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在親緣關系上最接近人類,在組織結(jié)構(gòu)、免疫、生理和代謝等方面與人類高度相似。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對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需求一直在持續(xù)增加。擴大非人靈長類動物種群數(shù)量,獲得高質(zhì)量、純凈、穩(wěn)定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已成為當前我國科學研究進一步發(fā)展的迫切要求。雖然建立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種群的成本很高,然而一旦建立起SPF級動物核心群,即可為科學研持續(xù)提供高質(zhì)量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由于非人靈長類動物可能會自然攜帶或感染多種病毒,因此在建立SPF群體的過程中對病毒抗體的監(jiān)測就顯得極其重要,并直接影響建群的成功率。本研究貫穿于江蘇某大型猴場建立猴SPF種群的全過程,重點針對猴獼猴皰疹病毒1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1, BV)、猴T細胞趨向性病毒I型(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1, STLV-1)、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和猴逆轉(zhuǎn)D型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對該猴場的食蟹猴和恒河猴進行了長期、大規(guī)模的病毒監(jiān)測,在此基礎上探尋合理的病毒監(jiān)測指標和有效監(jiān)測頻率,從而提升種群建立的成功率,進一步促進我國SPF級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事業(yè)的發(fā)展。 方法:(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斑點免疫檢測法(Dot immunoassay,DIA)檢測猴BV、STLV、SIV和SRV四種病毒的血清抗體水平,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3.0以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食蟹猴/恒河猴的幼年猴與成年猴之間、食蟹猴/恒河猴的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食蟹猴/恒河猴的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食蟹猴和恒河猴的幼年猴之間以及食蟹猴和恒河猴的成年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比較和分析;(2)收集相隔三個月和相隔一個月的病毒血清抗體檢測結(jié)果,分析不同時間間隔對病毒血清學監(jiān)測結(jié)果的影響,探討病毒有效監(jiān)測頻率;(3)進行了膠體金法與ELISA和DIA法檢測猴BV、STLV、SRV病毒抗體的效果比較。 結(jié)果:(1)BV病毒監(jiān)測。對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陽性率分別為1.1%和7.5%,有顯著性差異(P=0.031);成年猴雌雄動物的陽性率分別為2.2%和7.5%,有顯著性差異(P=0.009)。對于恒河猴,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陽性率分別為0.5%和7.3%,有顯著性差異(P=0.010)。對比食蟹猴和恒河猴,兩個品種的雄性幼年猴之間、雌性成年猴之間、雄性成年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而雌性幼年猴的病毒陽性率分別為7.3%和0,有顯著性差異(P=0.002)。 (2)STLV病毒監(jiān)測。對于食蟹猴和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對比食蟹猴和恒河猴,兩個品種的雌性幼年猴之間、雄性幼年猴之間、雌性成年猴之間、雄性成年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 (3)SIV病毒監(jiān)測。對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對于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雄性幼年猴和繁殖猴的病毒陽性率分別為0.7%和6.3%,有顯著性差異(P=0.028)。對比食蟹猴和恒河猴,兩個品種的雌性幼年猴之間、雄性幼年猴之間、雌性成年猴之間、雄性成年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 (4)SRV病毒監(jiān)測。對于食蟹猴,雌性幼年猴和繁殖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對于恒河猴,雌性幼年猴和成年猴之間、幼年猴雌雄動物之間、成年猴雌雄動物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雄性幼年猴和成年猴的病毒陽性率分別為0.7%和1.6%,有顯著性差異(P=0.028)。對比食蟹猴和恒河猴,兩個品種的雌性幼年猴之間、雄性幼年猴之間、雌性成年猴之間、雄性成年猴之間的病毒陽性率無顯著性差異。 (5)病毒有效監(jiān)測頻率。同批食蟹猴相隔三個月檢測,,BV、STLV、SIV和SRV轉(zhuǎn)陽的比例分別為3/58、0/55、0/55和0/55;同批食蟹猴相隔一個月檢測,BV、STLV、SIV和SRV轉(zhuǎn)陽的比例均為0/93。 (6)膠體金法與ELISA和DIA法檢測效果對比。對于BV、STLV和SIV,膠體金法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符合率為88.9%、81.8%和100%;對于SRV,膠體金法與斑點免疫檢測法檢測結(jié)果的符合率為77.3%。 結(jié)論:在SPF級食蟹猴和恒河猴種群建立過程中,本研究所采取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病毒檢測技術和檢測頻率條件下:(1)食蟹猴和恒河猴的BV、STLV、SIV、SRV病毒感染持續(xù)保持在較低水平;(2)食蟹猴和恒河猴在繁殖期BV病毒的感染發(fā)生率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趨勢;(3)雄性恒河猴的SIV病毒感染率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趨勢;(4)本飼養(yǎng)管理體系下,STLV、SIV、SRV三種病毒相隔三個月監(jiān)測一次是可行的,而BV則需要間隔一個月監(jiān)測一次;(5)與膠體金法相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或斑點免疫檢測法對可疑個體更敏感,可有效減少假陰性出現(xiàn)的機率。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3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賁昆龍,陳志斌,田保平,鄭永唐;檢測猴艾滋病D型逆轉(zhuǎn)錄病毒抗體的ELISA技術[J];病毒學報;1992年04期
2 伍治平;張新生;倪燕萍;方琦;許健;舒子正;安克貴;吳小閑;盧躍增;涂新明;張永蓉;;猴艾滋病病毒(SRV—1)形態(tài)發(fā)生學觀察[J];電子顯微學報;1992年03期
3 范春梅;周建華;李志雄;;福建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的回顧與展望[J];福建畜牧獸醫(yī);2011年02期
4 李曉燕;代成波;李春花;代解杰;;獼猴逆轉(zhuǎn)錄病毒多重套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四川動物;2007年03期
5 段幸生;李紹東;周亞敏;普建剛;刀偉英;;獼猴B病毒相關抗體調(diào)查[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3年02期
6 王曉明,邵偉娟,王建飛;猴B病毒抗體及B病毒相關抗體ELISA檢測結(jié)果比較[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97年02期
7 田克恭,遇秀玲,藺會云,李敬云,韋毅,鮑作義,吳娜;我國獼猴群中B病毒分離鑒定和檢測方法研究初報[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0年03期
8 韋毅,符明泰,石寒,田克恭,遇秀玲;三種不同抗原對猴B病毒抗體檢測結(jié)果的比較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1年02期
9 沈培清,楊森富;中國靈長類實驗動物的現(xiàn)狀與未來[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3年S1期
10 饒軍華,劉曉明,金石軍,王海英,田克恭;獼猴、食蟹猴群中STLV-1病毒感染狀況的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
22914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yixuelunwen/229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