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于文本的“迷”—WEB2.0時代中國網(wǎng)絡軍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9 07:13
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速穩(wěn)步提升,近年來我國在國防力量建設方面的投入明顯加大,進程明顯加快。與此同時,活躍在網(wǎng)絡上的一個特殊群體——網(wǎng)絡軍迷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在國家軍事信息傳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將網(wǎng)絡軍迷這一未曾被國內學界給予足夠關注的群體視為國家軍事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主體,并將其置于“迷”研究的框架內對其概念、發(fā)展沿革、現(xiàn)狀予以較為全面的描述;對迷、文本、迷群客體三者關系的探討,將文本與迷群客體相剝離,重新確立了文本在迷研究中的獨立性;對不同活動場所迷群群體架構的考察發(fā)現(xiàn),多樣化的媒介技術手段造成了群體結構的多樣性,同時也被網(wǎng)絡軍迷賦予不同傳播功能;對網(wǎng)絡軍迷文本生產活動的研究則肯定了網(wǎng)絡軍迷強大的文本生產能力,揭示了網(wǎng)絡軍迷文本同質化的原因,及其所扮演的官方“代言人”、“傳聲筒”角色;對網(wǎng)絡軍迷文本傳播路徑和功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軍迷文本傳播能夠對官方媒體信息獲取渠道起到補充作用并強化官方意見,最終形成雙贏互補關系。本研究采用網(wǎng)絡實地考察、深度訪談、文獻研究等方法,希望為國內“迷”研究工作帶來一定的啟示,并為國家在軍事信息管控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浪博客“軍事名博會”欄目
圖3-2:博客軍迷群體結構圖如圖3-2中所示,“資深”軍迷博主成為這一群體的主導力量,并對下層群體施加影響。由于互動機制的消失和傳播方式的單一,在該群體的下層結構中,普通軍迷博主、普通軍迷和非軍迷并無層級的區(qū)分,且個體間相互孤立并直接與上層相連。這也使得資深博主在客觀上成為了軍迷群體的代言人,軍迷博客則成為輸出少數(shù)人意見并擴大其傳播范圍的工具。3. 2我選擇,我鎖定一充當雷達的軍迷微博據(jù)新浪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己超過5億。伴隨著這一新興自媒體平臺的高速成長
圖3-3:微博軍迷分布形態(tài)圖如圖3-3所示,圓點代表微博平臺上的普通軍迷,而五星則代表具有較多粉絲的注意力集中點,五星的大小顯示了其擁有粉絲數(shù)量的多少。該圖旨在表現(xiàn)注意力集中點的存在和微博軍迷個體間信息傳播關系的復雜性,它們可能與任何個體發(fā)生聯(lián)系,唯獨無法孤立地存在于這個平臺之上。同時,在這一平臺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傳播權利中心,普通軍迷與注意力集中點存在轉換的可能。這也是無法單獨依靠該平臺形成具有明確共同目標的軍迷組織的重要原因之一。2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wǎng)絡群體成員身份認同的建構途徑——以“絕望主婦”迷群為例[J]. 譚文若. 新聞界. 2012(17)
[2]網(wǎng)絡軍迷:請守住法律底線[J]. 王威. 檢察風云. 2012(17)
[3]民間軍事網(wǎng)站的輿論特征探析[J]. 劉永昶,樓靜. 軍事記者. 2012(07)
[4]微博粉絲的主體特征與生成機制[J]. 靖鳴,王容. 視聽. 2012(03)
[5]網(wǎng)絡迷群體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 朱麗麗. 編輯學刊. 2012(01)
[6]由中國“軍迷”說開去[J]. 吳瑋佳. 國防. 2011(05)
[7]粉絲現(xiàn)象的傳媒倫理反思[J]. 陳娟. 今傳媒. 2011(01)
[8]網(wǎng)絡空間中迷的文本創(chuàng)作及其意涵[J]. 楊嫚.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9]論大眾媒介對粉絲形象的建構[J]. 蔡騏.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0(02)
