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倦怠及用戶轉移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30 12:04
《2018年騰訊第二季度及中期業(yè)績財務報告》中的經營數據顯示,QQ月活躍賬戶數為8.03億,比去年同期下降5.5%;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9.9%。在整體網絡大環(huán)境及網民數量變化不大的情形下,QQ用戶數量的下降和微信用戶的迅猛增長反映出QQ用戶的不持續(xù)使用行為以及用戶轉移到微信的現(xiàn)實狀況。本文以社交媒體用戶從使用QQ軟件轉移到使用微信軟件為研究線索,基于扎根理論對25名社交媒體高頻使用者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將訪談數據經過開放式編碼形成23個范疇,依據各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lián)系,經過主軸編碼后將其歸納為6個主范疇,分別為:個人因素、外界環(huán)境因素、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社交媒體倦怠和用戶轉移。通過選擇性編碼采用開發(fā)“故事線”的方式將6個主范疇串聯(lián)組成關系結構,從而形成六個理論框架,分別為:個人因素對社交媒體倦怠的影響、環(huán)境因素對個人認知的影響、推力因素對社交媒體倦怠的影響、拉力因素對用戶轉移的影響、環(huán)境因素對用戶轉移的影響、社交媒體倦怠對用戶轉移的影響,探究并解釋了騰訊QQ用戶不持續(xù)使用該軟件并轉換使用微信的機理,進而闡述社交媒體倦怠與用戶轉移...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努力-獎勵不平衡模型??
圖 2 壓力-緊張-結果模型統(tǒng)的角度來看,以社交媒體特征為代表的社交媒壓力,從而導致負面后果。在社交媒體領域的 SSO為任何對社交媒體用戶來說令人感到討厭或具有破
扎根理論五階段程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媒體平臺UGC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 顧潤德,陳媛媛.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9(03)
[2]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我國社交媒體熱點主題研究[J]. 顧潤德.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9(01)
[3]基于扎根理論的社交媒體用戶轉移行為特征研究[J]. 賈若男,王晰巍. 圖書館學研究. 2018(17)
[4]倦怠視角下社交媒體用戶不持續(xù)使用意愿研究[J]. 郭佳,曹芬芳. 情報科學. 2018(09)
[5]社會化媒體不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盧珈璟,唐可月,閔慶飛. 情報科學. 2018(08)
[6]碎片化的枷鎖:基于扎根理論的社交媒體使用研究[J]. Jhony Choon Yeong Ng,喬何,譚清美. 宜賓學院學報. 2018(07)
[7]在線用戶社區(qū)成員持續(xù)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認知—情感—意動”理論視角[J]. 原欣偉,竇天苗,李延,李雨萌. 現(xiàn)代情報. 2018(05)
[8]社交媒體用戶不持續(xù)使用和轉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 代寶,鄧艾雯. 情報科學. 2018(05)
[9]認知負荷視角下社交媒體用戶倦怠及消極使用行為研究——以微信為例[J]. 李旭,劉魯川,張冰倩. 圖書館論壇. 2018(11)
[10]社交媒體用戶的負面情緒與消極使用行為研究評述[J]. 劉魯川,李旭,張冰倩. 情報雜志. 2018(01)
博士論文
[1]理解博客用戶向微博的轉移[D]. 曹雄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輿論引導論[D]. 劉春波.武漢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社交媒體倦怠及其成因分析[D]. 成吉.南京大學 2018
[2]社交媒體惓怠的量表編制[D]. 張慶芳.廈門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57712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努力-獎勵不平衡模型??
圖 2 壓力-緊張-結果模型統(tǒng)的角度來看,以社交媒體特征為代表的社交媒壓力,從而導致負面后果。在社交媒體領域的 SSO為任何對社交媒體用戶來說令人感到討厭或具有破
扎根理論五階段程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媒體平臺UGC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 顧潤德,陳媛媛.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9(03)
[2]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我國社交媒體熱點主題研究[J]. 顧潤德.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9(01)
[3]基于扎根理論的社交媒體用戶轉移行為特征研究[J]. 賈若男,王晰巍. 圖書館學研究. 2018(17)
[4]倦怠視角下社交媒體用戶不持續(xù)使用意愿研究[J]. 郭佳,曹芬芳. 情報科學. 2018(09)
[5]社會化媒體不持續(xù)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盧珈璟,唐可月,閔慶飛. 情報科學. 2018(08)
[6]碎片化的枷鎖:基于扎根理論的社交媒體使用研究[J]. Jhony Choon Yeong Ng,喬何,譚清美. 宜賓學院學報. 2018(07)
[7]在線用戶社區(qū)成員持續(xù)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認知—情感—意動”理論視角[J]. 原欣偉,竇天苗,李延,李雨萌. 現(xiàn)代情報. 2018(05)
[8]社交媒體用戶不持續(xù)使用和轉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 代寶,鄧艾雯. 情報科學. 2018(05)
[9]認知負荷視角下社交媒體用戶倦怠及消極使用行為研究——以微信為例[J]. 李旭,劉魯川,張冰倩. 圖書館論壇. 2018(11)
[10]社交媒體用戶的負面情緒與消極使用行為研究評述[J]. 劉魯川,李旭,張冰倩. 情報雜志. 2018(01)
博士論文
[1]理解博客用戶向微博的轉移[D]. 曹雄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輿論引導論[D]. 劉春波.武漢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社交媒體倦怠及其成因分析[D]. 成吉.南京大學 2018
[2]社交媒體惓怠的量表編制[D]. 張慶芳.廈門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57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25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