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新聞傳播論文 >

微博文化傳播現(xiàn)象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11-17 11:08
   微博在我國已經(jīng)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的成熟期,七年多的積累和流行使得微博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斷改變著大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用傳播學的觀點來研究微博的傳播特征,從中發(fā)現(xiàn):第一,微博在傳播方式上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用戶使用行為的隨意化、參與時間的片段化,以及傳遞內(nèi)容的微小化三個層面;第二,傳播渠道上,用戶可以用電腦、手機等多樣化的、可移動性的傳播介質(zhì)使用微博,同時通過微博和現(xiàn)實生活中交叉存在的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模式收發(fā)信息;第三,在傳播速度上,微博賦予大眾實時互動的機會使得信息在微博上的傳播速度如同病毒的擴散一般。從三個方面談微博主要的社會功能:首先,微博可以被看做一種自媒體,為大眾提供發(fā)布信息和獲取各類信息的機會,這是微博最為核心的功能;其次,在微博平臺上,大眾可以基于現(xiàn)實的人際關系或網(wǎng)絡上形成的虛擬的人際網(wǎng)絡開展互動和交流,這是微博的基本功能;最后,微博還能為企業(yè)微博、政務微博等組織用戶擴展市場營銷、官民互動等方面的空間,這是微博的附屬功能。 微博的傳播特征和社會功能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需要我們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一方面,微博文化體現(xiàn)出四方面的積極效應:微博文化是一種個人的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和流行的話語的狂歡景象;從社會心理角度,微博文化能夠拉近人與人心理層面的距離,為個體在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尋得一種值得信任的群體歸屬感;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等多種文化及其傳達的不同價值觀在微博的內(nèi)容生產(chǎn)層面互相兼容、彼此滲透,體現(xiàn)了微博文化充滿包容性的積極意義;信息在微博平臺的傳播過程中,能夠經(jīng)過“大浪淘沙”式的過濾,使得較為精華、有價值的信息凸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微博文化同樣存在四方面的消極效應:在微博文化的話語實踐層面,公眾人物占有絕對優(yōu)勢,草根用戶只是位于邊緣,在話語權上存在著明顯的傾斜;微博文化很容易形成社會輿論的一邊倒現(xiàn)象,導致群體意見呈現(xiàn)出極端化的傾向,出現(xiàn)“群體極化”效應;微博在使用方式上的便捷性和發(fā)表內(nèi)容篇幅上的局限性,很容易導致大眾思維邏輯層面的退步和精神深度上的消解;微博文化虛擬的、遠距離的交往和互動方式,實際上造成的是大眾真實人格的模糊和真實社會關系的冷漠。 微博文化作為一種網(wǎng)絡亞文化,其多元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傳播學領域,還體現(xiàn)在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層面,因此我們需要用宏觀的視野和辯證的思維去理解它,同時能做到的只能是在現(xiàn)實社會關照中發(fā)現(xiàn)微博文化良性發(fā)展面臨的瓶頸,并積極探索應對之策。微博的準入門檻過低,在審核和監(jiān)督機制上的不健全為微博文化的發(fā)展帶來許多詬。煌瑫r,微博上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不確定性和碎片化,使得微博信息的可靠程度大打折扣,虛假信息混入其中,難辨真?zhèn)巍榫S護微博空間的純凈和微博文化的良性發(fā)展,需要微博網(wǎng)站、微博用戶、政府三方面的協(xié)同努力來實現(xiàn):首先,微博網(wǎng)站應當提升責任意識,通過管理方法、技術開發(fā)和人力組織方面的探索來完善平臺的自治措施,提升自治能力;其次,可以著眼于培養(yǎng)“意見領袖”的媒介素養(yǎng)來引領普通微博用戶理性選擇、評估和傳播微博信息,提升整體大眾的微博媒介素養(yǎng);最后,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完善法律法規(guī),建立健全監(jiān)管和懲罰機制,對影響微博文化良性發(fā)展的現(xiàn)象給予監(jiān)督和懲罰。
【學位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4
【中圖分類】:G20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背景及意義
        (一) 選題背景
            2. 研究意義
    二、 文獻綜述
        (一) 微博行為研究現(xiàn)狀
        (二) 微博輿情研究現(xiàn)狀
        (三) 微博與個體、社會組織研究現(xiàn)狀
        (四) 微博與文化研究現(xiàn)狀
        (五) 微博綜述類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二) 辯證分析法
        (三) 定性研究法
    四、 創(chuàng)新之處
        (一) 選題角度的創(chuàng)新
        (二) 研究思路的創(chuàng)新
第一章 微博文化概述
    一、 微博的概念界定
        (一) “微”與“微博客”
        (二) 傳播視域的微博概念
    二、 微博的發(fā)展歷史
        (一) 微博的起源
        (二) 微博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
    三、 微博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 微博文化的孕育
        (二) 新型網(wǎng)絡亞文化認知
第二章 微博的傳播特征
    一、 傳播方式上,碎片化傳播
        (一) 使用行為隨意化
        (二) 參與時間片段化
        (三) 傳遞內(nèi)容微小化
    二、 傳播渠道上,多種傳播方式相融合
        (一) 數(shù)字化與移動化結合
        (二) 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互補
    三、 傳播速度,病毒式傳播
        (一) 信息隨時隨地分享
        (二) 病毒式傳播效應
第三章 微博的社會功能
    一、 社會信息傳播平臺
        (一) 媒體聯(lián)動實現(xiàn)傳播議程
        (二) 信息獲取渠道價值顯現(xiàn)
    二、 人際文化交往與互動的橋梁
        (一) 構建自我人際網(wǎng)絡機會
        (二) 兩種人際交往互動模式
    三、 微博的附屬功能:為組織用戶提供機會
        (一) 組織用戶的新機會
        (二) 微博的附屬文化功能
第四章 微博文化的多元效應
    一、 微博文化傳播的積極因素
        (一) 自我價值的彰顯和大眾話語狂歡
        (二) 群體心理歸屬感的增強
        (三) 多元文化的傳播與碰撞
        (四) 助推有價值內(nèi)容的凸顯
    二、 微博文化的消極層面
        (一) 傳播話語權存的傾斜
        (二) “群體極化”現(xiàn)象
        (三) 思維退化和精神消解
        (四) 個體真實自我的喪失
第五章 微博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 存在的問題
        (一) 實際監(jiān)管的“高姿態(tài)”
        (二) 信息“把關人”的缺位
        (三) 無意義時間與空間擠占
    二、 微博文化發(fā)展與社會信息傳播的引領
        (一) 增強微博平臺的自治能力
        (二) 提高微博用戶的媒介素養(yǎng)
        (三) 建立健全相關監(jiān)管和懲罰機制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游;;SNS的傳播學特征及價值解析[J];當代傳播;2009年03期

2 楊曉茹;;傳播學視域中的微博研究[J];當代傳播;2010年02期

3 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傳播價值[J];當代傳播;2011年01期

4 劉麗清;;微博雖“微”足值道爾——微博特性之淺析[J];東南傳播;2009年11期

5 王曉蘭;;2010年中國微博客研究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1年01期

6 肖芃;蔡騏;;文化與社會視域中的微博傳播——兼論微博的內(nèi)在矛盾[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7 王濤;;淺談微博文化[J];大舞臺;2011年06期

8 吳聞鶯;;微博網(wǎng)輿論聚合效應研究——微博圍觀、微博極化與微博動員[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9 譚雪芳;;傳播學視閾下微博文學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期

10 黃偉;;微博傳播及其調(diào)控的幾點思考[J];編輯之友;2013年08期



本文編號:28874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8874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4e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