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15:36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網絡文化逐漸形成,并對人類社會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xiàn),與網絡文化傳播的過程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在我國社會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努力與網絡文化的傳播之間應當有可以借鑒的積極經驗。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更好更深入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xiàn)為目標,探討和研究網絡文化傳播與其之間的現(xiàn)實境況及實踐路徑。本研究的內容,在全面總結前人就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展開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和分析的基礎上,對網絡文化的傳播現(xiàn)狀以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情況進行了簡單回顧和梳理,并站在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xiàn)與網絡文化的普及和推廣相結合的角度上,從對網絡文化與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相結合的實現(xiàn)方式、現(xiàn)有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xiàn)方式的完善以及對相關實踐細節(jié)的建議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觀點。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結論是,在網絡文化的社會背景下,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努力,既逃不開網絡文化的影響,也離不開網絡文化...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創(chuàng)新點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和基本經驗
1.1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
1.1.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奠定了物質基礎
1.1.2 黨的建設偉大實踐夯實了思想基礎
1.1.3 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社會實踐鞏固了群眾基礎
1.2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
1.2.1 改進傳播方式,實現(xiàn)“群眾化、普及化”
1.2.2 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合理化、科學化”
1.2.3 堅持群眾路線,實現(xiàn)“人本化、社會化”
第二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網絡文化傳播的時代要求
2.1 網絡文化傳播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要求
2.1.1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豐富大眾化的時代內涵
2.1.2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明確大眾化的任務目標
2.1.3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擴大大眾化的傳播途徑
2.1.4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明晰大眾化的歸宿使命
2.2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關聯(lián)
2.2.1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文品格的相通性
2.2.2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文使命的共同性
第三章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3.1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問題
3.1.1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多元文化沖突
3.1.2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主體角色缺失
3.1.3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個體意識張揚
3.2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困境
3.2.1 上層重視與下層忽視的反差
3.2.2 理性化訴求與情緒化表達的反差
3.2.3 積極關注與多向無序的反差
3.2.4 熱情參與同無視責任的反差
第四章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索
4.1 拓展紅網陣地,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
4.1.1 利用網絡媒體技術,擴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影響力
4.1.2 注重網絡道德教育,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感染力
4.1.3 引領網絡輿情態(tài)勢,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洞察力
4.2 搭建網絡平臺,推進學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機制建設
4.2.1 構建學生學習網絡,開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新渠道
4.2.2 重視師生交流網絡,加強課外交往和思想互動
4.2.3 創(chuàng)新、豐富授課方式,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踐
4.3 善用網絡語境,重視語言藝術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性
4.3.1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因材施教
4.3.2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語言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詳細摘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J]. 祝彥,肖淑娥.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13(02)
[2]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因材施教[J]. 袁東華. 中國電力教育. 2012(26)
[3]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路徑[J]. 江勝堯. 人民論壇. 2011(26)
[4]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語言藝術研究[J]. 解丹. 人民論壇. 2011(11)
[5]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性[J]. 張紹平,董朝霞. 理論與改革. 2011(02)
[6]簡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關系[J]. 王曉青.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5)
[7]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王煊,趙維. 人民論壇. 2010(29)
[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解析[J]. 閻國平,劉曉龍.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 2010(03)
[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J]. 李偉. 學理論. 2010(13)
[10]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藝術特點[J]. 朱瀟瀟,左皓劼.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0(03)
本文編號:3027592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創(chuàng)新點摘要
緒論
第一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和基本經驗
1.1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
1.1.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奠定了物質基礎
1.1.2 黨的建設偉大實踐夯實了思想基礎
1.1.3 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社會實踐鞏固了群眾基礎
1.2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
1.2.1 改進傳播方式,實現(xiàn)“群眾化、普及化”
1.2.2 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合理化、科學化”
1.2.3 堅持群眾路線,實現(xiàn)“人本化、社會化”
第二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網絡文化傳播的時代要求
2.1 網絡文化傳播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要求
2.1.1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豐富大眾化的時代內涵
2.1.2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明確大眾化的任務目標
2.1.3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擴大大眾化的傳播途徑
2.1.4 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明晰大眾化的歸宿使命
2.2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關聯(lián)
2.2.1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文品格的相通性
2.2.2 網絡文化傳播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文使命的共同性
第三章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3.1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xiàn)實問題
3.1.1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多元文化沖突
3.1.2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主體角色缺失
3.1.3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大眾化過程中遭遇個體意識張揚
3.2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困境
3.2.1 上層重視與下層忽視的反差
3.2.2 理性化訴求與情緒化表達的反差
3.2.3 積極關注與多向無序的反差
3.2.4 熱情參與同無視責任的反差
第四章 網絡文化傳播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探索
4.1 拓展紅網陣地,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
4.1.1 利用網絡媒體技術,擴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影響力
4.1.2 注重網絡道德教育,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感染力
4.1.3 引領網絡輿情態(tài)勢,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洞察力
4.2 搭建網絡平臺,推進學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機制建設
4.2.1 構建學生學習網絡,開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新渠道
4.2.2 重視師生交流網絡,加強課外交往和思想互動
4.2.3 創(chuàng)新、豐富授課方式,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踐
4.3 善用網絡語境,重視語言藝術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性
4.3.1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因材施教
4.3.2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語言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詳細摘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J]. 祝彥,肖淑娥.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13(02)
[2]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因材施教[J]. 袁東華. 中國電力教育. 2012(26)
[3]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路徑[J]. 江勝堯. 人民論壇. 2011(26)
[4]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語言藝術研究[J]. 解丹. 人民論壇. 2011(11)
[5]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性[J]. 張紹平,董朝霞. 理論與改革. 2011(02)
[6]簡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辯證關系[J]. 王曉青.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5)
[7]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王煊,趙維. 人民論壇. 2010(29)
[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解析[J]. 閻國平,劉曉龍.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 2010(03)
[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J]. 李偉. 學理論. 2010(13)
[10]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語言藝術特點[J]. 朱瀟瀟,左皓劼.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0(03)
本文編號:3027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302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