序為β-內(nèi)酰胺類利福霉素類喹諾酮類磺胺及甲氧芐啶類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與耐藥表型比較并非完全對應,猜測是由于細菌有更多的耐藥基因和耐藥機制以及某些耐藥基因表達水平低下或表達失敗等原因所導致。此外,191株耐藥細菌均檢測出1型整合酶基因,5株檢測出2型整合酶基因,無菌株檢測到3型整合酶基因。191株1型整合酶基因陽性菌株中有70株成功擴增出可變區(qū),基因盒排列共有31種,以dfr A12-orf F-aad A2最為普遍,還包括9種新型基因盒排列:aad A5-orf D、qac H-cml A1-aad A2、aac A4-aad A1-tna A′、aac A4-ere A1-bla OXA-2-aad A1、dfr A5-aac A4-nit1-nit2-cat B3、dfr A17-aac A4-nit1-nit2-cat B3、unknown-aac A4-ere A1-bla OXA-2-dfr A1、dfr A16-bla PSE-1-aad A2-cml A1-aad A1、dfr A16-bla PSE-1-aad A2-cml A1-orf A′-tna IS4′。而31種排列共涉及34種基因盒,包括27種抗性基因、4種編碼未知功能的假設蛋白基因、2種類似轉座酶基因和1種新型基因。其中以aad A2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該基因賦予細菌對鏈霉素和奇霉素的耐藥性。5株2型整合酶基因陽性菌株全部擴增到可變區(qū),基因盒排列均為dfr A1-sat2-aad A1,其中有一株同時攜帶1型整合子和2型整合子。通過本研究結果可發(fā)現(xiàn),九龍江流域水環(huán)境中耐藥細菌的種類多樣,并且耐藥細菌的耐藥程度乃至多重耐藥程度亦較為嚴重。另外,整合子在耐藥菌株中廣泛出現(xiàn),是導致細菌多重耐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新基因盒的發(fā)現(xiàn)預示著全球范圍內(nèi)的耐藥菌株中還潛在很多未知功能的耐藥基因,這對人類健康和畜牧業(y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等構成了威脅,我們應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制和基因水平的耐藥檢測并盡快找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九龍江 耐藥細菌 16S r DNA 耐藥基因 整合酶 基因盒
【學位授予單位】:集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378
【目錄】: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主要符號表11-12
- 第1章 引言12-20
- 1.1 細菌耐藥的現(xiàn)狀12-13
- 1.2 細菌常見的耐藥機制及各類耐藥基因13-16
- 1.2.1 產(chǎn)生各種修飾酶、水解酶、鈍化酶或滅活酶13-14
- 1.2.2 對抗生素形成滲透性障礙14
- 1.2.3 形成生物被膜14
- 1.2.4 改變抗生素作用靶位14
- 1.2.5 主動外排機制14-15
- 1.2.6 改變代謝途徑或代謝狀態(tài)15
- 1.2.7 常見耐藥基因的種類15-16
- 1.3 整合子-基因盒系統(tǒng)16-18
- 1.3.1 整合子的分類及其結構16-17
- 1.3.2 基因盒的結構與種類17-18
- 1.3.3 整合子對基因盒的捕獲、剪切與表達18
- 1.3.4 整合子在水環(huán)境的分布18
- 1.4 細菌耐藥的危害與應對措施18-19
- 1.5 研究目的與意義19-20
- 第2章 材料與方法20-32
- 2.1 實驗材料20-22
- 2.1.1 培養(yǎng)基20-21
- 2.1.2 藥敏紙片21
- 2.1.3 試劑盒21-22
- 2.1.4 試劑及耗材22
- 2.1.5 主要儀器22
- 2.2 實驗方法22-32
- 2.2.1 采集水樣22-24
- 2.2.2 篩選耐藥細菌與菌種保存24-25
- 2.2.3 藥敏試驗25
- 2.2.4 耐藥細菌的基因組DNA的提取25-26
- 2.2.5 16S rDNA分子鑒定耐藥細菌的種屬26-27
- 2.2.6 檢測耐藥細菌基因組中特定耐藥基因27-30
- 2.2.7 檢測耐藥細菌中 1、2、3 型整合酶30
- 2.2.8 分析 1 型和 2 型整合子可變區(qū)30-32
- 第3章 結果與分析32-45
- 3.1 九龍江流域耐藥細菌的篩選與藥敏試驗結果32-33
- 3.1.1 耐藥細菌的篩選32
- 3.1.2 191 株耐藥細菌對19種抗生素的敏感程度32-33
- 3.1.3 191 株耐藥細菌的多重耐藥情況33
- 3.2 191 株耐藥細菌的 16S rDNA分子鑒定33-37
- 3.3 191 株耐藥細菌中特定耐藥基因的測定37-39
- 3.3.1 191 株耐藥細菌中特定耐藥基因的攜帶情況37-38
- 3.3.2 耐藥基因與耐藥表型之間的比較38-39
- 3.4 191 株耐藥細菌中 1、2、3 型整合酶的檢測39
- 3.5 1型和2型整合子可變區(qū)基因盒排列的多樣性分析39-45
- 3.5.1 1 型整合子可變區(qū)基因盒及其排列的多樣性分析39-44
- 3.5.2 2 型整合子可變區(qū)基因盒及其排列的多樣性分析44
- 3.5.3 整合子攜帶基因盒排列與耐藥表型比較分析44-45
- 第4章 討論45-53
- 4.1 191 株耐藥細菌的耐藥情況45-49
- 4.2 191 株耐藥細菌的菌屬分析49
- 4.3 191 株耐藥細菌中八大類耐藥基因的攜帶情況49-51
- 4.4 整合子的攜帶情況和多樣性分析51-53
- 第5章 結論53-55
- 致謝55-56
- 參考文獻56-62
- 附錄62-69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莉;肖永紅;王進;鄭迎東;顏青;侯芳;馬越;徐士新;孫自鏞;呂曉菊;;抗菌藥物耐藥對住院費用影響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6245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6245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