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中文網的“薩德”涉華報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11:17
《朝鮮日報》創(chuàng)辦于1920年3月5日,是韓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報紙。上世紀末,《朝鮮日報》積極應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開創(chuàng)了《朝鮮日報》的中文網絡版,向廣大中國網友提供韓國的最新動態(tài)以及全球焦點事件的評論。其中,中韓關系一直是《朝鮮日報》中文網關注的核心。2016年7月8日,美韓宣布部署“薩德”系統(tǒng),中國外交部同日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韓關系至此轉冷。針對“薩德”事件,《朝鮮日報》中文網從多角度出發(fā),跟蹤報道了全過程。截止2017年12月,《朝鮮日報》中文網“薩德”涉華報道共246篇,就其報道內容而言,將“薩德”事件導致中韓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歸結于朝核問題,并把中國塑造成無理的報復者,完全無視“薩德”事件對中國利益的傷害,且在報道中煽動韓國的民族情緒,既寄希望于美國又渴望中韓關系回暖,體現(xiàn)出大國之間騎墻觀望的心態(tài)。此外,就《朝鮮日報》中文網“薩德”涉華報道的視覺呈現(xiàn)而言,全景式的新聞圖片、可視化數據和示意圖是其亮點所在,將紛繁復雜的“薩德”新聞轉化為簡潔明了的視覺要素,調動了色彩、圖表、圖形等多種元素,形象地將“薩德”事件全貌呈現(xiàn)出來。但是,《朝鮮日報》中文網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缺乏...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2中國游客進入日本名古屋的一個小型免稅店??
圖2.3韓國免稅店往日中國游客爆滿的柜臺無人問津??“”
?-?-?-■??圖2.3韓國免稅店往日中國游客爆滿的柜臺無人問津??2.2?“薩德”涉華報道的關鍵詞組??新聞關鍵詞是從新聞中提取出來,能夠充分表達新聞內容的簡練而又具有概??括性的詞組。新聞關鍵詞高度概括了新聞的核心,準確反映了主題概念,還可以??解釋新聞最核心的內容,方便讀者對文章主旨做出判斷。綜合分析《朝鮮日報》??中文網關于“薩德”的兩百余篇報道,經過分析統(tǒng)計和比對,總結其新聞報道的??關鍵詞(占10%以上)和詞頻統(tǒng)計大致如下:??350??300??300?fss??250?1??200?I?189?179?^9??:;1?D?i?I?d??報.復?朝核?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國家形象變化及啟示——基于《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2—2015年)[J]. 何高平.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16(04)
[2]習近平關于我國外交戰(zhàn)略重要思想評析[J]. 謝曉光,趙明遠.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01)
[3]《紐約時報》涉華報道中的消息來源與新聞話語分析[J]. 王晨燕. 新聞界. 2014(22)
[4]樸槿惠政府的對內與對外政策解析[J]. 洪靜. 黃海學術論壇. 2014(01)
[5]中韓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 張鍵. 當代韓國. 2014(01)
[6]中韓關系:二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 劉群. 當代韓國. 2013(04)
[7]樸槿惠總統(tǒng)訪華后的中韓、中朝關系與朝鮮半島局勢[J]. 魏志江,王宇涵.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3(05)
[8]提升中韓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J]. 劉雪蓮,邢樹君.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5)
[9]樸槿惠執(zhí)政后中韓關系發(fā)展趨勢分析[J]. 張英. 東北亞外語研究. 2013(01)
[10]中韓關系二十年:成就與問題[J]. 張慧智,王簫軻.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3(01)
博士論文
[1]話語權博弈:中國事件的外媒報道與中國媒體應對[D]. 孟慧麗.復旦大學 2012
[2]編輯部場域中的新聞生產[D]. 張志安.復旦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人民日報》《朝日新聞》對對方自然災難報道比較分析[D]. 駱喆.內蒙古大學 2017
[2]俄羅斯新聞周刊《論據與事實》涉華報道研究(2012-2015)[D]. 張思雨.吉林大學 2016
[3]共主體營銷視角下中國國家形象對韓國的傳播研究[D]. 俞朱美.東北財經大學 2013
[4]中日報紙災難新聞報道比較研究[D]. 裴昱.山西大學 2013
[5]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策略研究[D]. 張亞菲.華東師范大學 2013
[6]日媒在華官方微博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 余曉辰.復旦大學 2013
[7]從韓國媒體涉華報道看中韓關系[D]. 李韶敏.外交學院 2012
[8]美國主流媒體2011年涉華報道框架研究[D]. 李夢悅.西南政法大學 2012
[9]重大事件報道與國家形象建構研究[D]. 葉苗樂.復旦大學 2011
[10]媒介國家形象“他塑”研究[D]. 馮韶文.暨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38225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2中國游客進入日本名古屋的一個小型免稅店??