[10]試析西方“迷研究”的三次浪潮和新的發(fā)展方向[J]. 鄧惟佳. 國際新聞界. 2009(10)
碩士論文
[1]大眾傳播媒介對粉絲亞文化的再現(xiàn)[D]. 楊培.蘇州大學 2013
[2]基于TLF字幕組的網(wǎng)絡社區(qū)迷群認同機制研究[D]. 江寧.福建師范大學 2012
[3]網(wǎng)絡時代“粉絲”受眾對偶像文本的解讀和傳播[D]. 王策.遼寧大學 2012
[4]電視娛樂真人秀節(jié)目的“粉絲”研究[D]. 于淼.遼寧大學 2011
[5]電視傳播中的“粉絲”現(xiàn)象研究[D]. 毛娜.湖南師范大學 2009
[6]共享游戲:從傳播“儀式觀”看網(wǎng)絡時代的電視迷群文化[D]. 陸亨.中國人民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84872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浪博客“軍事名博會”欄目
圖3-2:博客軍迷群體結構圖如圖3-2中所示,“資深”軍迷博主成為這一群體的主導力量,并對下層群體施加影響。由于互動機制的消失和傳播方式的單一,在該群體的下層結構中,普通軍迷博主、普通軍迷和非軍迷并無層級的區(qū)分,且個體間相互孤立并直接與上層相連。這也使得資深博主在客觀上成為了軍迷群體的代言人,軍迷博客則成為輸出少數(shù)人意見并擴大其傳播范圍的工具。3. 2我選擇,我鎖定一充當雷達的軍迷微博據(jù)新浪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己超過5億。伴隨著這一新興自媒體平臺的高速成長
圖3-3:微博軍迷分布形態(tài)圖如圖3-3所示,圓點代表微博平臺上的普通軍迷,而五星則代表具有較多粉絲的注意力集中點,五星的大小顯示了其擁有粉絲數(shù)量的多少。該圖旨在表現(xiàn)注意力集中點的存在和微博軍迷個體間信息傳播關系的復雜性,它們可能與任何個體發(fā)生聯(lián)系,唯獨無法孤立地存在于這個平臺之上。同時,在這一平臺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傳播權利中心,普通軍迷與注意力集中點存在轉換的可能。這也是無法單獨依靠該平臺形成具有明確共同目標的軍迷組織的重要原因之一。2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網(wǎng)絡群體成員身份認同的建構途徑——以“絕望主婦”迷群為例[J]. 譚文若. 新聞界. 2012(17)
[2]網(wǎng)絡軍迷:請守住法律底線[J]. 王威. 檢察風云. 2012(17)
[3]民間軍事網(wǎng)站的輿論特征探析[J]. 劉永昶,樓靜. 軍事記者. 2012(07)
[4]微博粉絲的主體特征與生成機制[J]. 靖鳴,王容. 視聽. 2012(03)
[5]網(wǎng)絡迷群體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J]. 朱麗麗. 編輯學刊. 2012(01)
[6]由中國“軍迷”說開去[J]. 吳瑋佳. 國防. 2011(05)
[7]粉絲現(xiàn)象的傳媒倫理反思[J]. 陳娟. 今傳媒. 2011(01)
[8]網(wǎng)絡空間中迷的文本創(chuàng)作及其意涵[J]. 楊嫚.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9]論大眾媒介對粉絲形象的建構[J]. 蔡騏.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0(02)
[10]試析西方“迷研究”的三次浪潮和新的發(fā)展方向[J]. 鄧惟佳. 國際新聞界. 2009(10)
碩士論文
[1]大眾傳播媒介對粉絲亞文化的再現(xiàn)[D]. 楊培.蘇州大學 2013
[2]基于TLF字幕組的網(wǎng)絡社區(qū)迷群認同機制研究[D]. 江寧.福建師范大學 2012
[3]網(wǎng)絡時代“粉絲”受眾對偶像文本的解讀和傳播[D]. 王策.遼寧大學 2012
[4]電視娛樂真人秀節(jié)目的“粉絲”研究[D]. 于淼.遼寧大學 2011
[5]電視傳播中的“粉絲”現(xiàn)象研究[D]. 毛娜.湖南師范大學 2009
[6]共享游戲:從傳播“儀式觀”看網(wǎng)絡時代的電視迷群文化[D]. 陸亨.中國人民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848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48487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