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新聞人陳獨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1 04:57
陳獨秀是在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有重要影響的政治人物,亦是中國新聞史尤其是民國新聞史人物研究中繞不過去的“新聞人”。不同于政治學領域主要從政治的角度研究陳獨秀,本文旨在從“新聞人”側面探析陳獨秀的新聞活動及觀念;在完整研究陳獨秀新聞活動實踐基礎上,側重探討陳獨秀新聞活動與中國共產黨早期新聞體制、共產國際之關系等以往相關研究中未得到應有關注卻無法回避的問題,進而對“新聞人”陳獨秀之特征、得失做較為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本文對“新聞人”陳獨秀研究涉及其新聞道路、新聞活動、新聞思想三個層面,此亦構成文章主體的邏輯線索。本文首先研究了陳獨秀新聞道路及轉折,探析他從康梁派、革命派,到共產黨、托派新聞道路的四次轉折及動因。認為陳獨秀新聞道路轉折由他特定時期政治理念及行動所決定,“根據歷史及現時之事變發(fā)展”的“新聞人”特質也構成其政治理念的一種特色。其次研究了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新聞體制的社會背景、思想基礎、主要舉措及基本內容。認為陳獨秀高度重視以黨報為核心的新聞體系化、制度化運作,在共產革命舞臺上通過制度建設充分挖掘新聞之“用”,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再則從排拒、接受...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21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的現狀述評
一、陳獨秀生平與思想的研究
二、從政治史、思想史角度研究陳獨秀新聞活動
三、在新聞史視野中研究陳獨秀新聞活動及新聞思想
四、相關研究的不足及進一步開拓空間
第三節(jié) 研究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三、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陳獨秀新聞道路的轉折及動因
第一節(jié) 家庭環(huán)境、留洋教育及早年經歷
一、家庭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教育
二、汲取西學及留洋經歷
三、早年社會政治活動及辦報主張
第二節(jié) 從《安徽俗話報》到《青年雜志》
一、從《國民日日報》到《安徽俗話報》
二、從愛國宣傳到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第三節(jié) 從同人報《新青年》到共產黨機關報《新青年》
一、袁世凱倒臺后政局變動與陳獨秀借《新青年》論政
二、《每周評論》創(chuàng)辦與陳獨秀時事評論激進化
三、“五四”后《新青年》轉向階級立場的動因
第四節(jié) 從依托《新青年》到創(chuàng)辦《向導》等系列黨報
一、建黨理論宣傳:《新青年》為核心的報刊網絡
二、創(chuàng)辦以“革命動員”為主旨的《向導》等系列黨報之動因
三、作為中共領導人陳獨秀新聞活動的題旨情境
第五節(jié) 從中共黨報領導到托派雜志主將
一、從共產黨領導人轉向托派領導人的動因
二、托陳派政治主張及新聞宣傳活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聞人陳獨秀與中共早期新聞體制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社會政治背景
一、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社會政治語境
二、國共合作的處境及壓力
三、蘇俄新聞體制的直接影響
第二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思想基礎
一、報刊的政治方向及差異化的報刊宣傳路徑
二、俄共(布)組織建設的理念及對新聞體制的認識
第三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舉措
一、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機關報體系
二、探索中共早期新聞宣傳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
三、中共早期新聞宣傳骨干隊伍的建設
第四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基本內容
一、領導體制和運行制度
二、編輯、出版、發(fā)行的新聞管理工作機構
三、政治報、理論報、工農青年婦女報等報刊宣傳體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新聞人陳獨秀與共產國際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建黨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力求經濟獨立:共產國際與《新青年》改組的經費問題
二、建黨主張的堅守與調整:共產國際與《新青年》掀起的思想論爭
三、黨報發(fā)展的困境及陳獨秀對共產國際態(tài)度的轉變
第二節(jié) 民主革命綱領制定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共產國際對“一大”前后報刊宣傳批評及國內輿論壓力
二、陳獨秀的應對:《向導》宣傳政策及策略的形成
三、《向導》為代表的黨報宣傳政策及策略之影響
第三節(jié) 大革命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政策與陳獨秀“三大”前后新聞言論趨向
二、國共合作初期的共產國際政策與陳獨秀黨報時評
三、國共分裂危機中共產國際政策與陳獨秀的黨報時評
四、大革命中陳獨秀新聞活動的得失
第四節(jié) 托派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之關系
一、共產國際與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的轉折
二、托派旗幟下的新聞活動及其對共產國際的態(tài)度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陳獨秀的新聞理念研究
第一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主要淵源
一、傳統(tǒng)“士”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精英意識的現代轉換
