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網(wǎng)絡社交平臺的健康類謠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21:10
人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度與獲取健康信息的期望值不斷上升,利用網(wǎng)絡尋找健康信息已成為常態(tài),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普通個體獲得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內容創(chuàng)作權和傳播權,這種現(xiàn)象使得健康類謠言成為健康傳播的阻礙。從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現(xiàn)狀和產生進行理論分析,認為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是健康類謠言產生的宏觀背景;其次在社交媒體發(fā)展過程中內容與分發(fā)模式發(fā)生的改變?yōu)榻】殿愔{言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傳統(tǒng)的單一化變革成現(xiàn)在的多元化;信息主體“議程設置”能力與把關人功能都在不斷被削弱,與“沉默的螺旋”機制相互作用,更使得健康類謠言肆無忌憚的生產與傳播;個體原本持有的態(tài)度、認知及心理情感因素在健康類謠言的產生與傳播過程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本文選取用戶使用最多的三大社交平臺,將健康類謠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梳理健康傳播發(fā)展脈絡,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對樣本進行分析歸納出健康類謠言具有的選題切合受眾心理、陳述攀附權威、使用風險詞匯以及“春風吹又生”等特點;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社交平臺用戶面對健康類謠言的基本狀況及傳謠動機,得出當前用戶對健康類謠言的判斷力不是很強,并且“為大家好”的個人主義傾向和崇尚...
【文章來源】:廣州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一)健康傳播
(二)謠言研究
(三)相關概念界定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第二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現(xiàn)狀及產生分析
第一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產生
(一)社會條件
(二)媒介環(huán)境
(三)個人層面
第三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分析
第一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傳播模式及呈現(xiàn)形式
(一)垂直化平臺的“放射到復合放射”傳播——微信公眾號與微博
(二)熟人社區(qū)的“樹狀”傳播——微信朋友圈與QQ空間
(三)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的呈現(xiàn)形式
第二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傳播特征
(一)把握情境,切合受眾心理
(二)現(xiàn)身說法,輔以煽情
(三)材料“講究”,攀附權威
(四)風險呈現(xiàn),喚起恐懼
(五)本土改造,卷土重來
第四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動機
第一節(jié) 受眾層面
(一)用戶對健康類信息的印象感知
(二)用戶對健康信息的判斷力分析
(三)年齡層與受教育程度和健康類謠言傳播之間的關聯(lián)
(四)受訪者對健康類謠言的態(tài)度
(五)“擬劇理論”視域下的自我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媒體層面
(一)內容擴散趨勢加強與專業(yè)話語權不凸顯
(二)反饋機制的缺失
(三)社群傳播成主流傳播
第五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控制與治理
第一節(jié) 網(wǎng)民自我凈化
(一)加強受眾科學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
(二)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 媒體強化責任感
(一)源頭治理:重申“把關人”機制
(二)正視科學:拓展專業(yè)話語空間
(三)自凈機制:加強自身信息監(jiān)管
第三節(jié) 發(fā)揮立法引領保障作用
(一)加強政府控制力
(二)落實立法相關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問卷調查
附錄2 2016 —2018 十大健康類謠言年度盤點
附錄3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擬劇理論視域下UGC短視頻內容生產與傳播研究[J]. 張嵐. 傳媒. 2019(03)
[2]當代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印象”應用研究初探[J]. 肖慧. 設計. 2018(22)
[3]雙因機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謠言生成[J]. 喻國明. 新聞與寫作. 2018(03)
[4]微信健康類謠言的框架特征及其心理動力機制探析[J]. 羅政鋒,韓雋. 新聞知識. 2017(09)
[5]遏制健康謠言傳播需權威發(fā)聲[J]. 鄭文芝. 寧波通訊. 2017(09)
[6]健康類微信謠言傳播的動因與環(huán)境[J]. 楊曉旭. 青年記者. 2017(11)
