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環(huán)境下我國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探討
本文選題:新聞傳播教育 + 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 參考:《新聞大學》2017年02期
【摘要】:本文從信息環(huán)境的最新發(fā)展(信息爆炸、信息超載、信息疲憊)出發(fā),指出人們正在呼喚新的信息秩序出現(xiàn)。這一秩序將是Web1.0"有序"和Web2.0的"多樣"的結合。在創(chuàng)造這一新信息秩序的過程中,具有寬厚的學識基礎、獨立的思考能力、熟練的理論應用水平、精深外語(英語)能力,學有專長而又一專多能的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將成為稀缺品。文章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文學碩士項目為例,探討了新時期我國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性和可能模式。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explosion, information overload, information exhaus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people are calling for a new information order. This order will be a combination of Web 1.0 "order" and Web 2.0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is new information order, we have a broad knowledge base,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proficient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level, profound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ability, Experts with expertise and expertise will become scarce. Taking the Master of Arts program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Journalis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le mode of training expert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talents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分類號】:G229.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建國;;罅隙微光:《紐約時報》引領下的美國報紙網(wǎng)站收費潮[J];新聞記者;2013年02期
2 韋中華;;李普曼何以成為巨人?——讀《李普曼傳》[J];新聞記者;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鄧建國;;新信息環(huán)境下我國專家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探討[J];新聞大學;2017年02期
2 鄧建國;;篩選與呈現(xiàn):信息疲勞背景下的移動內容傳播新趨勢——以雅虎新聞摘要與NYT Now為例的分析[J];新聞記者;2015年06期
3 劉玲玲;;公眾輿論如何“輿民之論”——讀李普曼的《公眾輿論》[J];新聞世界;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信訓;;21世紀搶手的十類新聞傳播人才[J];高中生;2006年22期
2 彭愛萍;;基于協(xié)同創(chuàng)新理念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J];高教論壇;2013年09期
3 宋丙昌;;全球化傳播背景下我國雙語傳播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研究[J];新聞知識;2013年07期
4 王芳;;培養(yǎng)應用型新聞傳播人才的幾點思考[J];才智;2008年03期
5 樊艷玲;;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模式觀察與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3年09期
6 洪麗;;美英新聞傳播教育與我國國際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16期
7 龍劍梅;;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新聞傳播人才成長的關鍵點[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鐘克勛;;全民記者語境下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的根基與視閾[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期
9 倪寧;謝天武;;從兩重到雙跨:論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中的三種關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04期
10 張杰;;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觀察與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3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裴世蘭;李Z\0;;跨學科視角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萬麗萍;;中國電視媒體國際傳播模式探討[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吳信訓;十類新聞傳播人才最“搶手”[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4年
2 記者 朱燁洋;加快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涓叨诵侣剛鞑ト瞬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3 吳信訓(作者系汕頭大學新聞信息傳播系主任、教授、博士);21世紀搶手的十類新聞傳播人才[N];中華新聞報;2002年
4 張舒 王強;網(wǎng)絡傳播人才教育走上正軌[N];中華新聞報;2001年
5 新華社 季明;新華社與上外合作培養(yǎng)國際傳播人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6 記者 季明;新華社與上外聯(lián)手培養(yǎng)國際傳播人才[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7 記者張肖雯;新聞人才培養(yǎng)要注重實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記者 項煜虹;日本斥資培養(yǎng)科學傳播人才[N];大眾科技報;2008年
9 ;今天高校怎樣培養(yǎng)新聞傳播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曄華;新媒體環(huán)境下科技傳播人才的素質模型建構與高校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40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040881.html