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聯(lián)合酶消化法制備人瘢痕疙瘩組織單細胞懸液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6 07:28
目的探討改良的聯(lián)合酶消化法對于瘢痕疙瘩真皮組織的消化效果,并探究最佳消化時間。方法收集瘢痕疙瘩樣本8例,去除表皮后用剪刀將真皮組織勻漿。真皮勻漿采用A、B兩種方案進行消化。A方案采用傳統(tǒng)的聯(lián)合酶消化法(Ⅰ型膠原酶+Ⅱ型膠原酶+Ⅳ型膠原酶+透明質(zhì)酸酶);B方案采用改良聯(lián)合酶消化法,在A方案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DNaseⅠ。采用顯微鏡計數(shù)單細胞占比和單細胞數(shù),臺盼藍染色和流式細胞檢測細胞活性,比較A、B兩種消化方案的消化效率,同時探究B方案的最佳消化時間。結(jié)果消化2 h和4 h后,B方案相比A方案獲得的單細胞比例顯著升高(P0.05),單細胞數(shù)顯著增多(P0.01)。應(yīng)用B方案,消化時間延長至6 h,相比消化4 h得到的單細胞比例和單細胞數(shù)顯著增加(P0.05),細胞活性無明顯改變(P0.05)。消化時間延長至8 h和10 h,與6 h相比,單細胞比例和單細胞數(shù)無明顯增加(P0.05),細胞活性顯著下降(P0.05)。結(jié)論在傳統(tǒng)聯(lián)合酶消化液中添加DNaseⅠ能夠提高消化效率,有效制備疤痕疙瘩組織的單細胞懸液。組織消化6 h能夠在保持細胞活性的同時達到較好的消化效果。
【部分圖文】:
Masson染色顯示瘢痕疙瘩組織最為特征性的改變是真皮深層細胞增生活躍、膠原高度沉積的增生結(jié)節(jié)區(qū),該區(qū)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形成粗大的纖維條索和結(jié)節(jié)。這提示在制備單細胞懸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降解膠原成分的酶,以釋放包裹于致密細胞外基質(zhì)中的細胞(圖1)。2.2 A組和B組消化效率的比較
目前,皮膚組織的消化沒有固定的方案,最為常用的是酶消化法。中性蛋白酶能有效降解細胞和細胞外基質(zhì)間的連接蛋白,對細胞間連接和細胞本身幾乎不造成影響,故常被用于表皮和真皮的分離[14]。膠原是真皮組織中主要的細胞外基質(zhì)成分。因此,真皮組織的消化主要依賴各種類型的膠原酶。其中,有采用單一類型的膠原酶(如Ⅰ型膠原酶[10]或Ⅳ型膠原酶[11])對瘢痕疙瘩組織進行消化,也有使用粗制的混合膠原酶[12](包含Ⅰ型、Ⅱ型膠原酶等)進行消化。但是,由于其目的在于提取成纖維細胞,因而在單細胞比例上沒有明確要求,消化得到的細胞懸液中包含大量細胞團塊,無法達到單細胞懸液的制備要求。近年來,隨著單細胞檢測技術(shù)的興起,人們對真皮組織的消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繼有研究報道了正常皮膚單細胞懸液的制備方法,能夠滿足常規(guī)流式細胞檢測和單細胞測序的要求[4-6,13]。其中主要的消化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消化試劑盒(Whole skin dissociation kit)和配套的組織消化儀(gentleMACS Dissociator)[4-5],另一種是聯(lián)合酶消化法[6,13]。由于條件限制,本研究并未購置組織消化儀,因此主要討論聯(lián)合酶消化法及其改進方案。聯(lián)合酶消化法采用混合酶溶液(1.25 mg/mLⅠ型膠原酶、0.5 mg/mLⅡ型膠原酶、0.5 mg/mLⅣ型膠原酶和0.1 mg/mL透明質(zhì)酸酶)在37℃消化真皮組織1 h,可以將組織有效消化,消化后的細胞表面抗原,如成纖維細胞抗原CD90、FAP、CD36等保存良好,能夠進行后續(xù)的流式細胞檢測和原代細胞培養(yǎng)[6]。但是,該方案在消化瘢痕疙瘩時顯得效率不足,預(yù)實驗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1 h的消化,細胞懸液中仍有大量聚集的細胞團,提示消化不完全。為了獲得更好的消化效果,必須對聯(lián)合酶消化法進行改進。圖3 B組消化4 h、6 h、8 h和10 h的組織消化效果
B組消化4 h、6 h、8 h和10 h的組織消化效果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56697
【部分圖文】:
Masson染色顯示瘢痕疙瘩組織最為特征性的改變是真皮深層細胞增生活躍、膠原高度沉積的增生結(jié)節(jié)區(qū),該區(qū)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形成粗大的纖維條索和結(jié)節(jié)。這提示在制備單細胞懸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降解膠原成分的酶,以釋放包裹于致密細胞外基質(zhì)中的細胞(圖1)。2.2 A組和B組消化效率的比較
目前,皮膚組織的消化沒有固定的方案,最為常用的是酶消化法。中性蛋白酶能有效降解細胞和細胞外基質(zhì)間的連接蛋白,對細胞間連接和細胞本身幾乎不造成影響,故常被用于表皮和真皮的分離[14]。膠原是真皮組織中主要的細胞外基質(zhì)成分。因此,真皮組織的消化主要依賴各種類型的膠原酶。其中,有采用單一類型的膠原酶(如Ⅰ型膠原酶[10]或Ⅳ型膠原酶[11])對瘢痕疙瘩組織進行消化,也有使用粗制的混合膠原酶[12](包含Ⅰ型、Ⅱ型膠原酶等)進行消化。但是,由于其目的在于提取成纖維細胞,因而在單細胞比例上沒有明確要求,消化得到的細胞懸液中包含大量細胞團塊,無法達到單細胞懸液的制備要求。近年來,隨著單細胞檢測技術(shù)的興起,人們對真皮組織的消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繼有研究報道了正常皮膚單細胞懸液的制備方法,能夠滿足常規(guī)流式細胞檢測和單細胞測序的要求[4-6,13]。其中主要的消化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消化試劑盒(Whole skin dissociation kit)和配套的組織消化儀(gentleMACS Dissociator)[4-5],另一種是聯(lián)合酶消化法[6,13]。由于條件限制,本研究并未購置組織消化儀,因此主要討論聯(lián)合酶消化法及其改進方案。聯(lián)合酶消化法采用混合酶溶液(1.25 mg/mLⅠ型膠原酶、0.5 mg/mLⅡ型膠原酶、0.5 mg/mLⅣ型膠原酶和0.1 mg/mL透明質(zhì)酸酶)在37℃消化真皮組織1 h,可以將組織有效消化,消化后的細胞表面抗原,如成纖維細胞抗原CD90、FAP、CD36等保存良好,能夠進行后續(xù)的流式細胞檢測和原代細胞培養(yǎng)[6]。但是,該方案在消化瘢痕疙瘩時顯得效率不足,預(yù)實驗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1 h的消化,細胞懸液中仍有大量聚集的細胞團,提示消化不完全。為了獲得更好的消化效果,必須對聯(lián)合酶消化法進行改進。圖3 B組消化4 h、6 h、8 h和10 h的組織消化效果
B組消化4 h、6 h、8 h和10 h的組織消化效果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0條
本文編號:2856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28566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