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細胞對D-半乳糖致裸鼠皮膚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對皮膚恢復功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15:23
目的:本文通過研究脂肪干細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在D-半乳糖誘導裸鼠皮膚老化的拮抗作用及其對皮膚恢復功能的影響,旨在探討抗衰老機制并為臨床上抗衰老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選擇SPF級裸鼠40只,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D-半乳糖+磷酸鹽緩沖液(PBS)組、D-半乳糖+ASCs組與D-半乳糖+氨基胍(AG)組,每組10只。對D-半乳糖+PBS組,D-半乳糖+ASCs組和D-半乳糖+AG組的裸鼠的背部進行皮下注射1 000mg/kg D-半乳糖,每天1次,持續(xù)8周。2周之后,3組小鼠背部分別注射PBS緩沖液(0.5ml)、ASCs(1×106/ml)和AG(100mg/kg),均注射至真皮層,每天1次,4周后處死。取每組皮膚組織,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MDA),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法測定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AGEs)、總膠原蛋白、Ⅰ型膠原蛋白及Ⅲ型膠原蛋白水平。通過HE染色和馬松染色比較各組皮膚組織真皮層厚度及膠原分布比,采用免疫組化測定各組CD31及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情況。結(jié)果:四組...
【文章來源】:中國美容醫(yī)學. 2020,29(0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實驗試劑及儀器
1.2.1 主要試劑:
1.2.2 主要儀器:
1.3 方法
1.3.1 脂肪干細胞的分離:
1.3.2 半乳糖誘導裸鼠衰老模型的構(gòu)建:
1.3.3 分組干預:
1.3.4 檢測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四組裸鼠一般狀況及體質(zhì)量變化情況:
2.2 四組SOD及MDA水平比較:
2.3 四組AGEs水平比較:
2.4 四組真皮層厚度以及膠原比值情況比較:
2.5 四組CD31及VEGF水平比較:
2.6 四組總膠原蛋白、Ⅰ型膠原蛋白及Ⅲ型膠原蛋白水平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D-半乳糖衰老模型致衰特征及衰老標志物的研究[J]. 吳媛妮,尹曉晨,李梓民,崔魯煒,胡余明.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8(07)
[2]D-半乳糖劑量及小鼠性別對衰老模型的影響[J]. 林映雪,莊朋偉,張金保,張鳳奇,張艷軍.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03)
[3]注射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效應的評價[J]. 王喆,陸承榮,羅淵,段連寧,顏克松,戰(zhàn)大偉.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09)
本文編號:3161651
【文章來源】:中國美容醫(yī)學. 2020,29(01)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實驗試劑及儀器
1.2.1 主要試劑:
1.2.2 主要儀器:
1.3 方法
1.3.1 脂肪干細胞的分離:
1.3.2 半乳糖誘導裸鼠衰老模型的構(gòu)建:
1.3.3 分組干預:
1.3.4 檢測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四組裸鼠一般狀況及體質(zhì)量變化情況:
2.2 四組SOD及MDA水平比較:
2.3 四組AGEs水平比較:
2.4 四組真皮層厚度以及膠原比值情況比較:
2.5 四組CD31及VEGF水平比較:
2.6 四組總膠原蛋白、Ⅰ型膠原蛋白及Ⅲ型膠原蛋白水平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D-半乳糖衰老模型致衰特征及衰老標志物的研究[J]. 吳媛妮,尹曉晨,李梓民,崔魯煒,胡余明.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8(07)
[2]D-半乳糖劑量及小鼠性別對衰老模型的影響[J]. 林映雪,莊朋偉,張金保,張鳳奇,張艷軍.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3(03)
[3]注射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效應的評價[J]. 王喆,陸承榮,羅淵,段連寧,顏克松,戰(zhàn)大偉.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09)
本文編號:3161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3161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