圖2.3韓國免稅店往日中國游客爆滿的柜臺無人問津??“”
?-?-?-■??圖2.3韓國免稅店往日中國游客爆滿的柜臺無人問津??2.2?“薩德”涉華報道的關鍵詞組??新聞關鍵詞是從新聞中提取出來,能夠充分表達新聞內容的簡練而又具有概??括性的詞組。新聞關鍵詞高度概括了新聞的核心,準確反映了主題概念,還可以??解釋新聞最核心的內容,方便讀者對文章主旨做出判斷。綜合分析《朝鮮日報》??中文網關于“薩德”的兩百余篇報道,經過分析統(tǒng)計和比對,總結其新聞報道的??關鍵詞(占10%以上)和詞頻統(tǒng)計大致如下:??350??300??300?fss??250?1??200?I?189?179?^9??:;1?D?i?I?d??報.復?朝核?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國家形象變化及啟示——基于《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2—2015年)[J]. 何高平.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16(04)
[2]習近平關于我國外交戰(zhàn)略重要思想評析[J]. 謝曉光,趙明遠.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 2015(01)
[3]《紐約時報》涉華報道中的消息來源與新聞話語分析[J]. 王晨燕. 新聞界. 2014(22)
[4]樸槿惠政府的對內與對外政策解析[J]. 洪靜. 黃海學術論壇. 2014(01)
[5]中韓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 張鍵. 當代韓國. 2014(01)
[6]中韓關系:二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 劉群. 當代韓國. 2013(04)
[7]樸槿惠總統(tǒng)訪華后的中韓、中朝關系與朝鮮半島局勢[J]. 魏志江,王宇涵.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3(05)
[8]提升中韓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J]. 劉雪蓮,邢樹君.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05)
[9]樸槿惠執(zhí)政后中韓關系發(fā)展趨勢分析[J]. 張英. 東北亞外語研究. 2013(01)
[10]中韓關系二十年:成就與問題[J]. 張慧智,王簫軻.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3(01)
博士論文
[1]話語權博弈:中國事件的外媒報道與中國媒體應對[D]. 孟慧麗.復旦大學 2012
[2]編輯部場域中的新聞生產[D]. 張志安.復旦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人民日報》《朝日新聞》對對方自然災難報道比較分析[D]. 駱喆.內蒙古大學 2017
[2]俄羅斯新聞周刊《論據與事實》涉華報道研究(2012-2015)[D]. 張思雨.吉林大學 2016
[3]共主體營銷視角下中國國家形象對韓國的傳播研究[D]. 俞朱美.東北財經大學 2013
[4]中日報紙災難新聞報道比較研究[D]. 裴昱.山西大學 2013
[5]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策略研究[D]. 張亞菲.華東師范大學 2013
[6]日媒在華官方微博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D]. 余曉辰.復旦大學 2013
[7]從韓國媒體涉華報道看中韓關系[D]. 李韶敏.外交學院 2012
[8]美國主流媒體2011年涉華報道框架研究[D]. 李夢悅.西南政法大學 2012
[9]重大事件報道與國家形象建構研究[D]. 葉苗樂.復旦大學 2011
[10]媒介國家形象“他塑”研究[D]. 馮韶文.暨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38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33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