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語言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3 01:11
有聲語言從向大眾傳播開始,就與人際傳播有了分野。傳播行為的群體性、傳播利益的公共性和言語接收交流的共同性,使得傳播主體必須擯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狹隘觀念,從生存空間進入規(guī)范空間。規(guī)范空間的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其前瞻性、警示性與引領性,其向世人垂范的壓力與動力,就突出表現(xiàn)在話筒、鏡頭前這“在場”的、被傳播主體所掌控的有聲語言和副語言的表達之中。本文所論“有聲語言傳播主體的創(chuàng)作自覺問題”,以規(guī)范空間文字語言和內部語言的形態(tài)轉化為邏輯起點,以有聲語言語感的生成與表現(xiàn)為核心范疇,強調傳播主體緊隨時代發(fā)展脈搏,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追求“中華民族有聲語言表達的典范”為指歸,上下求索。具體分為三個部分論述。第一部分(緒論、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論述什么是大眾傳播中的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成機制。大眾傳播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的核心在于:由文字語言、內部語言向有聲語言“達意、表情、言志、傳神”的“轉化”。由于接受主體的廣泛、多層,創(chuàng)作依據(jù)的間接、單一,模糊和遮掩著傳播主體有聲語言通貫整體的“最高任務”,即播講目的的統(tǒng)率。而無目的的表達不是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自覺首先要解決“目的是魂”的問題。由此出...
【文章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簡明摘要
Abstract
文獻綜述
緒論
第一節(jié) 有聲語言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問題研究的緣由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的含義和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產生的基礎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語言傳播的規(guī)范性是形成創(chuàng)作自覺的基點
第一節(jié) 言為心聲,語境制約
第二節(jié)“非說不可”,目的為魂
第三節(jié)“非下苦功不可”蘊涵工具與文化兩個層面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作重心:形態(tài)“轉化”
第五節(jié) 催生精品:創(chuàng)作理想
第二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生成機制
第一節(jié) 意識形態(tài)鉗制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的主體認知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有聲語言內涵的主體修煉
第三節(jié) 文化融合引發(fā)有聲語言闡釋的主體辨證
第四節(jié) “不在場”與“在場”構成有聲語言整體和諧的主體關注
第五節(jié) 格調語勢造就有聲語言氣氛印象的主體把握
第六節(jié) 從生存自發(fā)、規(guī)范自律到審美自覺的主體感悟
第三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學術理路
第一節(jié) 字正腔圓的蘊涵性
第二節(jié) 多重感受的復合性
第三節(jié) 感性差異的具體性
第四節(jié) 知性綜合的必要性
第五節(jié) 理性思辨的重要性
第六節(jié) 悟性生發(fā)的趨向性
第四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語感通悟
第一節(jié) 文本思維和超文本思維構筑了有聲語言表達的立體空間
第二節(jié) 聲符世界的創(chuàng)造開啟著傳播主體語感通悟的大門
第三節(jié) 音聲表達和審美尺度是傳播主體人文精神的活力展現(xiàn)
第五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視域融合”
第一節(jié) 傳播主體的理解感受是“視域融合”的主要元素
第二節(jié) 強化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是實現(xiàn)主體間性的前提
第三節(jié) 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視域融合”中的文化體認
第六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民族文化根基
第一節(jié) 人文性和民族性是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兩面旗幟
第二節(jié) 從由外向內的約束轉向由內而外的自覺
第三節(jié) 追求民族氣派和品位 “習慣成自然”
第七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整體和諧
第一節(jié) 語言功力和語言的功力能互相反映、包容卻不可替代
第二節(jié) 語言的功力是語言功力的折射和凝聚
第三節(jié)“言盡其意”、“得意忘言”的話語和諧
第四節(jié) 善于傾聽、敏于應對的和諧會話
第五節(jié) 講事有序、析理入微的多重和諧
第六節(jié) 傳播主體的創(chuàng)作自覺與自律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方言傳播為哪般?[J]. 凌越. 視聽縱橫. 2005(06)
[2]外交構想力與軟權力的形成[J]. 龍小農. 國際觀察. 2005(05)
[3]難以拒絕的誘惑——《精神家園》導引詞創(chuàng)作分析[J]. 楊順安. 視聽縱橫. 2005(05)
[4]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J]. 張小明. 美國研究. 2005(01)
[5]電視文化雅俗的歷史反視[J]. 王黑特. 現(xiàn)代傳播. 2001(04)
本文編號:3031730
【文章來源】: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簡明摘要
Abstract
文獻綜述
緒論
第一節(jié) 有聲語言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問題研究的緣由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的含義和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產生的基礎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作自覺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語言傳播的規(guī)范性是形成創(chuàng)作自覺的基點
第一節(jié) 言為心聲,語境制約
第二節(jié)“非說不可”,目的為魂
第三節(jié)“非下苦功不可”蘊涵工具與文化兩個層面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作重心:形態(tài)“轉化”
第五節(jié) 催生精品:創(chuàng)作理想
第二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生成機制
第一節(jié) 意識形態(tài)鉗制有聲語言創(chuàng)作的主體認知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有聲語言內涵的主體修煉
第三節(jié) 文化融合引發(fā)有聲語言闡釋的主體辨證
第四節(jié) “不在場”與“在場”構成有聲語言整體和諧的主體關注
第五節(jié) 格調語勢造就有聲語言氣氛印象的主體把握
第六節(jié) 從生存自發(fā)、規(guī)范自律到審美自覺的主體感悟
第三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學術理路
第一節(jié) 字正腔圓的蘊涵性
第二節(jié) 多重感受的復合性
第三節(jié) 感性差異的具體性
第四節(jié) 知性綜合的必要性
第五節(jié) 理性思辨的重要性
第六節(jié) 悟性生發(fā)的趨向性
第四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語感通悟
第一節(jié) 文本思維和超文本思維構筑了有聲語言表達的立體空間
第二節(jié) 聲符世界的創(chuàng)造開啟著傳播主體語感通悟的大門
第三節(jié) 音聲表達和審美尺度是傳播主體人文精神的活力展現(xiàn)
第五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視域融合”
第一節(jié) 傳播主體的理解感受是“視域融合”的主要元素
第二節(jié) 強化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是實現(xiàn)主體間性的前提
第三節(jié) 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視域融合”中的文化體認
第六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民族文化根基
第一節(jié) 人文性和民族性是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的兩面旗幟
第二節(jié) 從由外向內的約束轉向由內而外的自覺
第三節(jié) 追求民族氣派和品位 “習慣成自然”
第七章 傳播主體創(chuàng)作自覺與整體和諧
第一節(jié) 語言功力和語言的功力能互相反映、包容卻不可替代
第二節(jié) 語言的功力是語言功力的折射和凝聚
第三節(jié)“言盡其意”、“得意忘言”的話語和諧
第四節(jié) 善于傾聽、敏于應對的和諧會話
第五節(jié) 講事有序、析理入微的多重和諧
第六節(jié) 傳播主體的創(chuàng)作自覺與自律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方言傳播為哪般?[J]. 凌越. 視聽縱橫. 2005(06)
[2]外交構想力與軟權力的形成[J]. 龍小農. 國際觀察. 2005(05)
[3]難以拒絕的誘惑——《精神家園》導引詞創(chuàng)作分析[J]. 楊順安. 視聽縱橫. 2005(05)
[4]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J]. 張小明. 美國研究. 2005(01)
[5]電視文化雅俗的歷史反視[J]. 王黑特. 現(xiàn)代傳播. 2001(04)
本文編號:30317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03173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