[7]微信謠言的主題與特征[J]. 張志安,束開榮,何凌南. 新聞與寫作. 2016(01)
[8]基于移動醫(yī)療App的用戶健康信息需求分析[J]. 徐倩,趙文龍. 現(xiàn)代情報. 2015(11)
[9]風險傳播中知識、信任與價值的互動——以轉基因爭議為例[J]. 賈鶴鵬,范敬群,閆雋. 當代傳播. 2015(03)
[10]微博與微信謠言傳播機制與效果比較[J]. 劉高穎.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碩士論文
[1]微信平臺中健康類謠言的話語特征及擴散原因探究[D]. 劉璐.浙江大學 2018
[2]微信朋友圈中健康謠言的成因與凈化[D]. 楊嘉琪.安徽大學 2018
[3]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類謠言傳播研究[D]. 魯莎.內蒙古大學 2017
[4]社交媒體背景下健康謠言問題研究[D]. 楊靜琳.吉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641335
【文章來源】:廣州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一)健康傳播
(二)謠言研究
(三)相關概念界定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第二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現(xiàn)狀及產生分析
第一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現(xiàn)狀
第二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產生
(一)社會條件
(二)媒介環(huán)境
(三)個人層面
第三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分析
第一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傳播模式及呈現(xiàn)形式
(一)垂直化平臺的“放射到復合放射”傳播——微信公眾號與微博
(二)熟人社區(qū)的“樹狀”傳播——微信朋友圈與QQ空間
(三)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的呈現(xiàn)形式
第二節(jié)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傳播特征
(一)把握情境,切合受眾心理
(二)現(xiàn)身說法,輔以煽情
(三)材料“講究”,攀附權威
(四)風險呈現(xiàn),喚起恐懼
(五)本土改造,卷土重來
第四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傳播動機
第一節(jié) 受眾層面
(一)用戶對健康類信息的印象感知
(二)用戶對健康信息的判斷力分析
(三)年齡層與受教育程度和健康類謠言傳播之間的關聯(lián)
(四)受訪者對健康類謠言的態(tài)度
(五)“擬劇理論”視域下的自我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媒體層面
(一)內容擴散趨勢加強與專業(yè)話語權不凸顯
(二)反饋機制的缺失
(三)社群傳播成主流傳播
第五章 網(wǎng)絡社交平臺健康類謠言的控制與治理
第一節(jié) 網(wǎng)民自我凈化
(一)加強受眾科學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
(二)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 媒體強化責任感
(一)源頭治理:重申“把關人”機制
(二)正視科學:拓展專業(yè)話語空間
(三)自凈機制:加強自身信息監(jiān)管
第三節(jié) 發(fā)揮立法引領保障作用
(一)加強政府控制力
(二)落實立法相關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問卷調查
附錄2 2016 —2018 十大健康類謠言年度盤點
附錄3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擬劇理論視域下UGC短視頻內容生產與傳播研究[J]. 張嵐. 傳媒. 2019(03)
[2]當代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印象”應用研究初探[J]. 肖慧. 設計. 2018(22)
[3]雙因機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謠言生成[J]. 喻國明. 新聞與寫作. 2018(03)
[4]微信健康類謠言的框架特征及其心理動力機制探析[J]. 羅政鋒,韓雋. 新聞知識. 2017(09)
[5]遏制健康謠言傳播需權威發(fā)聲[J]. 鄭文芝. 寧波通訊. 2017(09)
[6]健康類微信謠言傳播的動因與環(huán)境[J]. 楊曉旭. 青年記者. 2017(11)
[7]微信謠言的主題與特征[J]. 張志安,束開榮,何凌南. 新聞與寫作. 2016(01)
[8]基于移動醫(yī)療App的用戶健康信息需求分析[J]. 徐倩,趙文龍. 現(xiàn)代情報. 2015(11)
[9]風險傳播中知識、信任與價值的互動——以轉基因爭議為例[J]. 賈鶴鵬,范敬群,閆雋. 當代傳播. 2015(03)
[10]微博與微信謠言傳播機制與效果比較[J]. 劉高穎.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
碩士論文
[1]微信平臺中健康類謠言的話語特征及擴散原因探究[D]. 劉璐.浙江大學 2018
[2]微信朋友圈中健康謠言的成因與凈化[D]. 楊嘉琪.安徽大學 2018
[3]基于微信平臺的健康類謠言傳播研究[D]. 魯莎.內蒙古大學 2017
[4]社交媒體背景下健康謠言問題研究[D]. 楊靜琳.吉林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641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64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