二、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及其新聞理念的汲取
三、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新聞理念
第二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演變脈絡
一、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追求中以政治為本位的新聞理念
二、共產革命追求中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的新聞理念
三、作為中共新路線“反對派”的陳獨秀新聞理念
第三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特征探討
一、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政治特征
二、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思想特征
三、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實踐特征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對新聞人陳獨秀的認識和評價
第一節(jié) 頗具鮮明政治個性和性格特征的“書生”新聞人
一、從議政到革命的“書生人格”
二、革命舞臺的“書生”政見
三、棄絕中庸之道的“書生”個性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革命”新聞人
一、初步提出中共新聞體制建設的基本理念
二、建構中共早期新聞體制
三、領導創(chuàng)建的中共早期新聞體制之歷史地位
第三節(jié) 因錯就錯、迷途未返在新聞史上留痕的“悲劇”新聞人
一、選擇托派使其“改造中國”的理想陷入困境
二、堅守“反對派”立場使中國革命遭受損失
三、基于民族大義的抗戰(zhàn)宣傳遭遇尷尬結局
結語
附錄·陳獨秀新聞活動日錄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陳獨秀遺文資料的整理與出版[J]. 徐光壽. 安徽史學. 2017(01)
[2]利益與“主義”——陳獨秀的廣東之行與“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再探[J]. 王雪楠. 黨史博采(理論). 2016(03)
[3]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民主思想的演變[J]. 歐陽軍喜. 中共黨史研究. 2015(12)
[4]旅莫支部歸國干部與大革命期間中共組織制度的改造[J]. 孫會修. 中共黨史研究. 2015(05)
[5]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J]. 楊俊,程恩富. 中國社會科學. 2014(09)
[6]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宣傳工作比較[J]. 盧毅. 黨的文獻. 2014(04)
[7]陳獨秀的近代“文界革命”實踐——以桐城派末流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為中心[J]. 張器友. 人文雜志. 2013(07)
[8]陳獨秀與“五四”后《新青年》的轉向[J]. 羅志田. 天津社會科學. 2013(03)
[9]陳獨秀“二次革命論”的來龍去脈——早期中共黨史問題研究[J]. 朱洪. 學術界. 2013(05)
[10]《揚子江形勢論略》考[J]. 陳長松.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2)
博士論文
[1]陳獨秀報刊活動及報刊思想研究[D]. 魏劍美.湖南師范大學 2015
[2]陳獨秀前期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1897-1921)[D]. 陳長松.暨南大學 2012
[3]《安徽俗話報》研究[D]. 黃曉虹.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4858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21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的現狀述評
一、陳獨秀生平與思想的研究
二、從政治史、思想史角度研究陳獨秀新聞活動
三、在新聞史視野中研究陳獨秀新聞活動及新聞思想
四、相關研究的不足及進一步開拓空間
第三節(jié) 研究的主要內容、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三、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陳獨秀新聞道路的轉折及動因
第一節(jié) 家庭環(huán)境、留洋教育及早年經歷
一、家庭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教育
二、汲取西學及留洋經歷
三、早年社會政治活動及辦報主張
第二節(jié) 從《安徽俗話報》到《青年雜志》
一、從《國民日日報》到《安徽俗話報》
二、從愛國宣傳到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第三節(jié) 從同人報《新青年》到共產黨機關報《新青年》
一、袁世凱倒臺后政局變動與陳獨秀借《新青年》論政
二、《每周評論》創(chuàng)辦與陳獨秀時事評論激進化
三、“五四”后《新青年》轉向階級立場的動因
第四節(jié) 從依托《新青年》到創(chuàng)辦《向導》等系列黨報
一、建黨理論宣傳:《新青年》為核心的報刊網絡
二、創(chuàng)辦以“革命動員”為主旨的《向導》等系列黨報之動因
三、作為中共領導人陳獨秀新聞活動的題旨情境
第五節(jié) 從中共黨報領導到托派雜志主將
一、從共產黨領導人轉向托派領導人的動因
二、托陳派政治主張及新聞宣傳活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聞人陳獨秀與中共早期新聞體制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社會政治背景
一、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社會政治語境
二、國共合作的處境及壓力
三、蘇俄新聞體制的直接影響
第二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思想基礎
一、報刊的政治方向及差異化的報刊宣傳路徑
二、俄共(布)組織建設的理念及對新聞體制的認識
第三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舉措
