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網(wǎng)絡傳播路徑建構與策略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例
本文關鍵詞:城市形象網(wǎng)絡傳播路徑建構與策略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城市形象 網(wǎng)絡傳播 城市發(fā)展 路徑選擇
【摘要】:城市形象是人們對城市的主觀印象,要幫助公眾形成對城市的良好印象,不僅需要主動積極的塑造行為,還要借助有效的傳播。目前福州城市形象定位還比較模糊,傳播還缺乏力度,公眾對其認知度還相對較低。隨著網(wǎng)絡媒體在媒介場域中的話語地位不斷提升,網(wǎng)絡媒體已然成為人們認知感受城市的重要窗口。本文將在傳播學的理論框架下,綜合審視目前福州城市形象網(wǎng)絡傳播現(xiàn)狀,探尋有效的網(wǎng)絡傳播路徑,為塑造和傳播獨具特色的福州城市形象提出些許建議。
【作者單位】: 閩江學院中文系;
【關鍵詞】: 城市形象 網(wǎng)絡傳播 城市發(fā)展 路徑選擇
【分類號】:G20
【正文快照】: 一、前言美國城市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形象是人們對城市的主觀印象,是通過大眾傳媒、個人經歷、人際傳播、記憶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要幫助公眾形成對城市的良好印象,不僅需要主動積極的塑造行為,還要借助有效的傳播。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會,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葛俊芳;;從城市批判到生活方式報道:《新周刊》的城市“烏托邦”解讀[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1)——交往與溝通:變遷中的城市論文集[C];2011年
2 王文強;;橡膠薄膜中裂紋傳播路徑的理論研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9年版)[C];2010年
3 劉建軍;李風華;張仁和;;淺海異地混響的理論與實驗比較[A];中國聲學學會2002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辛逸;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及其傳播路徑研究》[N];光明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趙婀娜;尋找新的文化傳播路徑[N];人民日報;2014年
3 華春雨;政務微博客需找新出路[N];中華工商時報;2014年
4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人 王桂蘭 陳莉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認同[N];光明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王楊;中國文化怎樣實現(xiàn)“國際表達”[N];文藝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陳輝;高職畢業(yè)生就業(yè)信息傳播路徑優(yōu)化策略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年
2 楊公立;香港地區(qū)流感季節(jié)性的模型與分析[D];青島大學;2015年
3 毛志飛;面向概念設計的功能更改傳播路徑求解方法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徐超;基于部分傳播路徑的社交網(wǎng)絡傳播源點定位方法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代艷;原生廣告的傳播路徑與價值研究[D];浙江傳媒學院;2016年
6 劉亞秋;從傳播學角度解析城市品牌的傳播路徑[D];山東大學;2016年
7 楊崢蔚;電磁波和熱流傳播路徑的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黃俊;農村公共政策傳播的路徑及效果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9 彭曉慧;新媒體語境下微公益?zhèn)鞑ヂ窂郊皠恿C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4年
10 張微;校園童謠的傳播路徑及其調控[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390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93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