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新聞傳播論文 >

近代中國的媒介鏡像:《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研究(1927-1940)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19:03
  13世紀(jì),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形象遠播世界的歷史。晚清以降,在與世界不同民族國家的頻繁交往中,通過社會各色力量參與的建構(gòu)實踐,近代中國之形象在繼承和顛覆傳統(tǒng)認(rèn)知的過程中,開始獲得新的面向和認(rèn)同。此間,外國傳媒機構(gòu)和記者作為一股新興的力量,一躍成為20世紀(jì)以來中國近代國家形象構(gòu)建和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單元,通過他們各自多樣化的職業(yè)實踐,促生了近代中國之媒介鏡像,并對其進行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傳播。哈雷特·阿班(Hallett E. Abend)是20世紀(jì)30年代美國主流大報《紐約時報》派駐中國的重要記者之一,1927年后,他不僅擔(dān)任了《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一職,而且負責(zé)管理《紐約時報》的全部中國報道。一直到1940年底離華回國,阿班的駐華新聞實踐歷經(jīng)十五載春秋,共發(fā)表了一千余篇的中國報道。因此,阿班自身不僅是20世紀(jì)上半葉駐華美國記者中的重要代表,而且他的報道也是20世紀(jì)30年代美國主流新聞業(yè)塑造和傳播近代中國形象的關(guān)鍵文本,研究價值不言而喻。本研究試圖通過考察阿班在華十五年的新聞采訪實踐及其一千余篇的涉華報道作品,展現(xiàn)阿班及所屬媒介組織《紐約時報》如何通過其特有的新聞框架和...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xué)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54 頁

【學(xué)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導(dǎo)論:研究問題的由來
    (一) 國際新聞生產(chǎn)與國家形象
    (二) 當(dāng)代西方涉華報道與中國形象研究的現(xiàn)狀
    (三) 哈雷特·阿班的中國報道與近代中國形象的建構(gòu)
二、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的總體特征
    (一) 報道的總量與頻率分析
    (二) 報道的議題類別分析
    (三) 發(fā)稿時間、地點與版面分析
三、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的框架分析
    (一) 框架分析
    (二) 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的主導(dǎo)框架
        1. “危機中國” 的含義
        2. “危機中國” 的起源
        3. “危機中國” 背后的潛臺詞
    (三) “危機中國” 框架的呈現(xiàn)與表達
        1. 國家與政府
        2. 中國經(jīng)濟
        3. 大眾與社會生活
        4. 共產(chǎn)主義
        5. 日本侵華
四、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的案例分析
    (一) 有關(guān) “滿洲問題” 的報道
    (二) 有關(guān) “西安事變” 的報道
    (三) 有關(guān)日本侵占上海的報道
    (四) 有關(guān)新聞檢查的報道
五、哈雷特·阿班 “危機中國” 形象建構(gòu)的邏輯、策略與意涵
    (一) 中國形象的歷史性嬗變與邏輯
    (二) “危機中國” 形象建構(gòu)的話語策略
        1. 報道內(nèi)容的選擇
        2. 報道主題的歸納
        3. 信息的相關(guān)性控制
        4. 措辭的風(fēng)格
        5. 典型的話語修辭
    (三) “危機中國” 形象的意涵
六、發(fā)現(xiàn)與批判:無法超越的他者
附錄: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的樣本目錄
參考文獻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xué)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
作者在攻讀博士學(xué)位期間所參與的項目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密蘇里新聞幫”與中國[J]. 張威.  國際新聞界. 2008(10)
[2]‘他者’話語下民族認(rèn)同和民族主義的持久性[J]. 夏新蓉.  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 2008(09)
[3]對美國媒體關(guān)于西藏問題報道的思考——兼論如何改善中國對外傳播策略[J]. 陳勇,張昆.  新聞記者. 2008(08)
[4]行為者與觀察者:西方媒體對華報道中的基本歸因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J]. 鄧建國.  新聞大學(xué). 2008(02)
[5]美國四大日報涉華報道分析[J]. 周寧.  新聞記者. 2007(11)
[6]域外視點:從《紐約時報》的視角看晚清政治轉(zhuǎn)型的必要[J]. 鐘勇華.  社科縱橫(新理論版). 2007(01)
[7]《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美國人眼中的光緒慈禧[J]. 新午.  紀(jì)實. 2007(06)
[8]美國與東亞國際體系的變遷[J]. 張小明.  國際政治研究. 2007(02)
[9]2006中國國家形象——基于《紐約時報》涉華報道的文本分析[J]. 司國安,蘇金遠.  新聞知識. 2007(05)
[10]試論西安事變中新聞輿論的作用和影響[J]. 何揚鳴.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07(02)

碩士論文
[1]論《時代》周刊的中國形象建構(gòu)(1992—2004)[D]. 朱怡嵐.武漢大學(xué) 2005
[2]美國新聞雜志中的中國形象分析[D]. 熊長論.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 2003



本文編號:35588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5588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2e7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