一、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機關報體系
二、探索中共早期新聞宣傳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
三、中共早期新聞宣傳骨干隊伍的建設
第四節(jié) 陳獨秀領導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基本內容
一、領導體制和運行制度
二、編輯、出版、發(fā)行的新聞管理工作機構
三、政治報、理論報、工農青年婦女報等報刊宣傳體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新聞人陳獨秀與共產國際關系研究
第一節(jié) 建黨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力求經濟獨立:共產國際與《新青年》改組的經費問題
二、建黨主張的堅守與調整:共產國際與《新青年》掀起的思想論爭
三、黨報發(fā)展的困境及陳獨秀對共產國際態(tài)度的轉變
第二節(jié) 民主革命綱領制定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共產國際對“一大”前后報刊宣傳批評及國內輿論壓力
二、陳獨秀的應對:《向導》宣傳政策及策略的形成
三、《向導》為代表的黨報宣傳政策及策略之影響
第三節(jié) 大革命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關系
一、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政策與陳獨秀“三大”前后新聞言論趨向
二、國共合作初期的共產國際政策與陳獨秀黨報時評
三、國共分裂危機中共產國際政策與陳獨秀的黨報時評
四、大革命中陳獨秀新聞活動的得失
第四節(jié) 托派時期陳獨秀新聞活動與共產國際之關系
一、共產國際與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的轉折
二、托派旗幟下的新聞活動及其對共產國際的態(tài)度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陳獨秀的新聞理念研究
第一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主要淵源
一、傳統(tǒng)“士”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精英意識的現代轉換
二、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及其新聞理念的汲取
三、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新聞理念
第二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演變脈絡
一、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追求中以政治為本位的新聞理念
二、共產革命追求中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的新聞理念
三、作為中共新路線“反對派”的陳獨秀新聞理念
第三節(jié) 陳獨秀新聞理念的特征探討
一、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政治特征
二、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思想特征
三、政治本位新聞理念的實踐特征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對新聞人陳獨秀的認識和評價
第一節(jié) 頗具鮮明政治個性和性格特征的“書生”新聞人
一、從議政到革命的“書生人格”
二、革命舞臺的“書生”政見
三、棄絕中庸之道的“書生”個性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建中共早期新聞體制的“革命”新聞人
一、初步提出中共新聞體制建設的基本理念
二、建構中共早期新聞體制
三、領導創(chuàng)建的中共早期新聞體制之歷史地位
第三節(jié) 因錯就錯、迷途未返在新聞史上留痕的“悲劇”新聞人
一、選擇托派使其“改造中國”的理想陷入困境
二、堅守“反對派”立場使中國革命遭受損失
三、基于民族大義的抗戰(zhàn)宣傳遭遇尷尬結局
結語
附錄·陳獨秀新聞活動日錄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情況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陳獨秀遺文資料的整理與出版[J]. 徐光壽. 安徽史學. 2017(01)
[2]利益與“主義”——陳獨秀的廣東之行與“無政府主義論戰(zhàn)”再探[J]. 王雪楠. 黨史博采(理論). 2016(03)
[3]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民主思想的演變[J]. 歐陽軍喜. 中共黨史研究. 2015(12)
[4]旅莫支部歸國干部與大革命期間中共組織制度的改造[J]. 孫會修. 中共黨史研究. 2015(05)
[5]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J]. 楊俊,程恩富. 中國社會科學. 2014(09)
[6]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宣傳工作比較[J]. 盧毅. 黨的文獻. 2014(04)
[7]陳獨秀的近代“文界革命”實踐——以桐城派末流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為中心[J]. 張器友. 人文雜志. 2013(07)
[8]陳獨秀與“五四”后《新青年》的轉向[J]. 羅志田. 天津社會科學. 2013(03)
[9]陳獨秀“二次革命論”的來龍去脈——早期中共黨史問題研究[J]. 朱洪. 學術界. 2013(05)
[10]《揚子江形勢論略》考[J]. 陳長松.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2)
博士論文
[1]陳獨秀報刊活動及報刊思想研究[D]. 魏劍美.湖南師范大學 2015
[2]陳獨秀前期報刊實踐與傳播思想研究(1897-1921)[D]. 陳長松.暨南大學 2012
[3]《安徽俗話報》研究[D]. 黃曉虹.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4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31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